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日益國際化的今天,社會和藝術日趨多元化,在美術教育教學上也面臨著開放式的學習和競爭,作為美術教育的基礎教育素描教學也應當在大環境中尋找自身特色的立足點。
關鍵詞:開放;素描;教育
長期以來,在國內的傳統美術教學體系中,素描,無疑是造型藝術的基礎,也是造型藝術教學的基礎。其實素描教學關系到造型的問題,從根上說是關系到對藝術的認識的實際問題,即怎樣畫、按怎樣的標準去畫的問題或者怎樣做才能兼顧不同資質的學生,讓他們都有出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藝術在中國就是一個各種“主義”齊上陣的局面,如“傳統主義”傾向于對中西方傳統的深入研究和審視,“融合主義”致力于從各個角度對中西方文化體系解析找到“融合點”而努力,“大眾主義”更是追求從大眾的視角審美等出發找到能引起公眾共鳴的內涵,“西方主義”則是以西方美術為標尺。具體到藝術家來說,個人自身的追求如此等等更不勝枚舉。相對來說,傳統求真,當代求新。在藝術教學上,高等美術教育本身其實就處于十字路口上:傳統的國內美院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與當代藝術多元開放的矛盾;現在更時髦的詞匯也是從傳統國內保守的教學模式或思路到今天試圖接受世界各民族先進文化的先進教學模式或思路等等。從字面上理解似乎新的事物總是要戰勝舊的事物,我也相信好的東西終歸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但是,我還認為字面上舊的東西未必就要一應拋之,所謂的新的事情也未必真具有生命力。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的藝術教育應當給與學生怎樣的定位,怎樣去面對日益開放,日益市場化的國際國內社會環境,學校的功能似乎早已經不是那么“象牙塔”。何處是學生該追求的風向標呢?等等各種現實面對的問題是關系到學生的將來,也關系到高師自身安身立命的問題。
作為當代的高等師范院校的美術教育不得不面臨著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培養的目標明顯不能像專業美術院校那樣奔著培養藝術家服務,而長期以來國內的培養模式就是按著“小美院”的模式和思路。在專業上做得也不如人家精,高師的美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本身就是為著將來的中小學師資服務的。事實上,現在的社會環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導向學生的也不僅僅是中小學教師,因為就業環境提供的做老師的機會畢竟還是少數,以及學生個人所見和價值追求不一樣,實際上學生的追求取向是多元化的,這些都決定了現實的高等師范教育的取向和功能也不再是單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化的。這樣的目標,對我們學生的要求既應該和必須是全的,又應該和必須是新的。在國際化的環境下還要求是有特色的,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尋求一席之地。
在我們的尋求之路中,現在的環境已經讓許多院校做出了“走出去”向人家先進的模式和方法學習和“引進來”各種級別的專業人才的各種開放的舉措,而且必將形成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各種方法、模式、特色等也都在不斷地探索和摸索著。事實上,突破單一的模式,在大的美院,十年前就已經在做的事情了。盡管我們理論和事實上不可能再次照搬他們的模式,但是在國內外大環境下和現今的形勢,他們好些思路也是可以給我們提供啟發的。因為,他們至少面臨著國際化的大環境。而我們還有更有特色的目標就是美術教育,不僅要兼顧“藝術”,還得兼顧“教育”,這也是一直以來應該澄清的問題。可能,“走出去”可以了解更多。推陳出新也罷,開闊視野也罷,但我想無論怎樣,我們都要研究實際問題。立足于自身所處的地區和自身的角色,這樣,既要吸收外來的、其他專業院校或兄弟院校好的適合自身的做法,更要立足于自身,研究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差異,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做到具有地域特色的當代藝術教育。
如果給了自身對于當代藝術教育這么個基本認識,從此出發再次思考美術教育的素描教學的改進,不難發現有以下的幾個關鍵詞:藝術、教育、開放、特色。我想要達到這樣一些基本的目標無非得從兩方面考慮:一是素描教學的內容。即教些什么?二是素描教學的方法,即怎樣教。它們共同指向培養成怎樣的學生,學生能什么,會什么。另外,在國內外的環境中,素描自身作為一種基礎教育的基礎,它也將承擔著更為寬泛的未來可能性的基礎。這些在國內大的美術專業院校也早就有所探索了的。這些都指向了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不光是能畫完了靜物畫石膏,畫完石膏畫人物這樣的一個角色,他們應當見識的內容更廣,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現在我們碰到的實際問題就是,一旦要求廣了,本身最基礎的東西顯得更弱了。我想這些不僅僅是留給學生自己思考的問題,作為教師自身應該有清楚認識的問題。我認為解決矛盾的根本還是從素描的自身教學模式出發,表面上看似更廣了并不等于能力就可以降低了。相反,是更高了,更精了,對能力的要求更強了。所以,在于提高學生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對素描基本認識的能力,使善于通過素描思考畫面和藝術的能力。作為美術教育的學生還要學會自己去評判、去說、去講的能力。這些能力自身就是一個完整的認識體系,也是跟西方文明敏于理性相契合的。所以我認為對于教學中畫什么的問題既要堅持一定的循序漸進的進度,也不能太過于依賴這個計劃,要針對具體學生的實際問題有所調整。重點應該傾向于讓學生自己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不能光會長著嘴,就想吃老師給的現成的,要有自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提出的問題和教學的實際內容要有針對性。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自己親歷了怎樣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有可能體會問題的實際,才有可能自己再去教好學生。教學的實際內容不是光靠老師講出來的,應該通過學生自己去實踐探索,有自己的切身體會。問題的主題也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也抄不來某一國內外院校的現成模式。相對來說,老師提出的問題應當更為簡潔。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實際上也提高了,要求創造性的成分更多了。而且老師給學生的信息量不應只停留在老式的問題上,可以引入更多大量的現實藝術問題,來引導和啟發學生,因此對老師的要求對當代藝術的了解也要更為廣泛。老師的身份也要做到首先是一個藝術家的身份,而不是光會按一定的程式進行教學就完了。對具體的問題認識要求更為明確才有可能對學生實際遇到的問題跟更為清楚,才能更為準確有效地解決問題。在規范化的學校教學的模式下也還是有很多老師可以發揮自己魅力的地方,應當合理地利用起來。
縱觀現實中的美術教育教學,尤其基礎性的素描教學,應當在開放的大環境下創新,這種新可以去學習別人,可以讓別人來教,但終歸還是要回到藝術教學以及培養一個美術教育者或者能夠從事美術工作本身的角色上來。多從藝術本身去考慮問題,多從好的思路的實質上思考問題,為我所用,而不應該只是走走過場或嘗試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