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誕生于16世紀的威尼斯畫派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藝術流派之一。代表畫家喬爾喬涅、提香等不注重文藝復興早期繪畫中雕塑般的造型和硬朗的輪廓線,把微弱的光線和色彩作為繪畫追求的目標,倡導描繪大自然秀美的風光,畫面也隨之出呈現(xiàn)明麗、歡樂的色彩感覺,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留下了最后一抹光輝。
關鍵詞:威尼斯畫派;色彩;歡樂
1 威尼斯畫派形成的背景
始建于公元5世紀的威尼斯城10世開始發(fā)展,到了14世紀前后,隨著海上貿易的繁榮這里儼然已經成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并被世人譽為地中海最著名的集旅游商業(yè)貿易于一體的水上都市,成為意大利最富有和最強大的海上共和國。正因商業(yè)貿易的發(fā)展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威尼斯與東方各國頻繁往來,所以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既有中世紀拜占庭的金碧輝煌,也有阿拉伯的華麗精細。雖然當時的威尼斯對人文主義的形成擁有各種絕佳的條件。但是,比之其他城邦威尼斯的文藝復興藝術還是姍姍來遲。15世紀早期威尼斯統(tǒng)治了意大利北部的歷史文化名城帕多瓦,此時的文藝復興文化遂經帕多瓦才傳入了威尼斯。由于人文主義原則的形成自15世紀中葉起,很多宗教性題材的作品出現(xiàn)了濃郁的世俗化特點,畫面上開始追求狂熱、歡快和激情的調子。威尼斯畫家筆下的神話人物形象,也往往是一些肌膚圓潤、穿著華麗的上流社會的婦女形象。這種追求享樂藝術氛圍,逐步成為這一地區(qū)特有的繪畫風格。此外,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發(fā)展到了16世紀由于佛羅倫薩城的衰弱,很多的藝術家紛紛來到了威尼斯,促使了威尼斯藝術的迅速發(fā)展,并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獨有的風格與特點。如15世紀中期,佛羅倫薩畫派的畫家利比(Filippo Lippi,1406~1409)、烏切羅(Paolo Uccello,1396/7~1475)等曾一度在帕多瓦工作。在1443到1453年間,雕刻家大師多納泰羅(Donatello,1386~1466)也在此旅居,完成了他一生最大杰作《加塔梅拉達騎馬像》,對當?shù)厮囆g的發(fā)展影響甚大。
2 威尼斯畫派的藝術風格
威尼斯畫派雖然比弗羅倫薩畫派形成稍晚些,但是就其把矛頭指向教會和禁欲而言,可謂后來者居上。以臨海和商業(yè)繁榮而富裕的威尼斯不僅為藝術家提供了優(yōu)厚的經濟條件,而且這里的人們好像天生就有具有歡樂明朗的氣質,他們在思想上更加解放,喜歡飲酒、享樂狂歡以奢侈浪費而名。威尼斯的婦女更是以自由無拘束的性格為榮。這里的一切,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陽光燦爛、充滿歡樂自信、色彩艷麗的氛圍。威尼斯的畫家們也認為,只有用歡樂、狂熱、激情,才能更好地描繪出他們所置身的色彩明麗而又歡樂開朗的威尼斯世界。他們的作品雖沒有脫離宗教,卻已摒棄了文藝復興早期藝術古典肅靜的幕紗成為了地道的新興資產階級的藝術,作品構圖新穎、色彩絢麗、歡快明朗、詩意濃郁。對后來歐洲繪畫影響極大。在技法上,威尼斯畫派吸收了拜占庭藝術、佛羅倫薩畫派特別是北歐尼蘭德的油畫技術。14世紀,意大利的畫家們尚不知有用油稀釋顏料作畫的方法,主要以蛋膠畫為主,這種繪畫發(fā)粘,干得快,用筆或銜接都不太方便。油畫技術的使用和掌握,成為威尼斯畫派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對色彩敏感及以富于變化的色彩聞名于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威尼斯畫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喬爾喬涅和提香,對于油畫技法的承接和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
