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古老樂器之一,古箏在人們傳遞感情、表達思想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古箏的流傳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特色的古箏流派,既發揚了古箏藝術,也給后人研究古箏提供了更多文獻資料。本文主要研究我國古箏的各個流派形成過程、風格特征以及演奏技法。目的使在今后的古箏學習中,可以對各個流派有所了解、掌握,更好的將各個流派的精髓發揚光大,更好的傳承古箏藝術。
關鍵詞:古箏;主要流派;風格特征
由于古箏音色獨特、音域優美,演奏技法多樣,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已經得到人們的認可并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地。由于各個地區的地域、環境、文化習俗的差異,使得各個區域的古箏發展也各有不同。古箏與當地的實際結合,聰慧的各族人民開發出了不同流派的古箏藝術,古箏的演奏技巧、音韻特色、文化底蘊也更加多樣化。每個古箏流派的產生與發展,既有區域性、民族性、延續性的共有特征,也有其獨特的客觀環境、文化特色、社會背景的自身特征。每一個古箏流派都是該種流派文化的傳承,是千百年來該地區文化的延續,是當地優秀文化的繼承。因此,研究我國古箏的主要流派與風格特征,不僅僅是在研究古箏藝術,更是對我國優秀文化藝術的拓展、傳承。所以,對古箏流派的研究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陜西箏派及其風格特征
據《史記》記載,在秦朝就已經有古箏的存在,并且有記錄說古箏是“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因而古箏也稱為秦箏,這就說明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古箏就已流行與宮廷與民間,是當時主要的樂器之一。而陜西秦箏的“真秦之聲”,也使得陜西古箏流派在我國具有獨特地位,是得到官方認可的藝術。陜西古箏流派的發展是建立在當地的彈奏樂曲之上的,民族特色的唱法便是陜西古箏的靈魂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陜西的古箏研究者便提出了“秦箏歸秦”的思想,根據當地的戲曲秦腔、碗碗腔等樂曲演奏形式,研究、改編出了大量的陜西古箏曲目。在這些古箏曲目中,依然保留了古老古箏形式的特點,音階、音律等技法的使用,完整的表現了陜西古箏獨有的藝術特色。陜西古箏的節奏感十分鮮明,風格細膩,情感傳遞豐富,故陜西古箏有善于抒情的特點,便是最好的概括。在演奏手法中,主要采用左右手大指按弦的獨特研究手段。在旋律方面,用的是上行跳進、下行級進的表現形式。
2 河南箏派及其風格特征
河南古箏流派的形成時間雖然不長,但由于河南獨有的大調曲以及曲劇的關系,使得古箏的發展也極為廣泛,出現了不少古箏名家。河南古箏流派的風格與河南人的性格特點極為相似,曲目雖高亢卻有趣。今天河南古箏流派的發展依然與民間戲曲以及大調曲是分不開的。豫劇、曲劇在演奏過程都是以古箏為伴奏樂器。正是由于這些激情飽滿的民間樂曲,培養了河南古箏的陽剛之氣。古箏在于這些樂曲的合奏、伴奏中,充分的發揮了其獨特的優勢。在河南箏曲的演奏中,也具有特征明顯的區域特色。曹東扶創造的“倒剔正打”技法便是河南古箏的一絕,它是利用戴著金屬的中指來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抒發出男兒的陽剛豪邁之情。另外,河南古箏同樣強調大指的作用,大指是雄厚音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河南古箏的獨特還與其方言有關,河南藝術家們在演奏古箏曲目時,結合了當地方言音韻的特點,豐富了箏樂,也傳遞了河南古箏的特有魅力。
