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具體活動中活動測量面導致的磨損現象,分析了幾類合理的維護措施,而且指出了維護時要關注的具體要素。
關鍵詞:量塊;工作測量面;修理;研磨
引言
所謂的量塊修理是說平板以及量塊的研磨活動。身為該項活動的工作者,要切實的分析規定中斷相關技術條例以及檢定措施,要合理的分析平板的性能。要分析研磨砂的類型和尺寸,同時還要分析量塊的生產工藝等等的相關內容。文章具體的闡述了活動狀態以及維護技術等要素。
1 關于量塊的修理活動
修理量塊的標準,是在有限去量的過程中,修復量塊的表面粗糙度、長度變動量、研合性,改善表面質量。
量塊非測量面上有銹,測量面上有劃痕、毛刺、銹斑,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研合性、長度變動量等不符合檢定規程的技術要求,應進行修理,非測量面部分的修理用油石或細砂布去掉即可。
1.1 0.5-3mm薄量塊的修理
對于那些工礦單位用的量塊來講,因為生產區域的場地狀態和塵土等多項要素的干擾,所有的使用過的量塊都會存在毛刺以及銹跡等等的問題,將此種量塊用來研合到結塊之中的話,不能夠確保牢固,就算是湊合來研合的話,此時得到的量塊的品質就較差。所以在修理之前的時候,先用自然地油石等將毛刺去除,經由去毛這個階段,就能夠將量塊研合到接鐵之中。用平面平晶檢查量塊測量面的平面度,假如平晶展示出的條紋是直線或是有一定的彎曲的話,就表示著研合面的接觸非常優秀,能夠自行的處理。假如該條紋是不正常的話,就表示著貼合面連接的地方有較小的毛刺等。使用平晶可以明確到研合乎面是不是所有的面都被研合好了,不過如果用結塊與較薄的量塊一起研合的話,不能夠分清其接觸狀態,要將量塊拿出來,擦拭干凈之后使用平晶檢測,此時的條紋較之于上一次有著非常好的改進,開展二次研合,然后對其處理。假如該面不精準的話,單純的對其處理,此時就會導致優秀的量塊無法使用了。
在開展薄量塊的研合活動的時候,由于它的尺寸不大,而且很薄,容易發生彎曲問題。所以,處理好以后的量塊的平面度要具有優秀的條紋。此時要關注的具體要素非常多。
(1)處理好的量塊,在研合的時候,雖說經由打毛處理,一些時候還會將接鐵打毛,此時要將打毛之后的結鐵及時的處理。
(2)薄量塊修理前應先把量塊凸的測量面研合在平晶或接鐵上,修凹的一個測量面,凹的這個測量面修好后,再修理凸的這個測量面。
1.2 3-15.36mm量塊的修理
此類規模的量塊,可以使用手拿著來處理。在處理的時候,它的上方的側面通常是放置一個和量塊的規模大體一致的橡皮,或是設置一個專門的夾子對其處理。在以前的時候,我們是用手來處理的,因為手中的熱量傳遞快,會導致變形現象發生。一些時候要對其定溫之后才處理,墊上一塊5mm橡皮后就可減少定溫次數,假如使用木夾子來處理的話品質會更加的優秀。
將那些要處理的放到橡皮的下方就可以了。經由夾子加力勻稱,同時還能夠降低手的傳熱現象,由于其不需要裝夾,也不用開展研合活動,處理便捷,而且速率快,品質優秀,它是量塊中十分便于修復的區域。
1.3 20-100mm的量塊修理
此類量塊是經由研磨框包塊夾住然后處理的,在裝夾的時候,固緊螺釘只要能緊固住量塊,對其研磨的時候不會出現晃動就行了。假如擰的過于緊的話,在處理的時候用平晶檢查量塊的平面度是好的,但螺釘放松后平面度還原,一些時候會不達標,進而要對其返修處理。
