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隱喻可以使人們在不同事體之間建立聯系,加深對事體的理解。介詞在其空間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從具體到抽象的隱喻投射產生了大量不同的義項,并最終形成了介詞的多義性網絡。從認知學的角度運用空間隱喻對介詞慣用法做出合理的解釋,對英語教學尤其是詞匯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隱喻;映射;圖式;原型語義
0 引言
在過去,隱喻僅僅被認為是一種修辭手法,而近些年來,隱喻卻引起眾多學者的研究興趣。自1980年隱喻研究的代表人物G Lakoff 和M Johnson的著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1]問世以來,語言學家才開始改變舊的隱喻觀,認為隱喻是人類對混沌世界的知識和抽象范疇進行有序組織和概念化的有力工具,是人類用某一領域的經驗來解釋或理解另一領域的經驗的一種認知活動,即兩個認知域的概念之間的映射[2]。而這兩個領域能夠產生映射的關鍵因素是意象圖式,因為當一個概念被映射到另一個概念,特別是從具體域向抽象域映射時,意象圖式在其間發揮著關鍵作用[3](p177)。
1 介詞空間隱喻的認知理據
在廣闊的世界中,每種事物分別對應一個不同的單詞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必要的。人們完全可以利用已知的詞匯根據聯想來表達陌生的事物,從而構成我們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利用隱喻這種有效的手段來建立這種聯系。隱喻是指認知主體通過推理將一個概念域映射到另一個概念域[3](p406)。每個介詞的空間語義是一個原型范疇,通過隱喻手段將其空間概念映射到其他概念域,從而使得介詞獲得抽象的隱喻義。
2 at的原型語義
at的原型語義因其在語義范疇中的中心地位而被作為認知語義分析的開端,同時由射體(TR),界標(LM)和途徑(PATH)等組成的意象圖示[3](p181)是認知語義分析的必要手段。介詞at的原型語義所體現的就是一種空間關系,其意象圖示如下圖所示(示例來自《朗文當代英語大辭典》2004)[4] :(1)(表示空間的一處)在……。He was standing at the door.在此例的意象圖式中,door是界標,而he是射體,at表示射體接觸界標或在可以接觸到界標的位置。(2)(表示目的或目標)對著,朝……方向。He shot at the bird, but missed it.此例的意象圖式中,bird是界標,而he是射體,途徑分別是從he到bird,路徑的終點是射體與界標的接觸點,而at則表示射體對著界標,或朝著界標的方向。
3 at的隱喻擴展的認知分析
上述幾種語義是以空間方位為基礎的。通過隱喻,就可獲得抽象的意義,形成了一個輻射性語義范疇(以下示例來自于[4])。
3.1 基于“(表示空間的一處)在...”,可以得出以下五層隱喻義
(1)(表示在一確定的時間)在...時(刻);(表示在一段時間)在...期間。at 10 o’clock/It sometimes snows at Christmas.在這層意思中,意象圖式由空間域映射到了時間域。(2)(表示原因)因為,由于。I was surprised at his behaviour. /I laughed at his joke.在這層意思中,意象圖式由空間域映射到了關系域。(3)(表示所處狀態或在做的事)在...情況下;在...時。I never smoke at work./The two countries are at war.在這層意思中,意象圖式由空間域映射到了條件域。(4)(表示價格、比率、水準、年齡、速度等)以...,在...。sold at ten cents each/to drive at 100 kilometres an hour.在這層意思中,意象圖式由空間域映射到了數字域。(5)用于最高級形容詞、副詞前。It will cost at least £1000. 在這層意思中,意象圖式由空間域映射到了狀態域。
3.2 基于“(表示目的或目標)對著,朝...方向”的意象圖式,不難得出以下隱喻義
(表示某人在某方面的能力)在...方面。He’s bad at games./She’s a genius at chemistry.在這層意思中,意象圖式由空間域映射到了范疇域,at在空間域所指向的目的或目標隱喻為范疇域所指的“某方面的能力”。
4 結語
以上分析表明,隱喻在空間介詞的認知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此我們可以簡單總結為:像at等的空間詞語,其原型意義都是表示空間概念的。在這一原型意義的基礎上,人類利用隱喻,使其意義向外延伸,由空間域投射到時間域、關系域、條件域、數字域、狀態域、范疇域等等。英語介詞語義的隱喻分析在英語教學中是值得嘗試的。
參考文獻:
[1] 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王勃然.論介詞空間隱喻的認知理據及其現實意義——以atonin為例[J].東北大學學報,2007:359362.
[3] 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4] 《朗文當代英語大辭典(英英·英漢雙解)》(Summers,D.,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86).
作者簡介:王偉(1979—),女,河南鄭州人,鄭州輕工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講師,鄭州大學外語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