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舫的辦公室只有門框沒有門,作為樂視網總制片人,他似乎很享受同事間這種無障礙的交流感。采訪過程中,門外員工們講話的音量甚至都壓過了郝舫講話的聲音,不過他感覺很好,“這樣很自由”。
眾所周知,樂視致力于構建“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系統,正在悄然推進其內容領先戰略,不僅并購花兒影視,還在大力購買網絡小說版權。為匹配其宏大的野心,樂視實行六天工作制,周六休息一天,周日所有和樂視生態相關的、跨界的負責人坐在一起開會,解決跨界的問題。狀態是自由的,但節奏是緊張的。
樂視掌門人、董事長賈躍亭曾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樂視絕對是戰略領先型的公司。從做正版,推出收費頻道,到多屏合一,到做盒子,再到垂直整合,然后進入電視領域。樂視生態未來的市場空間規模龐大,完全具有達到騰訊、百度這種量級的可能性”。而談到自制內容,賈躍亭則認為,“只要我掌握了20%左右的自制內容,其實就有話語權了”。
從目前樂視網的流量構成看,90%來自采購版權,10%來自自制內容。從預算安排來講,樂視網70%會投向自制網絡劇,節目投入占30%左右。2013年,樂視午間自制劇場每天播出一集網絡劇。“如果到現在還說網絡劇就是粗制濫造,那一定是因為他沒有認真看過網絡劇。”郝舫說。
作為樂視生態內容端重要的組成部分,自制內容已經成為樂視進行差異化競爭最為重要的方式,同時也是樂視未來重要的戰略之一。
郝舫認為:“互聯網行業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比傳統媒體更殘酷更直接。傳統行業大家還喜歡裝一裝,吃相沒那么難看,但互聯網行業(不特指視頻網站),每年、每個季度都在發生并購,都有大動作。這個行業很刺激,要求每個人具備更快速的行動力。”
“目前,中國視頻網站用戶的消費習慣還沒有被培養起來,每家網站都在各自探索未來要走的路。”郝舫表示,“反正樂視現在是賺到了錢,那就不能說是失敗的”。
Q:影視圈
A:郝舫(樂視網總制片人)
Q:在樂視模式中,自制內容占什么地位?
A:在行業中,樂視的自制內容是走在前面的,而且我們一直在加大投入,自制內容在樂視的內容環節中所占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高。我2011年來到樂視,做了幾檔節目。2012年開始大規模地籌備和制作網絡劇。2013年,樂視差不多每天要播一集網絡劇,投入約占10%。2014年的計劃是700集,投入約占20%。僅從投入的角度,你就可以看到它是持續增長的。視頻網站終歸是一門生意,而跟傳統版權項目相比,自制內容有它獨特的優勢。樂視所有的網絡劇,基本上很少有落在TOP10名單之外的,一多半都位列全網站流量的前五名,《女人幫·妞兒》、《PMAM》、《唐朝好男人》都是前三名。在流量上看,這些作品是可以與最頂級的版權劇比肩的,再加上有定制、植入、冠名,以及下一步樂視要推的劇場冠名,自制內容的投入產出比遠遠高于版權買賣。
Q:您怎么理解內容制作的“互聯網思維”?
A:馬云講過一句話,“互聯網不是一種技術,不是一種手段,也不是一種平臺,互聯網是一種思想,思想的核心是用戶為先”。互聯網思維就是去想用戶要什么。為什么會有網絡劇?是因為傳統電視劇制作機構完全沒有站在互聯網觀眾的角度做劇,新一代觀眾出現后,在電視上沒有找到滿足他們需求的東西,所以網絡自制劇出現了。我們是在為用戶做劇,而不是說,我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劇。以《唐朝好男人》為例,實際上我給了多少制作費我心里最清楚,它的拍攝周期很短,也不是靠場面或情節的復雜程度取勝,但它的故事、人物恰恰迎合了互聯網觀眾的口味,所以最后它成了。
Q:為什么把自制劇播出平臺定為“午間自制劇場”?
