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我們國家的道橋建設面積不斷的擴張,此時預應力技術作為一項十分關鍵的技術,開始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文章具體的分析了該項技術在道橋建設中的具體意義。
關鍵詞:道路橋梁施工;預應力;問題;改進措施
1 關于預應力在道橋建設時期的作用
1.1 體現在混凝土板中的意義
公路橋梁設計中,當跨徑在16~25m范圍內時,可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值得注意的是,經驗數據表明,當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跨徑被做到30~35m時,鋼度會隨跨徑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實際使用中,空心板跨徑不宜超過25m。
1.2 體現在混凝土多跨連續梁的應用
多跨連續梁分為正彎矩區域和負彎矩區域,通常情況下,跨中為正彎矩,支座處為負彎矩。當橋梁的抗彎承載力和抗剪承載力不能滿足要求時,必須采取加固處理,如果跨中正彎矩區抗彎承載力不足時,可以采用施工難度不大的碳纖維粘貼方法進行補牢加固。
1.3 體現在加固建設中的意義
經由對構件開展補強等來對道橋加固,進而恢復或者是提升項目的受力性,或者是增加它的使用時間,進而更加的合乎當前的通行規定。目前使用的加固措施非常多,比如補強加固法、體外預應力加固法、粘貼鋼板加固法等。為了降低建設時期的初始變化,可以提前對其施加一些力,其意義是為了確保受壓的區域出現拉力,進而經由降低構件在力作用下的拉應變,最終起到提升其受力性的意義。
1.4 體現在受彎結構中的意義
眾所周知,碳纖維有著非常多的優勢,比如建設活動簡便,而且強度很好。因此在加固的時候普遍的使用貼合此類板材的措施。在進行粘貼的時候,能夠施加一些力,確保它有一定的初始拉應力,進而提升其受到破壞時的應力,切實的體現出它的強度。
2 關于道橋建設時期發生的不利現象
2.1 張拉之前出現縫隙
在張拉之前的時候發生縫隙關鍵是因為溫差而導致的收縮現象引發的,同時當使用結構的時候也會產生縫隙,所以在預制場地之中要避免縫隙發生。
2.2 波紋管堵塞
2.2.1建設方不結合規定完善其安裝活動,沒有掌控好它的精確性,導致彎折等現象。
2.2.2 當開展澆筑建設的時候,工作者在振搗時,因為設置不合理而導致管線發生部分的破損,此時未將其盡快的換新,進而就容易使得滲漏問題出現,必然就引發堵塞問題。
2.2.3 未開展綜合化的進場測驗活動,它的品質較差,進而引發很多的問題。
2.3 關于孔道的堵塞
因為孔道堵塞或者是塌陷等,使得鋼筋無法有效的通過,此時就干擾了張拉的意義,干擾到灌注活動的開展。在水泥還沒有固結之前的時候就對其抽芯就容易引發此類不利現象,此時就使得其強度受到干擾。如果抽芯太晚的話,還會使得其管線被拔出。
2.4 預應力超長束一端張拉工藝的問題
國內現澆大跨度預應力連續箱梁底板預應力束,通常采用一端張拉的工藝。理論上,采用一端張拉的工藝方法將一束鋼絞線拉直。國內普遍現澆大跨度預應力連續箱梁通常為3跨~5跨,每跨30~50m,跨越多道箱梁橫隔板而且孔道如此之長,其摩擦阻力必須通過試驗才能確定。國內外相關標準規范規定當預應力橋梁的跨度大于30m時,為避免跨中承載力的不足而產生正截面裂縫的現象,保證跨中有效預應力和橋梁載荷作用下跨中所需抵抗彎矩的建立,均應采用兩端對稱的張拉工藝。
2.5 后張預應力結構張拉力控制的問題
由于預應力施工不夠規范,不能正確控制張拉力,將對預應力橋梁質量產生較大影響。一般情況下,張拉作業是同時控制張拉力和預應力筋伸長量,以張拉力為主,通過伸長值校核張拉力。通常情況下張拉力的計量是采用1.5級油壓,計量誤差過大,加上多數張拉人員未經過專業的培訓,而且大部分張拉人員未經專業培訓,施工時不夠專注,很容易出現較大誤差。
