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庸置疑,“真人秀”是2013電視屏幕的一道“主菜”。
盡管它并非娛樂節目的新模式,幾年前已然開始興起。但有別以往,電視臺不再滿足于草根造秀,捧紅路人甲乙丙丁。而是開始集結明星參與,年初的《我是歌手》、年中的《星跳水立方》、《中國星跳躍》、《中國夢之聲》、《中國好聲音》、年末的《爸爸去哪兒》等,皆以明星為招牌,他們不僅唱歌、跳舞、當導師,甚至還跳水,帶孩子,這讓“真人秀”的口味越來越重。觀眾看得津津樂道,參與的明星人氣大漲。
黃綺珊、林志炫成了名副其實的“無冕之王”;王麗坤跳水竟跳成“素顏女神”;模特出身的張亮沒留神成了“拯救銀河系”的好爸爸……
這些熟臉或半熟臉藝人一不小心就躥紅了,采訪邀約紛至沓來,吃喝拉撒都成了全民的焦點,身價飆升、粉絲爆漲,多年拍戲、唱歌都未必打響的事業,卻憑一檔節目成功晉級。
圈內人士紛紛感嘆,這風起云涌的明星真人秀開啟了“二次造星”時代,原本處在三、四線的藝人,仿佛都“出頭有日”,只要你hold住機會,“傍”上一檔好節目,就相當于找到了事業突破的新契機。
也曾遭遇“藝人荒”'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央視和各大衛視引進版權的“真人秀”近20檔,在競爭慘烈的大環境下,真人秀被各臺當成挽救電視的靈丹妙藥。眾多檔節目中,明星加盟助陣成為主流,從而印證著中國電視圈從“草根真人秀”過渡到“明星真人秀”時代。
每檔節目都號稱豪華班底,精心制作,欲將觀眾、尤其是年輕群體吸引到電視機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藝人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知名的、臉熟的更有助于拉攏人氣,提升自己節目的辨識度,因此引得各家爭搶。但藝人本身數量有限,又有檔期的限制,像跳水這樣的節目還需要提前培訓,所以大多數節目籌備之初都面臨邀約困境。
現在火得不得了的《爸爸去哪兒》,僅在明星邀約這一項上就耗時八個月。總導演謝滌葵介紹,節目選擇明星的標準是盡量挑為人熟知的明星,但要有差異性,即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性格,這樣他們就能互補。但涉及到孩子,明星們顯然都格外謹慎,整個團隊用盡人情牌,甚至出動臺長搞定林志穎。采訪中郭濤也表示,剛剛接受到邀請時是有些抗拒的,因為自己很少參加一些綜藝或者真人秀的節目,何況還涉及到家人孩子。但最終打動他的是節目的立意,傳遞的始終是正能量。
令全民歡樂的《百變大咖秀》在嘉賓人選上也遇到過瓶頸,因為它區別于一般的娛樂節目,需要去開發藝人的潛力。制片人許可表示,一個藝人可能會唱好歌,跳好舞,演好戲,但未必能在舞臺上做好一個模仿的角色。“模仿”兩個字聽上去簡單,在舞臺上呈現卻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少藝人不敢去挑戰。
《星跳水立方》由于需要32位明星加盟,且還要附加訓練周期,邀約之難更可想而知。江蘇衛視品牌負責人劉宇哲表示,“因為跳水難度大,檔期拉得也較長,于是不少明星都拒絕了,我們前期邀請的成功率比較低,差不多邀請七八個人才有一個同意”。
不過,當節目播出火了之后,很多藝人發現它帶來的效應是“立竿見影”的,能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于是從觀望態度轉向熱衷參與。劉宇哲透露,在第一期節目播出后,就陸續接到了數位先前邀請過的明星打來的咨詢電話。
李亞鵬、陸毅、黃磊等星爸也都曾公開表示過想帶孩子參加《爸爸去哪兒》。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我是歌手》中,經歷了第一季的四處求人后,第二季歌手排隊上節目。總導演洪濤也成了音樂圈紅人,很多一線歌手的經紀人都表示不惜一切代價來參賽。盡管對第二季參賽名單三緘其口,但他也表示“天王天后”級別歌手都有參與。
他們煥發出“又一春”'
名利始終是“孿生娃”,一旦成名,身價自然水漲船高。
