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燃氣的使用安全、方便是日常燃氣運行應用的重要環節。燃氣管網的鋪設路徑,引入管的規范接入,庭院管的合理排布等都直接關聯著燃氣管網的壓力平衡及用戶末端灶前壓力的保障。影響著燃氣管網壓力的水力計算的平衡,關聯著區域用戶末端灶前壓力的保證及正常用氣。計量表的選型、正確安裝及管理也是規范區域用氣,降低區域差率的重要方面。文章意在從本次燃氣引入管架空并外掛計量表改造的總結思考出發,闡述區域燃氣管網鋪設、區域壓力平衡及規范安全用氣的注意點等及效益分析。
關鍵詞:燃氣管網;壓力平衡;灶前壓力
本次改造的區域(新立村、豐年村)長期以來屬于自管用戶(1285戶),為歷史遺留問題,經過我們多次實地察看,本地區燃氣引入管走向混亂,有屋頂上過的、有一個接口帶三~四個灶頭的、有的用戶干脆牽根長的膠管直接引入的、有的找不到引入點、甚至有的引入存在嚴重的占壓,各類情況非常錯綜復雜。平房片大部分管線混亂,部分樓房片管線走向還算明朗。這些都為安全用氣帶來了很大的隱患。為便于今后日常運行管理,規范該區域用氣安全,降低該區域差率,經燃氣集團、一銷分公司、河東所共同研究決定,對該區域實施“燃氣引入管架空并外掛計量表”方式進行改造,工程于2009年10月25日開工,12月25日完工。工程的啟動一開始就本著“以安全為主線”,“以工程質量為平臺”,“以確保工期為宗旨”積極推進工程的進展。主干管DN100、DN80打壓試漏合格,于11月12日成功接氣。支管、庭院管每完成一片,每片打壓試漏合格后,進行戶內管引入,完成戶內接入1000戶,查出大負荷(燃氣取暖爐)46戶,取消一表帶多灶198灶。豐年村共完成285戶,其中50塊IC表。本工程涉及DN100管480米(地埋),DN80管490米(地埋)、300米(架空),DN50管500米(地埋)、800米(架空),DN40管760米(架空),DN25管2000米(架空),DN15管13000余米引入戶內。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區域房屋錯亂無規則,不成行、不成片,房屋坐落散亂,涉及的區域片較大,街道比較狹窄,這些都給管線鋪設和穿越帶來很多不便。時間緊、任務重。但全體人員克服這些不利因素和天氣寒冷的種種困難,所領導和專業技術人員把它當作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精心組織、精心施工,使管線鋪設、打壓試漏、工程質量檢查、戶名、表號造表成冊等工作有序展開,確保了工程按時完工。
1 施工改造的基本方案
1.1 針對新立村的戶內戶外情況,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今后的管理問題,決定采取引入管架空,表具外掛加表箱的辦法。采用了東西分割,南北推進,分塊分片進行施工改造。具體施工方式有二:一是為保工期,可先按要求架空引入管并外掛表,安裝封閉表箱后,在進行統一接地棒;二是架空一片接地棒一片,在地網好找,地棒也好接的前提下,就隨架空隨接地棒,但要分片或從源頭斷氣。新管線具備通氣條件后,所有無關的舊管線全部拆除,所有舊地棒斷掉盲死。隨該隨造冊,建立臺帳,戶名與表號相對應,建檔成冊,以防遺漏,試漏檢查工作也相繼展開。
1.2 表具選用普表和部分磁卡表(工作范圍-20℃--55℃),表底距地1.7-1.8米(外掛表易碰傷,損壞)。
1.3 表箱要安裝牢固加封,且表具要對正箱孔,以便查表或插卡。
1.4 一灶一表(一戶一表),不許多戶(多灶)一表。
1.5 管線排布高低錯落應盡量一致,做到雅觀。
1.6 架空管接引入時,要分片斷氣,最好每一片選一斷氣點,隨施工完隨通氣,以保證安全。
2 技術標準
2.1 外管網使用管徑小于或等于DN50的燃氣管道采用螺紋連接,大于DN50的燃氣管道采用焊接。緊固到位,防止脫落漏氣,需焊接的要焊接牢固結實。
2.2 管道與設備:閥門螺紋連接應同心,不得用管接頭強力接口。管道的螺紋接頭采用聚四氟乙烯帶做密封,管件的螺紋要光滑端正,無斜絲,斷絲等。閥門進行法蘭連接前,應檢查法蘭密封及密封墊,不得有劃痕、凹陷斑點等缺陷。法蘭墊采用油石棉橡膠墊,且用機油浸透,螺栓緊固對稱均勻。
2.3 室內燃氣管道采用的管道、管件、附件、閥門及其它材料應按國家標準檢驗,不合格不得使用。室內燃氣管道、管件、附件及閥門使用前應進行內部清掃,保證內部清潔。
2.4 室內明設燃氣管道與墻面凈距小于DN25,室內管水平管道坡度≥0.002,水平干管與配電盤、配電箱的水平凈距離≥300毫米,與接線盒開關、插座的水平凈距離≥100毫米。
2.5 燃氣管道的支承不得高于管件、焊口、螺紋連接口處,固定可采用托架固定或管卡。
3 效益分析
隨著改造工程的按時完工,切斷了大負荷(燃氣取暖爐),規范一表一灶等安全措施,極大地改善了該區域高峰用氣的平衡,減少部分用戶不規范用氣而給大多數居民日常用氣造成的影響,解決了全部違章隱患,極大地促進該區域“安全用氣”形勢的穩定,同時為有效強化今后的用戶管理提供保障。
3.1 新管網是根據用戶分布,用氣情況通過管網水力計算選徑成網重新鋪設的,滿足了末端用戶灶前壓力且保證了區域高峰用氣需要(取消大負荷煤氣取暖爐46戶,取消一表多灶198灶)。
3.2 保證了安全用氣(取消了超長使用膠管連接200余戶及局部舊管網滲漏(初步查3處)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3.3 拆除了所有舊管,采用了硬連接,用戶再想私自接管很難,極大地控制了偷氣現象,將極大降低差率。
3.4 表外掛加表箱方便了及時抄表,同時也杜絕了用戶在表上做文章偷氣的現象。
3.5 管網架空延長管網壽命,帶來效益。
3.6 管網分片布置,自成一環,有利于壓力平衡,減少壓力波動及相互影響。每一片設一個調壓閥,管網維護,維修管理更加方便,同時也提高了管網安全運行及安全用氣保障系數。
3.7 按本次實查出的偷氣戶(大負荷)46戶計算(一個大采暖戶每天按7立方)每年采暖期共偷氣38640立方,造成損失8.5萬元。若再加上表放磁鐵等其它形式的偷氣,估計每年造成的損失將在15萬元左右。若再加上舊管網3處滲漏,估計每年造成的損失將在18萬元左右。
3.8 通過改造工程的帶動及相繼進行的村民安全用氣宣傳教育,規范了該區域的安全用氣,消除了該區域長期存在的用氣安全隱患,促進了該區域“安全用氣”形勢的穩定,這些是難以估計的潛在的經濟效益。
3.9 改造后該地區納入所日常管理,管理正規了,責任明確了,實際戶數明確了,這樣杜絕了不明戶,區域月、年用氣量的情況也就逐漸有了底數,有利于整體管理。
通過入戶調查,村民普遍反映,火焰較前大了,做飯、燒水較前快了,是末端用戶灶前壓力穩定了,冬季做飯、燒水也較前快了感到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