3 關于問題的應對方法
3.1 安全施工保證質量的措施
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在施工前必須對張拉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現行施工驗收規范、施工方案與預應力施工工法進行施工,做好自檢與互檢的檢驗工作,及時做好隱蔽工程驗收,通過驗收的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當開展張拉建設工作之前的時候,要對圖紙和建設活動積極地分析,要測試相同狀態中的試塊的強度,當合乎設計規定的張拉力之后,才可以開展張拉活動。在建設時期,假如存在不利現象的話就要告知相關的機構,通過審核以后才可以建設。要設置專門的工作者對錨具等保管,防止生銹等問題發生,防止設備受到損害,對其開展防銹設置活動。在張拉以前的時候要查看活動平臺,要做好維護活動,避免傷害現象出現。工作者要佩戴安全裝置,才可以進入到建設場地之中活動,如果在高空的話要帶有安全帶。
在施加預應力至錨固后封端期間,若沒有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禁止操作人員在錨具正前方活動。在張拉過程中,測量伸長值或拆卸工具錨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千斤頂側面,應禁止非預應力施工人員進入張拉區域。從開始張拉到孔道壓漿完畢的整個過程中,要防止敲擊錨具、鋼絞線和碰撞張拉設備。在張拉過程中,若發現張拉設備運轉聲音異常,必須立即停機進行檢查維修。設定油壓泵上的安全閥,調至在最大工作油壓下能自動打開的狀態。油壓表安裝必須緊密滿扣,保證油泵與千斤頂之間采用的高壓油管連同油路的各部接頭完整緊密,油路通暢,在最大工作油壓下保持5min以上不能漏油。若發現問題應及時修理更換。開展壓漿工作的人員要在錨具的兩邊開展活動,嚴禁正對。在活動的時候要使用合理的維護方法,確保墩柱良好,防止漿液濺到柱子之中。在運行張拉裝置之前的時候,應該對油泵等開展空運測試,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才可以用。在使用該油管開展測試活動之前的時候,要做好耐壓測試工作,經由測試達標之后才可以用。電氣裝置由專門的工作者來管控,而且電閘箱等要合乎技術規定,在使用之前的時候要對其開展測試活動,嚴禁違規活動,建設完成之后要將電源斷掉,蓋住全部的電器裝置,而且切實的結合場地的用電規定來開展活動。工作者要戴上防護裝置,以免傷害到身體。而且在建設的時候,要避免物體從高空之中掉下傷到人。
3.2 避免縫隙的方法
要想避免縫隙出現,最為關鍵的就是避免其存在很大的溫差。由于縫隙是因為表層的氣溫而導致的。延長薄壁構件要拆模時間,在預制構件和臺座之間要涂隔離劑防止粘接。防止構件熱脹冷縮時影響構件。
3.3 避免堵塞的方法
要想處理好堵塞現象,第一要做的就是經由相關的坐標來明確堵管的方位。通過鉆頭在非主筋的方位之中開展鉆孔活動,將其中的泥漿等去除,這樣的話就可以確保其中的鋼絞線可以有序的通行,而且實現伸縮的意義。為了防止堵塞現象出現,第一要做的就是分析其管線的品質,而且論述安裝的方位,積極的查驗結構和密閉性等,開展好維護活動。
4 結束語
總體上說,該項技術是非常綜合的一項技術,在建設的時候要使用全新的技術和物質,要強化對工作者的技能培訓力度,提升活動的能力,切實的結合規定開展活動,避免問題出現,以此來確保項目能夠順暢的開展,提升項目的建設品質。
參考文獻
[1]馬劍飛.大跨徑預應力連續粱橋施工控制關鍵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
[2]盛興旺,辛學忠.頂應力斜交箱形連續粱非線性分析[J].中國鐵道科學,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