A:樂視網的自制劇播出平臺叫做“午間自制劇場”,為什么是“午間”,不是晚間,也不是午夜,這是我們根據觀察到的現象結合數據分析做出的決定。去年我們有檔節目叫《午間道》,我們發現很多人中午就等著看這個節目,點擊曲線發生了非常微妙的變化,所以我們就在這一時段加大了力度。現在也有用戶反映,午間自制劇播一集太少了,可能明年我們會嘗試改為一天兩集,當然這個改動還需要一定的數據支撐和調研。
Q:樂視網的團隊是如何操作自制劇項目的?
A:樂視網對項目的主控力比較強,實行的是制片人負責制。題材、劇本、主創團隊的確定以及制作的過程等,樂視的制片人都要全程把控。具體來說,在題材的選擇上我們基本分為兩個類型。一是熱門網絡小說改編,二是純粹的原創創意。我們買了大量主流網絡文學網站中排名靠前的小說版權,相當一部分選題是從這里面產生的。同時,我們經常與長期合作的影視創作團隊開會討論選題,我的微博私信也每天都會收到新的項目,我們要做的就是大量的篩選工作。這就得靠經驗。當然,我們特別信任已經給我們創造過點擊量高峰的團隊。
Q:樂視制片人對項目的介入程度有多深?怎么評價這個項目的表現?
A:在自制劇的拍攝過程中,負責該項目的制片人都要去劇組盯著,我們有嚴格的審片制度,非常嚴格。有時候我自己都會進機房,像《PMAM》就是我自己飛到臺北去機房剪的第一集,因為我對交上來的第一集不滿意。最終對項目的考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流量。達到了流量標準就會有獎金,但如果連續兩部劇達不到,項目負責人就要喪失當制片人的資格了,至少在樂視這兒做制片人就非常難了。單在自制劇這個領域作比較,我認為樂視網的制片人承受的壓力毫無疑問是全行業最大的,因為他們每個人名下都有上百集戲要扛。他們每天來上班,不是跑到我這兒來報到,都是先跑去運營部門問一下昨天數據怎么樣,再跑到市場部去問那部劇你幫我推廣了沒有啊。
Q:那么樂視為自制項目設定的流量標準是什么?
A:去年過億還算高標準,但今年自制劇不斷地破紀錄,動不動就兩個星期點擊破億。所以,現在過億點擊已經是起步流量了,行業發展得很快。
Q:怎么看待網絡視頻行業與傳統媒體之間的關系?
A:很多傳統內容制作機構認為未來肯定不在他們手里了,于是特別想在互聯網行業尋找新的機會,但是就自制內容來講,我們撇開視頻網站之間的競爭不談,就跟傳統電視臺來比,視頻網站是不是已經有優勢到了根本不用擔心,未來就會自動一片光明?我覺得還沒到那個地步。并不是說視頻網站拿不出錢來投資做內容,或者不愿意做這樣的嘗試,而是說整個社會,尤其是廣告商的思想還在轉變的過程中。在線視頻行業中,誰敢輕易說我做一個節目能收回上億的成本呢?有,但是少。《中國好聲音》的例子大家看到了,那么現在大家實際上就是在等,在尋找機會。
Q:但是還沒有到正面PK的時候。
A:未來不可能說視頻網站會高枕無憂,傳統媒體會紛紛倒下。以網絡自制劇為例,單說數量,如果不能達到傳統電視劇生產的30%-50%的產量,從劇種的角度來說,就不具備與傳統電視劇正面PK的資格。除非有一天,五六家視頻網站每年各有一千集的量,網絡劇的整體產量都和傳統電視劇的產量接近了,那么它才會真正成熟起來。但是傳統電視行業也不可能心甘情愿地退出歷史舞臺,新興的平臺又憑什么說未來就一定在你的手上呢?我們的自制內容還有很遠的路要走,要千萬百計向傳統媒體學習。不過,互聯網電視加入戰局后,競爭局面又會變得更加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