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既是能力教育也是就業教育,而操作技能的培養是高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的重要環節,目前已經有很多社會企業將目光投向了高職服裝專業的學生。如何針對這些企業的需求培養更好的服裝人才成為了當前的重點問題,本文介紹了目前高職服裝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定位職業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材編寫、因材施教、引進職業技能大賽、加強服裝生產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介紹了如何培養服裝專業學生技能。
關鍵詞:服裝專業;技能培養
0 引言
我國服裝工業發展舉世矚目,既是世界服裝生產大國也是世界服裝出口大國,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那些沒有經過培訓的工人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的生產需求,很多企業將目光投向了高等職業學校的服裝專業,實用型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但是高職學校服裝專業學生的流失率越來越高,重要原因是對學生技能的培養不到位,仍然沿用著課堂知識教授為主,技能實訓為輔的教學方針,使得學生畢業后對生產中需要使用的技能不熟練,只能和那些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社會人員一起去車間一線蹬縫紉機。長此以往,就形成了高職學習的無用論,學生流失率越來越高。高職教育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如下:
1 高職服裝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系統的教學模式。隨著經濟的發展,服裝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面對時尚潮流不斷沖擊的復雜環境,很多學校都沒有一個系統的教學模式。學校面對復雜多變的服裝環境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學生上課,帶有很強的隨意性和變化性,學校都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結構,如何要求學生能夠學習一套系統的服裝知識呢。這樣的培養模式使得服裝專業的學生大打折扣。(2)教學方式老化,缺乏實踐教學。雖然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是對高等職業教育方面觸及的比較少,很多學校仍然處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中。高等職業學校需要培養的是對社會有用的實踐型人才,紙上作業無法培養出一個能夠勝任社會職業的學生。很多高職學生在畢業的時候也只能做成單件的衣服,看似掌握了必要技能,但是缺乏對服裝的思考,特別是缺乏現代化流水線服裝生產的相關知識,最多只能是一個合格的裁縫,而不能稱之為一個合格的學生。(3)教學忽視學生的主動性。高職教學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要注重挖掘學生的潛力與創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只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不關注學生對于服裝的理解,導致學生對服裝產業的誤解和對自己前途的不自信。這樣對服裝沒有自己的思想的學生,無法成為服裝行業的專業人才。
2 如何培養和提高服裝專業學生的技能
(1)準確定位社會需求和教學目標。高職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學生的就業問題,因此,學校必須要對社會的需求作一個準確的定位,以此來確定教學的目標和方向。由于招生競爭激烈以及辦學條件局限性等因素,今年來高職學校招收的學生素質偏低,而社會由于技術的進步對于服裝行業人員的數量與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也就是說,高職服裝教育正離社會的要求越來越遠。如何進一步拓展高職教育的特色,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首先就要把握社會的大方向,準確定位社會的需求,明白高職學校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專業技能為主線,培養學生對于市場需求的敏感度與預知能力,讓服裝專業的學生好就業,就好業。(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專業老師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老師是課堂的靈魂,教師的職業技能與素質決定著整體的教學效果。如果依然是關起門來搞教學,就會使學生走向一個瓶頸。首先要對服裝專業老師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更新,服裝潮流的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老師的知識和技能只有跟得上潮流的速度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不落伍。因此,老師要不斷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與時俱進。同時,學校還要不斷引進優秀的人才,補充現有的師資力量,尤其是要引進一些服裝企業的骨干人才,他們常年工作在服裝行業的第一線,對于服裝潮流的走向、實用技能的掌握都更及時更全面。只有這樣雙管齊下才能不斷優化我們的教師隊伍。(3)強化教材的開發。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承擔著承載知識和技能的只能,課堂的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學生更多的是通過教材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由于服裝領域的特點,教材無疑會滯后于服裝領域的發展,因此,學校要積極和一線的服裝企業合作,編寫和開發與當下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工業制版本的教材。在教材的編訂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作一個詳細的規定,一方面給了教師一個教學的方向,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學生學習的盲目性。例如服裝的專業知識掌握就可以細化為服裝制版知識、服裝版型設計知識、服裝推廣知識等。此外,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的崗位偏向編制不同的教材,如偏向服裝制版崗位,那么教材中就應該注重服裝版型設計能力、服裝排版能力、樣板制作能力的培養。最后教材中還要注重服裝行業的經典案例,讓學生能夠更多的領會到服裝的實際生產過程,完成教材與企業之間的完美銜接。(4)因材施教。目前高等職業學校開設的服裝專業課程主要有服裝設計、服裝材料、服裝縫制工藝、服裝結構制圖等專業課程,不同的專業課程教授的內容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如服裝設計基礎主要教授的是素描、色彩、服裝設計效果圖、手工與電腦繪制款式圖等基礎性的設計知識,而服裝材料的課程項目主要有材料的識別、面料性能的識別等。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愛好、長項進行因材施教,在全面講解基礎知識的同時側重部分課程的講授。(5)依托職業技能大賽培養學生技能。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職業技能大賽也越來越紅火,由國家教育部、高等職業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紡織教育學會等社會各界主辦的職業技能大賽為廣大高職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成為了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有力保障。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題目、評判標準都來源于周密的企業調研,大賽的參賽、培訓、教學是對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重要檢驗和引導。如2012年高職高專職業技能大賽要求學生進行服裝立裁、平面樣板轉化、樣衣裁剪制作等環節,并對準備階段制作的服裝進行動態的展示。整個比賽流程對學生的裁剪、手繪及電腦服裝款式圖繪制、面料裁剪、CAD服裝制版、成品制作等技能進行了全面的考察,目標在于測試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學校應該以大賽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學生的技能培養。在教學中,每一課的教學內容和訓練方法都應該制定詳細的規則,實現課堂的實訓化,例如可以進行邊講邊練式的教學。還可以依據大賽建立考核平臺,樹立與企業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考核評價標準。(6)加強學校服裝生產基地的建設。學校的理論教學工作搞得再風生水起也沒有實踐效果來的好,只要讓學生親自站到生產線上,親自去進行服裝的設計生產,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技能。服裝專業實訓基地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學校要加強服裝實訓基地的建設,利用假期的時間讓學生去接觸真實的生產環境,感受多類型、多層次、高科技的生產設備,讓他們能夠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學以致用。學校還要與多個服裝企業開展合作,讓學生能夠在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服裝企業進行實習,鍛煉自己的技能,同時找到自己以后的就業方向。
總之,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就業型人才,專業知識和技能都是教學質量的體現,學校在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學生技能的培養,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實訓機會,在實踐中進一步掌握知識,學會技能。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更好的滿足社會的需求,適應社會的發展,為自己步入社會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江曉燕.如何避免服裝專業學生學歷與技能割裂[J].才智,2012(15).
[2] 洪玲敏.高職服裝專業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信息,2010(33).
[3] 于明杰.淺談中職服裝專業學生制版能力的培養[J].北方文學,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