當開展研磨活動的時候,以手指扶持量塊夾具加力,作前后往返運動,如指頭各點加力稍不均勻,量塊測量面各處局部的磨削量也有所差異。量塊研磨中向前推時,量塊后端磨削量比前端小。修理量塊的長度變動量時,首先要認真檢查,認定哪一點高,就把手指的力加在高的部位,略大于其它部份的壓力。控制要得當,這樣磨去的量不會太多。如果量塊高低長度變動量方向搞錯,那么變動量相差更多,甚至把量塊修成報廢。修理量塊變動量時,可以中間暫停研磨放到儀器上隨時檢驗,隨時修正,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粗大差錯。
量塊向前推時前端位置磨削量大,因為前端的砂較鋒利,而后端磨削量小,我們在研磨中經常調頭就是這個道理,同時研磨時把手指力的重心放在稍后一點,這樣切削下來的量大致相同。粗研時手指壓力可以加大,細研時壓力要適當減輕,這樣能提高表面粗糙度。
1.4 100-500mm量塊的修理
大量塊的修理,由于尺寸長,一般修理起來比較困難。修理大量塊的方法和小尺寸量塊一樣在壓砂平板上研磨,由于體長,研磨時難以擺穩,而且修理中要發澀,為保證量塊不向任一方向傾斜,工作臺必須穩定應和平板研磨面保持水平位置。
為了保質保量修好量塊,采取分檔檢修,去除毛刺后將量塊放入大量塊夾具體中,使量塊的測量面高于夾具體基面1~2mm,將螺釘同緊量塊。不作任何調整,手扶夾具體,夾具體和量塊有一定的自重力。因此研磨時加壓力甚少,推動時要平穩緩慢,以免跳動和搖晃造成量塊塌邊等。使用這種夾具只要裝上量塊夾緊即可修理,因此修理效果能提高2~3倍以上。
2 關于修理的總結
2.1 量塊測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達不到要求,關鍵的緣由有以下的一些:
2.1.1 壓砂平板中、細部份沒有打磨好,量塊研磨時從粗到中最后到細沒有過渡好,或平板未打磨好,粗細不均勻,粗的太粗,細的太細。
2.1.2 修理量塊時壓力過大,造成切削量太深或砂子跑出把量塊拉毛。
2.1.3 平板本身硬度欠高,砂壓得不牢。
2.1.4 切削力不強或基本無切削力,研磨時間長后摩擦發熱變焦變黑,色澤不一。
2.2 在即將研磨好時,會出現劃痕,關鍵的緣由有以下的一些:
2.2.1 測量面存在雜志,或是不干凈而導致的。
2.2.2 沒有做好平板的嵌砂獲得更濃或是壓的不牢靠。中間的時候發生了跑砂問題。
2.2.3 能力太差,沒有將砂研磨好,或是沒有了解其最佳的區域。
2.3 長度變化數值不合理,具體的緣由有如下的一些
2.3.1 處理的時候手的用力不合理,兩手的力不均衡。
2.3.2 處理之前的時候沒有細致的檢查,胡亂的開展研磨活動。
2.3.3 活動臺沒有調節好,或是其中存在毛刺等,干擾到精準性。
2.3.4 已知變動量超差,方向弄錯超差更多。修理工作中邊檢邊研,長度變動量是完全能達到規程要求的。
2.4 測量面不具有優秀的研合性特征。它的關鍵緣由有如下的幾種:
2.4.1 平面性不合乎規定會干擾到研合特征。
2.4.2 表層的粗糙性不合乎相關的規定。
2.4.3 沒有將活動區域擦拭整潔。
2.4.4 屋內的濕度太低。
2.5 測量面的平面度不合乎規定。關鍵的緣由有如下的一些
2.5.1 板自身的平面性不達標,太突出或是太凹陷。
2.5.2 手指的方位以及加力不合理。
2.5.3 處理的時候,手不能將量塊拿捏穩固,出現了晃動現象。
3 結束語
該項處理措施的類型非常多,不管是使用何種措施來處理,都要在平時維護的時候積極的累積經驗,分析知識,此時才可以切實的提升修理技術,增加其使用時間,確保其合乎相關的規定。
參考文獻
[1]屈金全,陳爾康.長度計量小經驗匯編[M].中國計量出版社,1989.
[2]JJGl46-2003《量塊》.
[3]路瑞軍.修理量塊用的平板壓砂及解決問題的方法[J].計量技術,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