以郭濤為例,借助《爸爸去哪兒》的火爆,他和兒子石頭都成了時下最受矚目的明星,每天接到邀約無數。從我們發出采訪邀請到最終完成共歷時20天,其團隊解釋說,現在他每天至少是跑三檔通告的節奏,可謂分身乏術。其身價到底漲了多少,對方諱莫如深,但博主“長春國貿”爆出石頭身價為6萬一天。同時郭濤表示已經推掉了年底的幾部戲,隨著自身影響力提升,他已計劃晉級老板行列,投資拍劇已在規劃之中。
模特張亮雖然在時尚圈非常知名,但對電視觀眾來說,卻是個生面孔,首期節目播出后,大家都認為他是外來的“火星人”。但隨著節目的火爆,他也迅速走紅,微博人氣增長了30倍。五位爸爸中,他是唯一會做飯的,被戲稱 “亮長今”,如今已坐擁600萬粉絲。
原本走秀就忙的不亦樂乎,這下更是不可開交,“我最多時在微信里同時接受90多家媒體采訪”。失去的是時間,換來的是蜂擁而來的商業邀約,十月、十一月正是時尚界的關鍵節點,是品牌確定來年代言簽約的時間。張亮火得恰逢其時,受到眾多品牌青睞,與其合作的不乏微軟Surface、 MINI等全球品牌。影視劇的邀約也接踵而來,預計春節后可以開拍。一檔親子真人秀,幫他順利完成跨界。
成功的節目對于老面孔的幫助顯然更大,若在以往,年已不惑或隱退多時的藝人再戰江湖,重受追捧恐怕會被稱為“奇跡”。但在電視行業的激烈競爭下,“奇跡”成為現實。
《我是歌手》火了,成全了一眾老歌手。據媒體報道,節目之后,黃綺珊商演費用飆升到50萬,增長25倍,直追樂壇天后。與此同時,她的演唱廣受認可,日前不僅成功簽約華誼,更有望加盟2014年春晚。
而沙寶亮一首《暗香》唱了多年,參加《我是歌手》后,讓其迅速回歸觀眾視野。在遭淘汰后隨即加盟《星跳水立方》,又以近乎專業的發揮令人矚目,兩檔節目有效銜接,人氣發酵,今年的翻身仗可謂打得漂亮。
而已46歲的林志炫出道21年,曾以《蒙娜麗莎的眼淚》、《單身情歌》等歌曲走紅。但此后若干年卻無膾炙人口的新歌問世。參加《我是歌手》后,人氣急速回升,商演價格也升至50萬。如今巡回演唱會如火如荼進行中,同樣一票難求。成為靠節目“翻身”另一大贏家。
曾挖掘過舒淇與林心如的著名經紀人Amy坦言,節目的火爆對藝人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身價的上漲,尤其是商業演出,會以數倍的速度增長。像王麗坤在跳水節目中成為“素顏女神”后,電視劇的價碼大幅提升。
“通常這樣的熱度會持續半年左右,如果公司能及時幫藝人做好規劃,或有新作品推出,那么延續性還會再長一些。”她以自己旗下藝人舉例:“黃曼當年參加舞林大會,最終得到冠軍,讓很多制片人看到她不同的一面,原來她身材這么好,這么性感,對她的興趣度直線上升,片約多了很多。而周楚楚也參加了今年的《舞出我人生》,獲得了更廣泛的認知度,尤其是業內的認可,這些對我們而言都是意外驚喜。”
大家都明白,上節目本身并不能獲得高額報酬,看重的是由此帶來的知名度以及可以轉化成更多的工作機會。通過《百變大咖秀》而人氣爆棚的大張偉、賈玲在采訪中都表示,如今邀請他們參演的影視劇明顯增多了,希望日后可以有機會帶領“百變五俠”去展開全國巡演。
劉宇哲告訴筆者,綜藝節目的通告費比起明星們拍攝影視劇以及商演要低出不少,對他們來說節目本身就是一種宣傳。一般來說,二三線藝人的通告費也就幾萬元,一線藝人也不是很貴,差不多是正常商演的三分之一。
選好節目是關鍵'
二十幾檔節目競爭,大部分還都具有“海外血統”,但國內版本未成形之前,只能通過原版節目知道個大概,孰優孰劣一時也難以判斷,藝人們面對邀約也如霧里看花。選擇正確是押對了寶,判斷失誤則悔青了腸子。
Amy表示,為藝人選擇節目考驗的是經紀團隊的“眼力”與“經驗”。“我們首先要對節目做出全方位評估,包括節目形式、播出平臺、團隊口碑等各個方面。然后要看藝人的檔期,再了解清楚流程與內容,看是否適合藝人參與,將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一拍即合最好,若不適合也會婉拒。”
同時機運的成分不可避免,“誰能想象,像王麗坤這樣拍戲拍了很多年的藝人,卻憑跳水節目紅起來。對經紀公司而言,每一個平臺曝光的機會都要爭取,藝人難得有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將平常的狀態呈現給大家。所以只要他們有時間,也愿意配合,公司都會努力促成,畢竟誰也說不準哪個地方就能得到他想得到的成績。”
