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設計的重點是創新,但是現在我國很多藝術設計學校卻違背了這一原則隨意擴招。本文針對這個問題分析了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及改革目標,并為藝術設計專業的改革提出了相應對策,期望對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技術設計;現狀;對策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藝術教育經歷了從國內到國際的跨越式發展,現在已經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因此帶來了藝術設計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規模不斷擴張并且出現了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因而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教學進行探討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1 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及改革目標分析
1.1 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各地都出現了藝術設計專業辦學熱,使許多有藝術設計夢想的學生能夠有繼續學習的機會,這是令社會欣慰的事情。但是其中不可否認的是藝術設計教學的功能、教學模式和學科結構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讓業內人士感到有些擔憂。當前我國的藝術設計學校一般都把自己的發展側重點放在學校規模和招生人數的增長上對教學質量卻比較忽視,經過調查發現藝術設計學校的人文精神普遍欠缺、課堂實踐安排的較少、全國許多藝術設計學校在課程開發和設置方面存在千篇一律的現象,模仿和照搬國內知名高校的課程設置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存在基礎與專業教學內容嚴重脫節的現象,教學環境處于一個相對封閉和保守的狀態,缺乏國際視野。眾所周知,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復雜的精神創造過程,然而我國長期以來普遍重視技能訓練,培養方向偏向于培養工匠,抹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思維培養。藝術設計是一個集靈感、思維和想象于一體的活動,基礎課程和技能訓練只是設計教學的基礎,開設這些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設計的視野和技巧,專業基礎課程中的思維才是藝術教育真正要開發的和培養的。然而當前的教學中卻把訓練的重點放在了對客觀物體的再現上,強調學生對客觀物體的模仿,淡化了學生的藝術眼光讓學生失去了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A課與設計課程之間的格局把握的不夠合理影響了專業設計的水平和學生的創新能力。
1.2 藝術設計專業的改革目標分析
藝術設計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健康的、創造力、研究力和表現能力的綜合素質的新型人才,設計意識是貫穿其中的主線是統領設計領域的關鍵。設計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設計師的主要工作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再現而是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設計意識的教育應當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將教學的側重點從知識和技術的傳授轉變到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軌道上來,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寫實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的靈感和創新意識。
2 藝術設計專業改革的對策分析
教學改革是關系到藝術設計專業的方向性、全局性的一項系統工程。藝術設計專業的改革要從實際出發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現有的教學目標、培養方式和課程設置等進行全面的改革,主要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
2.1 改革培養目標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亡發達的不竭動力。藝術設計需要學生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與眾不同的設計理念,因而藝術設計的生命力就在于創新。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通過改革學校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才能完成。學校教育要把創新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以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具有適應能力強、基礎扎實和綜合素質高的能力。高等教育所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才能體現其價值,對于藝術設計學生而言更具有本質性的意義。
2.2 改革課程體系
目前藝術設計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就是理論設計、設計表現和設計思維三大模塊。一個學科的課程體系是在相當的時間內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傳承性,當前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已經從傳統的工藝設計和工藝美術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被學術界和社會廣泛認可的學科。素質教育不是簡單地對傳統教育進行刪減的教育,而是使學生的自身設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教育。藝術設計學校應該在學科建設的基礎上增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性和應用性的培養,使基礎學科的人文和環境意識滲透到設計中來。在學科專業的劃分上要打破傳統的學科劃分局限性,從實際需要出發按照“實際、實用”的原則來對課程進行調整。
2.3 完善課程內容
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基礎,不同院校要根據自身的特色來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決定要根據社會背景和時代對人才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完善。首先,藝術設計學校要根據學校的本土文化來培養學生具有能夠將本土文化和世界先進思想相融合的能力。其次,把握好最新的設計思想,21世紀是信息瞬息萬變的社會,藝術設計學校應該把握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使教學內容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
2.4 突出學科特色
藝術設計專業的關鍵在于突出設計的特色,我國的藝術設計起步較晚缺乏相應的經驗,好多學校還處于模仿國內外知名大學的辦學模式階段,缺乏特色。因此,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要從質量上進行狠抓,特色是優勢并且特色決定學校的辦學質量,沒有特色的教學只能是模仿,模仿和抄襲有違教學的本質,真正把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來制定學科的發展方向。
2.5 建立開放式的教學環境
首先,藝術設計學校對于一些開放式的課程可以請專家來講學也可以請在社會實踐方面比較有經驗的技師來教授技術。其次,教學要與課程開發于一體,打破封閉式課程教學的傳統,讓學生學會走出校門,直接參與企業的設計和開發過程,讓學生將課程上學到的理論應用于實踐中,同時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雙軌制度教學模式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3 結語
藝術設計的生命在于創新,當時當前我國藝術設計學校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藝術設計學校要從實際出發改革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等,為社會培養具有理論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琴.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3).
[2] 陸少游.回避誤區展望輝煌——藝術設計教育現狀試析[J].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3).
[3] 王少瑁.藝術設計教育要走創新之路[J].發展談,2002(10).
作者簡介:蘇曉娟(1981—),女,講師,大同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