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世紀之問”為起點,圍繞高校教育的思考展開,而這些問題在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也同樣存在。關于高校教育制度、學術氛圍、東西方不同辦學模式和理念的比較與思考,都將折射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問題與前景。最后指出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科學思維的辯證關系,確立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素質教育;創新型人才
自上世紀九十年末我國高校全面開展以文化素質教育為切入點的素質教育以來,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比較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直貫穿于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與文化傳承的四大職能之中,尤其是在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作為素質教育重要實施手段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提高教育對象的審美情趣、人文素質與綜合素質,完善教育對象的健康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也發揮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轉眼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的公共藝術教育在直面“錢學森之問”中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現在的中國并沒有充分的發展起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面對錢老的世紀之問,我們的藝術教育能夠擔當什么,還缺失些什么?“錢學森之問”的核心問題,既是當今中國高等教育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轉變的焦點問題,也是當今高公共藝術教育應積極回應的問題。以下是關于“錢學森之問”的幾點思考:
1 關于制度的思考
1905年,中國傳統的科舉制度廢除,標志著中國現代教育的開始已經百余年。從早期的京師大學堂與“庚子賠款”所建的清華大學發展至今,全國高校已發展至兩千多所。國家已早不是當年積貧積弱的狀態,這其中教育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而在教育中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更是重中之重。無論是思想、體制與經濟等等的改革與發展還是教育本身都離不開創新性思維的培養,而反觀今天國內的教育狀況,中國教育存在著許許多多讓人痛心疾首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是深層次的。例如應試教育、學術腐敗、論文抄襲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問題,成了拔尖人或創新型才培養難以突破的瓶頸。
2 關于學術的思考
中外學術界曾廣泛關注的“李約瑟難題”:盡管中國人在古代發明了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可為什么近代自然科學和工業革命都起源于歐洲,而不是中國?作為英國人,李約瑟鐘情于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幫助人們了解中國的過去,提出了這么一個“虛以”的問題,相比而言,“錢學森之問”是針對中國科技與教育發展的現實提出的一個“真實”問題,不管是“虛一”還是“真實”、“過去”還是“現實”都回應了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的問題。
3 關于不同教育模式的思考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派了一個訪問團去考察美國初級教育。回國后,近三萬字的考察報告得出了這么一個結論:美國的初級教育已病入膏肓,再用二十年,中國的科技和文化必將趕上和超過這個所謂的超級大國。同一年,美國也派了一個考察團來中國,他們的考察報告也得出了這么一個結論:中國的學生是世界上最勤奮的,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們的學習成績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同年級學生比較,都是最好的。可以預測,再用二十年,中國在文化和科技方面,必將把美國遠遠地甩在后面。三十年過去了,美國“病人膏盲”的教育制度共培養了六十多位若貝爾獎獲得者和近二百位知識型的億萬富豪,而中國還沒有一所學校培育出一名這樣的人才。
以上三個典型事例,不能不引起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深的憂慮與深思,也明顯的凸顯出我們人才培養的缺失與弱點——“我們現在的大學沒有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那么,到底什么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呢?按照錢老的大學科人才培養觀,即“轉變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整體化知識教育觀念”。這其中的“整體化知識教育觀念”,就包含了科學與藝術聯姻培養創新人才的觀點,這也是錢老大學科人才培養觀的一個重要觀念,錢老認為,“藝術上的修養,讓我學會了學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這對啟迪一個人在科學上創新是很重要的。”“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于形象思維。”所謂“發散思維,追求數量;收斂思維,科學評價”體現了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之間的辯證而統一的關系,處理好這對關系,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藝術教育中所體現的獨特的藝術思維是怎樣體現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呢?作為一名高校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必須深胤其內涵和規律,并在實踐的育人環境中努力踐行之。
4 結語
總的來說,今天的高校教育(當然包括公共藝術教育)確實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我們理性的思考只是弄清楚問題的根源,但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抓住時代機遇,深化改革,把努力培養創新型拔尖人才與國家的發展緊密連接起來。在這中間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它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能夠培養高審美情趣的人等等。所有這些使我們不得不面對錢老的“世紀之問”,并思考解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