臺灣資深的電視制作人王偉忠參與了東方衛視的《中國夢之聲》,獲得廣泛認可。對于兩岸綜藝節目的現狀,他開宗明義“臺灣綜藝節目市場小、節目制作費少,制作周期也短,類似于《我是歌手》這樣大制作的節目,在目前的臺灣電視圈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Amy也持相似觀點,“內地在真人秀造星方面力度更大。制作費、版權費都相對比較高,內地電視臺能吸引廣告的支持,不僅肯花大力度去做,在宣傳上也是全方位的。反觀臺灣望塵莫及,還是主要以訪談為主。”因此對于一線衛視、尤其是有成功經驗的平臺的節目,他們都較為認可。碰到很出色的節目,若錯過了第一季后,也會去爭取第二季第三季。
《百變大咖秀》的制作人許可也告訴本刊,以往常規節目制作經費大概在20萬左右,但他們這檔節目卻投入上百萬的制作費,從前期探索、研發設計、到后期效果,每個環節都精益求精,這也是《大咖秀》成功,受到普遍歡迎的重要原因。
細數今年幾檔成功的真人秀,不難發現每檔都有其過人之處。《星跳水立方》嚴格按照競技節目流程運作,起用世界級跳水冠軍把關,將挑戰與體育完美結合,帶給觀眾無限期待。
《爸爸去哪兒》則歸功于其團隊具有超強的執行力和把控力。整個節目組總人數有100多人,每次拍攝,攝制組提前三天就要趕到現場進行布置。開拍后, 40多個機位同時拍攝,其中活動機位有20多個,全景拍攝、空鏡頭拍攝、甚至還有專門補空缺的攝影,可謂事無巨細。
作為模式引進公司,世熙傳媒總裁劉熙晨曾直言不諱地指出,這個模式不能簡單復制,盡管不少臺也在考慮涉足戶外真人秀,但受限于制作團隊的執行力、拍攝技巧、制作能力以及現場把控力,因此《爸爸去哪兒》的成功屬于個案。“目前能夠把握戶外真人秀的一線團隊,全國不超過4個。還需要幾年的學習、消化、吸收才能出現更多優秀團隊。”
搭上“真人秀”的順風車'
遍地開花的“真人秀”,身為藝人若不加盟,不是不夠紅,就是太“OUT”了。再加上各大電視臺均“不差錢”,為爭奪明星可謂一擲千金,無疑誘惑很大。每位參與者也都希望借此獲得好結果,因此更不可趨之若鶩。選擇適合自己的節目是關鍵,有專長固然好,若不具備則更要根據自己的氣質特點挑選節目,才可能達到娛樂大眾、提升人氣、名利雙收,甚至為自己贏得一個美好的未來。
歌手當然最適宜選擇音樂、舞蹈類真人秀節目,比如《我是歌手》、《舞出我人生》等,發揮所長又能速成,關鍵是能不能放下身段、與民同樂。
喜感強,能言善道的藝人更適合模仿類節目,如《百變大咖秀》。大張偉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證,音樂市場不景氣,真人秀給了他新機遇。靠一張“毒舌”和機靈聰明,他能隨時隨地講笑話,見縫插針地吐個槽,善于hold住現場氣氛。同時,他也不介意去扮丑,通過一系列突破性的表演獲得觀眾認可。“百變五俠”更讓觀眾念念不忘。《大咖秀》制片人許可表示,現在大張偉的事業更加風生水起了,但他已經深深地打上了《百變大咖秀》的烙印,他和節目始終是親密的合作關系,在第五季中仍然有驚艷表現。
在即將開播的第五季中,許可稱會將“橄欖枝”拋向更多演員,偶像、實力派多層次挑選,“我們想通過他們本身的演技來詮釋一些新的角色。”
當然身體素質好,體育見長的藝人還可選擇競技類節目,如王麗坤、沙寶亮般從跳臺上一躍而下,一鳴驚人。倘若是大咖,或是德高望重的演藝前輩,評委、導師是再適合不過的角色了。
“真人秀”的引人之處就在于把明星還原成普通人后展現出的真性情,郭濤也奉勸想來參加節目的藝人,“一定要慎重,如果沒膽量暴露自己的某些東西的話就別來了。”
經過幾年的發展,綜藝真人秀漸漸退去綜藝范兒,更強調參與者的個性表達。這里也不再是藝人宣傳新作,吆喝自己的平臺。明星主角可以不計形象的參與“比拼”。“真人秀”時代,有廣闊空間可大展拳腳,是不是“咸魚”,都可縱情一躍,去抓住屬于自己的契機。
著名經紀人Amy坦言,節目的火爆對藝人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身價的上漲,尤其是商業演出,會以數倍的速度增長。通常這樣的熱度會持續半年左右,如果公司能及時幫藝人做好規劃,或有新作品推出,那么延續性還會再長一些。
“真人秀”的引人之處就在于把明星還原成普通人后展現出的真性情,郭濤也奉勸想來參加節目的藝人,“一定要慎重,如果沒膽量暴露自己的某些東西的話就別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