【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社會中能源資源短缺現狀成為各個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樣在我國也遇到這樣的困境,尤其是高耗能的建筑行業不斷發展勢必會影響到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因此推行建筑行業的節能減排措施,是當代發展新趨勢。本文對建筑節能重要性與相關技術探討,對其發展進行相應思考。
【關鍵詞】:科學技術 能源資源短缺 持續發展 建筑節能重要性 思考
緒言
建筑節能指的是在當前建筑物設計、規劃、改建、應用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節能標準,選擇節能型的工藝、技術、材料等來提高建筑物自身的保溫、供暖、制冷效率,最大限度上利用了可再生資源,進而提升建筑應用中的能源利用效率,用少量的資源與最少的消耗代價來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是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推廣這一戰略的。筆者在文章中對建筑節能重要性與相關技術探討,對其發展進行相應思考。
一、建筑節能發展及重要性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急劇發展,世界各國的能源消耗數量逐漸提高,當前世界能源需要數量以每年5%的比例不斷增長,根據美國專家對世界當前能源消費的實驗與長期預測表明,到2050年全世界國家能源總消耗量會達到1980年的五倍。但是在此過程中,全世界的能源會供應緊張趨勢日趨明顯,社會生產力發展與能源短缺狀況的矛盾逐漸劇烈,所以各國政府也普遍關注到自身的能源節約與利用問題。在1992年,聯合國發展會議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是人類在面對逐漸惡化的自然環境,日漸匱乏的能源資源現狀下被迫提出了生存發展觀念。
由于生產能源消耗量持續增長,因此社會中節能行動是一項很難的工程,尤其是作為整個節能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建筑節能,其節能工作更是一件需要提上日程的行動。通常建筑壽命是五十年左右,一些優質的建筑物能夠超過一百年的壽命,而在其悠長的生命周期中,需要長期消耗著大量的能源,轉化為能量運用日常的采暖、制冷、通風、熱水、照明等方面。根據相關人士統計,人類從自然環境中所獲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能源材料都用于建設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而諸多建筑物在自身建設過程中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現代環境污染現狀其中建筑領域占到了40%左右,尤其是建筑垃圾更是占到了人類活動垃圾總量的45%,與日俱增的建筑物群體還不斷侵占了土地、破壞生態環境。
通常我們所說的建筑節能,在1973年之后發生了影響世界的石油危機之中,人們開始逐漸轉變了自身的思想觀念,部分發達國家中建筑節能的說法歷程了三個時期:從最開始的“建筑節能”---顧名思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建筑節能;在之后建筑節能領域通常被稱作是“建筑中保持能源”,注重在日常建筑設計過程中要保持著多種能源,盡量減少日常熱損失;而到了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之后被普遍稱作了“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就是杜絕消極意義上的能源節省行為,要在積極方面來提高日常建筑設計中對能源的利用率。當前在我國社會中,依舊將這種行為稱作是“建筑節能”,但是自身的涵義儼然包括了第三種內涵。所以,當前建筑節能指的是要在保證群眾建筑舒適性基礎上,科學、合理地使用能源,能夠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二、當代建筑節能技術應用探討
我們從實際工程方面來說,建筑節能技術主要包含了建筑物圍護的保溫隔熱性能、降低建筑物多種設施的能源消耗以及不斷開發可再生資源等三個方面。
首先,提高建筑物圍護結構自身的保溫隔熱性能。眾所周知,諸多建筑物自身的圍護結構對于能耗方面有著較大影響,工程人員通過去改善相關設施的熱工性能,有助于提高建筑物圍護結構自身的保溫隔熱性能,在夏季的時候盡量減少室外的熱量進入到屋子里,有利于在冬季減少室內的部分熱量流失,進而實現減少能源消耗的目標。通常建筑物自身的圍護結構包括了墻體、門窗與屋面,多個部分的熱損失所占的比例一般是:建筑物墻體約占60%~70%,門窗約占30%,屋面約占15%。
其次,減少建筑物多種設施的能源消耗。我們務必要保證住戶的日常居住舒適性,但是也要保證了室內空間的環境質量,所以一定會時不時地消耗了一定的能源,例如在夏天我們專門開空調降溫,晚上會開燈照明等。所以,減少建筑物日常的制冷、照明等方面是降低能耗的重要方面,日常設計過程中盡量要選擇節能產品,提高每個設備自身的能源使用效率,例如LED燈,變頻空調等。
第三,要不斷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我們在建筑物設計過程中,還要不斷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開發出太陽能、風力等可再生資源,進而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整體耗能數量。
結語
眾所周知,建筑節能技術是一項繁冗而高標準的系統性工程,當前人們對其節能標準逐漸提高,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只是單方面地發展建筑節能技術已經難以滿足現代社會與國民經濟的需求,因此我們務必要從實際建設過程中抓起,從每個建筑樣本設計一直到建材的選擇等方面,都要進行認真審查,從多方面來控制能源,進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魏曉東;;基于AHM的既有居住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效益綜合評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6期.
[2]段浩;張雷;;節能與防火——淺談外墻外保溫系統的選材[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5卷)[C];2011年.
[3]姜波;新建居住建筑節能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張進平 ,焦健;嚴寒地區農村生態住宅設計模式探索[J];建筑知識;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