3 山東箏派及其風格特征
據《戰國策》記載,當時民間就已經有擊筑、彈箏的習俗,可見山東古箏流派形成的時間也是很早的。在山東古箏的發展過程中,古箏在獨奏、伴奏、合奏等演奏中,都要求有嚴格的變現格式。與其他地區的不同樂曲,山東古箏的樂曲有六十八拍,每曲分八個樂句,每個樂句有八拍,但第五句卻是多了四句,因而組成六十八拍,也被成為“六八拍”。“六八拍”是山東古箏曲的精華,它既可以單獨演奏,也可以按板序合奏成曲,具有很強的藝術感。
山東古箏的曲目大多來自琴書,與民間音樂結合后,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古樸典雅,是難得的古箏藝術。山東古箏在表演時,與河南古箏相同,對大指的要求也很高。古箏樂曲的主旋律都是由大指來彈奏,中指以及食指起到配合作用,演奏的曲目也都透露著剛健有力的風格。
4 潮州箏派及其風格特征
潮州古箏流派主要流行于廣東一帶,雖然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征,卻在音階、旋律、音律等方面與中原古箏有著緊密的聯系。與中原的古箏相比,潮州古箏頭大而琴短,尾部較尖,有種古代時期古箏的特點。潮州古箏在演奏時,沒有合奏獨奏的說法,所有曲目都可以用合奏的形式來演奏,也可以拉出來單獨演奏。由于潮州地勢平坦,四季如春,其古箏也具有溫文爾雅的感覺,與當地人們的生活處于一種協調狀態,既秀麗又輕柔。潮州古箏的另一個特點便是調式多樣,有重六調、輕六調、活五調等多種表現技法。這些調式的變化,都是由左手按音來實現的,將不同音律與音調組合,形成了風格多異的潮州流派。在演奏中,潮州古箏注重大指的勾連與勾搭,勾搭作為傳統古箏的表現技法,在潮州流派中的運用十分熟練。
5 客家箏派及其風格特征
客家古箏的歷史悠久,在宋朝時期,大批中原人向南遷移,帶來了漢地特有的古箏藝術,在與客家當地的語言、民樂、文化習俗的結合后,形成了獨特的客家古箏流派。由于客家古箏與潮州古箏長期處于一個地區,兩者之間難免會有相互影響和吸收,兩者之間也存在不少的共同曲目,古箏的樣式的類似。但客家古箏也有獨特的地方,客家古箏采用的是工尺譜,在演奏過程中,主要利用中指來演奏,而其他地區則采用大指。客家古箏的拂弦與滑音,便是客家特有的技法,可以使樂曲有余音繞梁的韻味。
6 浙江箏派及其風格特征
浙江古箏流派雖然起源于浙江,但卻在上海發展壯大,并發展成為影響力巨大的古箏流派。唐朝文化名人輩出,浙江杭州更是文化名城,詩人大多也是彈古箏來娛樂。相傳白居易身邊便有一位善彈古箏的歌妓,而白居易也因此寫出了不少名作流傳于今。上世紀二十年代,杭州的國樂研究社承擔了主要的浙江古箏的演奏,演奏的曲目不僅包括江南的絲竹,還有弦索十三套等大型曲目,《高山流水》、《將軍令》等樂曲便是浙江古箏的經典代表作品。經過多年的演奏磨練,浙江古箏的風格也更加明顯。浙江古箏善用“搖指”,即右手拇指在一根弦上快速不停的演奏,將激憤、高亢的情感盡數在樂曲中表達出來。此外,浙江古箏還對琴弦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弦數增加,使得音域擴大,音量提高,音色更加優美。
7 總結
綜上所述,在古箏的繼承發揚中,出現了許多風格各異的流派,也正是這些流派的產生,才讓我們了解到了古箏的獨特魅力。在近些年的發展中,各個流派之間的交流也在逐漸增多,似乎淡化了各流派之間的演奏技法、風格特征等。在今后的傳承中,不管是重視本身的風格特征,還是吸收各家之精華,都是對我國古老古箏藝術的發揚。
參考文獻:
[1] 婁銀蘭.河南箏派與山東箏派的藝術比較[J].中國音樂,2004.
[2] 劉相君.淺談山東箏派與河南箏派演奏技法的不同[J].大眾文藝,2011.
[3] 馮彬彬.山東箏派與河南箏派之異同比較[J].中國音樂,2006.
[4] 周璐.淺析潮州、客家、福建三大箏派的演奏技法[J].安徽文學,2011.
[5] 袁靜芳.民族器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