3 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在威尼斯畫派的形成過程中,早期有喬凡尼·貝里尼一家,其父親雅各布·貝里尼最初在佛羅倫薩學畫,比較重視線條和素描。喬凡尼·貝里尼,則被認為是威尼斯畫派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的代表人物。他十分注重風景的描繪,強調把自然景色詩意化,作品中充滿寧靜、和諧、淡雅的藝術情調。喬凡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1430~1516)的早期繪畫作品中他使用的是蛋彩畫法,將樸素死板的宗教風格與溫馨的人性做深度的結合。在他繪畫創(chuàng)作生涯的早期,其妹婿曼帖那(Andrea Mantegna,1431~1506)給了他很深地影響,從他那里,貝里尼學到了如雕刻般的畫像風格、以及對物體輪廓線條的運用與掌握和偶來的靈感創(chuàng)作。例如作品《在花園里的苦惱》,就突現(xiàn)了他的這個學習經驗,沉穩(wěn)而深沉的調子以及山坡堅硬而流暢的輪廓線,凸顯繪畫的寧靜與祥和。1475年以后,貝里尼從弗蘭德斯的油畫中,領悟了到了使用油性媒界的畫法。此后的創(chuàng)作就將它代替了蛋彩畫法,這個改變使貝里尼的繪畫色彩呈現(xiàn)出更深濃的特點,而且他發(fā)現(xiàn)在描繪物象、色彩、空間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上,有更多的表現(xiàn)可能。因此,在他后來的畫作中以空氣為中介將物體和空間之間的區(qū)別加以模糊,最初表現(xiàn)物體輪廓的線條也逐步他的畫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光和陰影的交替。喬爾喬涅(Giorgione,1477~1510)作為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威尼斯畫派畫家,是架上繪畫的先行者,深受達·芬奇的影響并且有意識的模仿其柔和細膩的色彩。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入睡的維納斯》,它開創(chuàng)了西方繪畫中經久不衰的一個題材:躺臥著的裸體女神像。在這兒中世紀的禁欲思想已經消失,喬爾喬涅筆下的維納斯實現(xiàn)了靈魂與肉體的完美結合,以維納斯為表現(xiàn)對象亦是當時人文主義精神充分體現(xiàn)。
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不僅是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也是西方美術史中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以擅長用色著稱,被譽為西方油畫之父。在不斷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實踐中創(chuàng)作出了熱情洋溢、生機盎然的藝術風格。《酒神節(jié)的狂歡》就是一曲歡樂與生命的贊歌。絢麗的色彩,有節(jié)奏的律動、生動的造型,雖描繪的是神話題材,整幅作品充滿著世俗的歡樂與情調。又如《烏爾比諾的維納斯》,這幅作品明顯借鑒了喬爾喬涅的《沉睡的維納斯》,可謂之姊妹之作。提香所描繪的裸女與其說是一位天神,不如說是一位人間婦女,它體態(tài)豐腴,容貌端莊,既富青春魅力,又健康活力,已完全感覺不到女神那種超然脫俗的韻味。提香有很多的學生其中最具成就的是:委羅內塞和丁托列托,他們被譽為16世紀威尼斯畫派三杰。受提香繪畫風格的影響,委羅內塞習慣用華美的色彩描繪歡快愉悅的事物。如《利未家的宴會》,在這幅本應是描繪最后的午餐這一十分嚴肅的主題,畫家卻將它安排成了節(jié)日慶賀般的場景。丁托列托是威尼斯畫派中最富有精神的畫家,它立志“要如提香般描繪,要如米開朗基羅般經營”。其繪畫的構圖大膽,節(jié)奏急速,畫面氣氛緊張不安。這或許與16世紀下半葉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有著相當?shù)穆?lián)系,而這一切都反映出他對寧靜和諧的古典風范的背叛。作品《最后的晚餐》中即以富于運動感的透視方式組織構圖,使觀者沿著急驟縮小的空間由左下至右上欣賞畫面。同時,丁托列托將基督安排在強烈向后延伸的桌子中央;強勁的次要人物則比較明顯,奇異的光影,飛舞的天使,造成了畫面強烈而不安的動態(tài)。與委羅內賽作品相比這是另一種極端,這大概也是有些史學家將他列入樣式主義畫家的緣故。
總之,威尼斯畫派畫家們借助宗教作品反應了當時人們心理狀態(tài),為17世紀的歐洲藝術起著先導作用,尤其是對色彩的運用以及女人體的描繪影響了后世大批的畫家。
參考文獻:
[1] 卡拉薩特/馬兒卡代.西方繪畫流派欣賞[M].董強,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春嘆.西方美術史教程[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