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十一世紀初期,隨著民辦教育規模的逐漸擴大以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存在,困難學生就讀民辦高校的現象屢見不鮮,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日漸嚴峻。本文在探討我國民辦高校貧困生相關政策發展歷程的基礎上,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為例簡要分析了目前資助政策存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目前,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仍主要來自收取學生的學雜費,而設立用于激勵貧困學生學習的獎學金與公辦學校相比卻差距甚大。解決貧困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是擔負著人才培養重任的一項重大任務。
關鍵詞:民辦高校;貧困生;資助
民辦教育現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以下簡稱“南廣學院”)也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應運而生。自2004年9月建校至今,南廣學院一直秉承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繁榮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為全國傳媒類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應用型人才。眾所周知,民辦院校的收費標準一般要比公辦高校高出60%左右,但隨著近幾年南廣學院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即使在高考生源逐年下降的大形勢下,報考人數仍在逐年攀升,而這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家庭困難學生。可想而知,在這樣一個“貴族”學院就讀的貧困生,其內心承受了何等巨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必然會損害身心健康與發展,甚至對其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做好貧困生“解困”工作, 是南廣學院學生管理工作中亟須研究及解決的問題之一。
1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缺乏合理機制
在現有的資助體系中,家庭困難生的認定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認定標準“一刀切”。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水平差距較大,按照目前國家規定的人均年收入500元以下作為申報資格之一,對于東部及相對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極不公平,加上申報制度、家庭經濟狀況評估、統計制度等還不健全,使得我校制定全國統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界定標準十分困難。
第二,認定材料可信度較低。大多數高校判斷和認定學生是否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獲得資助的程度,主要依據學生所在生源地政府或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及學生提供的家庭經濟收入狀況。然而個別地區開具相關證明并無完善管理機制,導致學生出具的貧困證明可信度低,影響了學校對學生經濟狀況的準確判斷,給認定工作造成了困難,因而使得有限的助學幫困資源并未完全落實到真正困難的學生身上。
第三,存在著資助“真空”。有一些家庭十分困難的同學因強烈的自尊,往往不主動向學校如實地反映情況,他們寧可節衣縮食,忍饑挨餓,也不愿意接受救助,導致這部分應該得到資助的困難學生得不到資助,出現了資助的真空。
2 個別資助項目門檻較高
目前存在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助學金、國家助學金等多種資助形式,各項資助項目申請資格門檻較高,致使有些貧困生被拒之門外。例如,國家勵志獎學金是對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的獎勵性資助,南廣學院在此項獎學金的評定中,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學年綜合測評成績在全班排名前15%(含),而大多數貧困生來自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這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較差,雖然刻苦努力,仍很難達到資助標準,難以獲得資助。
3 貧困生中成功辦理國家助學貸款的比例較少
貧困生中辦理了國家助學貸款交納學費的比例相對較少,以南廣學院為例,選擇辦理國家助學貸款的只占有貧困生總數的10%左右,通過對在校的部分貧困學生調查了解,學生不愿意辦理國家助學貸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助學貸款最高限額交納學費只是杯水車薪。國家統一規定助學貸款最高限額為每生每年6000元,但目前民辦院校,特別是民辦藝術類院校的學費較公辦院校高出許多,如南廣學院藝術類專業每年學費為16500元,普通類專業每年學費為13500元。因此,單靠助學貸款交納學費只是杯水車薪,不能解決問題。
第二,銀行貸款積極性不高。銀行屬于營利性組織,開展貸款業務的動機在于謀求經濟利益,而國家助學貸款作為一種長期的無擔保信用貸款,成本高、風險大,銀行普遍是將其作為政治性任務來完成的,缺少認真推行的動力。學生辦理起來需要出具多項證明,辦理過程較長,手續繁瑣和不便捷,導致眾多學生放棄辦理國家的助學貸款。
第三,我國助學貸款信用體系有待完善。就很多報道來看,國家助學貸款作為一項無擔保的信用貸款,必須以個人的信用系統和國家的信用體系健全完善作為前提開展。然而,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和國家信用制度,個別學生誠信意識缺失,不能按期歸還貸款,甚至畢業后惡意拖欠貸款,致使國家助學貸款的順利推進和長遠發展受到直接影響。
4 學校層面為貧困生提供的幫扶措施較少,且學術含量低
許多學校為貧困生提供了勤工儉學的崗位,但所提供的崗位極為有限,且大多停留在體力勞動層次上,以后勤服務崗位居多,學術型崗位較少,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為解決內部幫扶資源不足的問題,不少學校鼓勵學生進行校外助學實踐,包括家教、促銷、市場調研、勤雜之類的臨時性崗位,但由于學生自身學業的影響,工作時間非常有限,且工作技術含量低,大學生只能充當社會上最廉價的勞動力,收入較低且不固定,不能實現勤工助學和學習的雙收效果。
5 民辦院校資助資金來源狹窄
國家撥款、學費提成及南廣學院基金會三個部分是目前南廣學院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主要資金來源,其中前兩項占了較大比例,企業、集團、社區及個人等社會主體共同資助的模式尚未形成。從全國大范圍來看社會各方較少主動支持高校教學事業,社會力量參與很薄弱,熱情度不高,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資助學的很少,資助金額對高校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法從結構上和制度上解決日益突出的貧困生問題。南廣學院屬于名辦的獨立高等院校辦學經費主要來自收取學生的學雜費,相對于公辦院校而言更缺乏對于貧困學生的資助來源。
6 困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度不夠
完善的資助體系應既具經濟功能,又具教育功能。目前,許多高校的資助工作只停留在經濟層面上,對貧困生由于經濟困難造成的心理問題認識不夠、重視不夠、研究不夠,沒有很好地將國家的資助政策和學校培養人才的根本任務結合起來,沒有形成解決問題的整體思路和方法。在南廣學院高額的學費和生活費的壓力下,經濟困難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由于家庭經濟情況的影響,他們更可能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如人際交往障礙、抑郁、焦慮、缺乏自信等。經濟資助也許可以解決貧困生一時的物質之需,但無法幫助他們克服心理的障礙。長此以往任其滋生,更可能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要做好貧困生資助工作,關鍵在于要堅持“助困育人”的工作理念,做到資助與教育。
并舉,濟困與扶志并重,將物質資助、心理幫扶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努力構建資助工作的新模式。
作者簡介:韓棟,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演藝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