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演奏是一種比較復雜而又系統的演奏藝術,在鋼琴演奏中結構感的把握對演奏成功與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結構是藝術軀體的骨架,只有把這種骨架分析、把握好才能更好的把握藝術的靈魂部分,對演奏結構感的把握也能讓觀賞者對作品整體有更深刻的認識。以前對鋼琴演奏教學的分析大多局限于對演奏技巧的訓練和提高而忽視了鋼琴演奏學習者對作品結構感的培養,本文主要從鋼琴演奏者自身和演奏教學兩大角度出發,分析了如何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對作品結構感的培養。
關鍵詞:鋼琴演奏;教學;培養;結構感
1 從演奏者自身角度培養
(1)培養演奏者對作品的分析和感受能力。一般的鋼琴演奏者演奏過程中雖能熟練完成對作品的演奏但往往達不到一種流暢、自然的整體效果。導致這類系列問題的原因是因為演奏者沒有準確的把握好作品的結構,要避免這種“鸚鵡學舌”式的演奏就需要演奏者對作品的整體結構有一定的認識,且在此基礎上培養在演奏中的結構感。首先要求演奏者正確地理解作品,在準確的研究出作品風格和結構的基礎上仔細的品讀樂譜,要清楚作品選定的曲式風格,進而研究作品的樂句及樂段,在此基礎上體會各樂段之間的銜接、過渡以及轉換技巧。在有對作品結構、風格把握的基礎上還應該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作環境、創作心態和創作意圖有所了解。在把握作品的風格和內涵的同時并且了解作品的文化及時代背景,只有具備了以上條件演奏者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結構,有助于演奏者對作品的分析和感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培養演奏者準確演奏的技巧。眾所周知,鋼琴演奏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藝術。演奏者想要準確的傳達作品的境界,使演奏有更好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不僅需要在演奏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還需要在演奏時有著出色的演奏技巧。
首先,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準確的把握演奏的節奏和速度。節奏好比一首音樂作品的脈搏,合理的節奏會讓演奏更具感染力,不同的節奏演奏同一作品往往會給聽眾帶來不同的感受,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因此演奏者在演奏中應該打破單一的節奏模式使用不同節奏,從而豐富作品的內容。速度是鋼琴演奏中氣氛的調節者,恰當的速度能使作品節奏感表現的更明顯,控制好合理的速度才能讓作品結構更加嚴謹,演奏的結構感才能更加強烈。其次,旋律的正確演奏也是演奏技巧中重要的一項。它包括樂段的正確處理和旋律的正確表現。樂段的處理是旋律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處理好樂段之間的鏈接、轉折以及過渡和遞進關系是演奏中正確把握旋律的關鍵之一,樂段關系的正確處理能讓作品的整體布局顯得更為合理、清晰。作品的旋律是作品中最具有表現空間的部分,不同的旋律給作品帶來不同的藝術效果,并且每個人對旋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想要為作品找到最合適的旋律就需要演奏者用心的領悟作品,仔細反復的推敲作品。
2 從教學策略角度培養
(1)制定系統的教學計劃和訓練。早在以前我國的音樂心理學者周海宏就曾經提出過,我國的鋼琴演奏只有在演奏技巧和音樂演奏知識系統方面可以說達到了一定的系統化程度,而對演奏的審美心理的訓練以及對演奏教學中的結構感的培養還處于“熏陶”甚至可以說是空白的階段。因此我們應該要求在鋼琴演奏者對作品的結構有一定認知的前提下注重在鋼琴演奏的教學中制定全面的培養計劃,鼓勵在教學時打破傳統的鋼琴演奏教學模式,系統的培養演奏者在演奏藝術中的結構感。對音樂作品結構的感受能力并不是只屬于那些“天才”,這種對作品的結構感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來培養的。為此,鋼琴演奏的教學中應該注意“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領悟能力的演奏者要制定不用的培養計劃,同時依據他們自身的特點進行引導和培養。讓每個人做到揚長避短。
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在做到系統的培養演奏者結構感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做到早期培養、長期培養和分級培養相結合。對鋼琴演奏中的結構感是演奏者運用一定的演奏技巧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將演奏者心理的結構和作品的結構相整合而產生的,這種整合能力在長期的時間過程中形成的,是因人而異的。盡管如此,研究表明在早期也就是演奏者的兒童時期,這種差異是微乎其微的。波蘭的著名的鋼琴家、教育家約霍夫曼就演奏者的年齡及對應的結構整合能力提出了如下表格:
上述表格雖然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演奏者的結構整合能力和演奏者的年齡有著密切的關系。提醒我們在教學中對鋼琴演奏者的結構感的培養要盡早進行,同時對不同年齡的演奏者要分級培養。在此基礎上為他們制定長期、系統的培養計劃。
(2)引導演奏者對作品結構準確的劃分。在鋼琴演奏的教學中對演奏者結構感的培養首先要引導他們對作品的整體有一定的了解。教學者應該為他們首先勾勒一個清晰的作品框架其次在為演奏者分析作品的樂句、樂段以及樂句內部的音調走向等具體細節。教師應該引導演奏者通過準確的劃分樂段從而先對作品的整體結構有大致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而引導演奏者對樂句的結構進行劃分。有人說,樂句是音樂的基礎部分,是音樂表情的核心部分。因此樂句的正確劃分有助于準確的表達和詮釋音樂,準確的劃分樂句以及準確的處理好樂句之間的關系對演奏者能否準確的把握作品的節奏、能否準確的劃分作品的結構以及在演奏過程中能否培養演奏的結構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對樂句正確劃分的前提下。接下來應該在教學中正確的引導演奏者處理樂句之中的細節,即怎樣準確的把樂句之中每個音的走向以及強弱表現出來。鋼琴演奏的結構感宏觀上是靠演奏者多整體作品旋律的把握,微觀方面就是通過樂句中每個樂符的強弱來表現的。一般我們把音符的強弱劃分為整句漸強、整句漸弱、漸強—漸弱、漸弱—漸強四種。準確的演奏好這四種音向能使演奏者對作品的結構有更細致的了解,從而使作品的結構感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3 小結
在鋼琴演奏中想要培養演奏者對作品結構感的準確把握和分析能力,不僅需要培養演奏者本身的對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更從鋼琴演奏的教學的角度出發,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制定系統、合理的教學計劃和實踐過程。教學中老師應該正確的引導演奏者對作品結構的劃分,指導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對作品結構感的準確把握。
參考文獻:
[1] 丁璐.論專科師范鋼琴教學中結構分析對樂感培養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2008(06):134142.
[2] 段學軍,段曉軍.試論初級鋼琴教學中音樂結構意識的培養[J].鋼琴藝術,2003(05):1.
作者簡介:李莉(1980—),女,研究生,長江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