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大豆是非常優秀的油料植被,它的蛋白質很多,而且利潤高,有著非常優秀的工業用途。其在我省已經有非常久遠的種植時間,要想進一步的提升它的產量。就要落實好栽種技術.文章具體的講述了該項種植技術相關的內容。
關鍵詞:大豆;播種;技術
1 設置生產規劃
作為我們國家非常關鍵的作物,大豆的生產規劃很是關鍵。在安排的時候,要積極地分析它的市場性。第二,還應該綜合分析,站在總的產效的前提之下,積極的規劃種植區域。第三,要結合有效輪作的理念,盡量的不要連作,要將用地和樣地融匯到一起,以此來確保土地生態均衡。第四,設置好茬口,要切實的結合所在區域的天氣狀態,規劃茬口,才可以獲取優秀的利潤。
2 土壤準備
2.1 平整土地
在種植之前的時候要對土地進行一系列的處理,比如深耕等。因為使用的整地措施是不一樣的,所以,其具體的活動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如平翻、壟作、耙茬、深松等。
2.2 做好前期澆灌工作
針對那些不是很優秀的田地,如果灌溉性好的話,可以在種植之前的兩天進行一次澆灌活動,確保土濕潤就行,這樣的話對于后續的種子發芽來講是非常有益處的。
2.3 種植之前的時候要閉合除草
我們國家東北區域種植大豆的農場,其種植的規模很廣,如果管控不合理的話,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草害問題。一般是在種植之前的時候使用機械來除草,開展閉合除草法,氟樂靈、拉索等除草劑可在播前進行土壤噴霧。
3 選取優秀的種苗
有著優秀質量的種子,它的生芽率非常高,而且苗木齊順。因此在種植之前的時候要把那些有問題的種子挑出來。而且還應該結合該種子自身的特性,比如其尺寸以及色澤等等,將雜亂的種苗去除,以此來提升種苗的純度。
4 種子測定和發芽試驗
精選得到的種子,在種植之前的時候要測試它的單重以及出芽率。它們是分析種植數的參考信息,把處理之后的種苗,隨機的找三份,然后從每份之中選取一百顆,將其稱重之后得到均值,其單位用克表示。種子發芽率測定:將上述3份各100粒種子,分別放人3個小蝶或發芽皿中,下墊草紙或河沙。加水至薄水層,然后將種子均勻擺好,放在20℃左右溫暖處(灶旁或保溫箱內)吸水膨脹發芽。經過5~7天計算能正常長根發芽的種子數,并將3個樣本加以平均,即為該種子的發芽率。要求發芽率95%以上。
5 種子處理
為防治蠐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蟲害,常用種子量0.1%~0.15%辛硫或0.7%靈丹粉或0.3%~0.4%多菌靈加福美雙(1:1),或用0.3%~0.5%多菌靈加克菌丹(1:1)拌種。藥劑拌種與鋁酸鉸微肥拌種同時進行時,需在鑰酸鉸拌種陰干后進行。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種后,不能再拌殺蟲劑和殺菌劑。
6 播種量的確定
第一步,將已測定的某品種百粒重換算成每千克粒數。
第二步,計算每667平方米播種粒數。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出每667平方米保苗株數,然后按照當地耕作條件和管理水平,加上一定數量的損失率(如機械、人、畜在田間管理過程中和人工間苗所造成的損失),一般田間損失率可按15%~20%計算。
第三步,計算每667平方米播種量。其公式如下:每667平方米播種量(千克)=每667平方米播種粒數/(每千克種子粒數*發芽率)。例如,計劃每667平方米播種30000粒,已測得每千克種子粒數為5000粒,已測得發芽率為95%。代人公式:每667平方米播種量:30000/(50000*0.95)=6.3(千克)。
7 播種期
這個時間的早晚會影響到產量以及質量等。種植時間太早或者是太晚的話,都會使得它的生長不合理。要在合適的時間之中種植,要確保生苗率高,而且保證出苗是齊整的,長勢優秀。種植太晚的話,出苗雖然非常快,不過苗木太過脆弱,假如墑情太差的話,就會導致苗木出不齊。在我國的北方區域,晚熟的類型會遭到霜害的影響。如果種植的太早的話,在東北等區域之中,因為氣溫太低,出芽緩慢,會發生爛根問題。
地溫與土壤水分是決定春播大豆適宜播種期的兩個主要因素。一般認為,北方春播大豆區,土壤5~10厘米深的土層內,日平均地溫8~10℃時,土壤含水量為20%左右,播種較為適宜。所以,東北地區大豆適宜播種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北部5月上中播種,中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南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
夏種和秋種因為時節不長,所以要在合理的時節之中栽種,除此之外,種植期也可以結合種類以及地塊等的特征來合理的調節,對于那些晚熟的種類可以早些種植,對于那些成熟較早的可以往后延續一些時間,春早,地溫、地勢高的,可早些播種,土壤墑情好的地塊可晚些播,崗平地可以早些播種。
8 大豆的輪作與間作
8.1 大豆的合理輪作
8.1.1 重茬、迎茬、正茬概念。在同一塊田地里,種植的作物與前茬相同的茬口稱重茬。如:大豆-大豆。大豆重茬減產20%-30%。在同一塊田地里,種植的作物與前茬不同、而與前茬的前茬相同的茬口稱迎茬。如:大豆-非豆科作物-大豆。大豆迎茬減產5%-10%。在同一塊田地里,種植的作物與前兩茬都不同的茬口稱正茬。如:大豆-非豆科作物-非豆科作物-大豆、大豆-非豆科作物-非豆科作物-非豆科作物-大豆。
8.1.2 做好輪作活動。要結合該區域的植被的比例,和不一樣的植被對于地力和肥效等的能力來明確,在輪作的時候要切實的發揮出其肥茬意義,確保植被能夠被有效的使用,在我國的南方區域之中,該項活動通常是將其種植在麥子之后,為一年兩熟或與小麥(油菜)、玉米、水稻等進行輪作、間作兩年五熟制。南方秋大豆區早稻收獲后播種大豆,收獲后再種越冬作物或冬閑。
8.2 間作和套種
要掌控好間作的比例,邊行優勢大,產量高,運用合理,可獲大豆、玉米雙豐收。在套種的時候可以結合時節性特征,通常來講在麥地之中套種的話,較之于收割之后在種植有著非常優秀的意義。主要是由于這樣的話提升了它的營養時間。
8.2.1 首先考慮大豆品種的生育期類型和栽培目的。早熟品種短日性較弱,晚熟品種短日性較強。各地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耕作制度和栽培日的選擇生育期和油分、蛋白質適宜的品種,才能優質高產。
8.2.2 不一樣的大豆類型對于土肥以及種植條件的適應能力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對于那些土肥優秀,水分充足的區域,可以選取那些能夠耐肥而且喜水,主干高大,性能優秀的種類。第二,對于那些肥效不是很好,或是水分較為欠缺的區域,要選取那些植株較高,而且抗旱的種類。第三,在相同的區域之中,也應該結合土壤的肥效以及地形和灌溉狀態等,選取不一樣性質的種子,要在適合的地方種植適合的種子,切實的確保其能夠高產高效。
對于夏季種植的區域,一般在麥子成熟以前的時候,在田地之中對其套種處理。通常在五月末的時候種植,用樓式鎬頭開溝,種子播于麥行間,隨即覆土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