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一些年來,由于當前的信息科技,特別是網絡科技在財會行業中不斷的發展,此時的會計技術方法已經發展到信息化的時代。該項內容并非是會計技術措施的代替物,或者是電腦的發展,它是從中發展而來的對于當前的行業規則的一種考驗,是對過去的理論知識和措施的綜合。所以,財會工作者展開了一項全新的論述,事項會計。文章將其和過去的財會進行了細致的比對。
關鍵詞:事項會計;優勢;局限性
1 過去的財會體系面對的不利現象
1.1 信息不充分
它受到非常嚴苛的確認信息以及計量體系的干擾,使得不充分的問題發生了,最為眼中的不利現象時在負債表里確認知識資本、技術資本、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它們對于單位的運作的意義不斷的增加,但是未能夠展示到報告體系之中。同時,像是一些高科技的單位其使用非常多的費用來獲取市場占有率,同時它的研發費用也很多,并未展示在單位的價值里,此時就使得單位的賬面內容和其市值之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此類狀況和單位的財會目的間的不利現象不斷的變嚴重。
1.2 有著非常高的主觀性特征
對于過去的信息來講,它受到氛圍以及其他的一些要素的干擾,它的形成步驟中涵蓋了非常多的財會工作者的主觀分析,它的輸出信息是一種近似的內容,而且內容很是不清晰,此時就導致使用人在分析的時候出現了不利現象。此類不精準的問題會導致人在特定的層次之中發生誤會,假如再由于門面粉飾等現象的干擾,此時信息的精準性就更加的無法確保了。
1.3 關聯性不高
過去的會計供應信息的時候,假設使用人的信息需求是明確存在,并且是非常實際的,供應常用信息以此來合乎有關人員的規定,很明顯這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思想,由于關聯性是比對來看的,其和使用人的決策意義以及種類和特征等都是緊密關聯的,就算是相同的使用人,對于關聯性的測評結果同樣會由于氛圍的差異而存在很多的差異。當開展該項處理活動的時候,會導致很多的有意義的信息由于過濾而無法體現了,此時就會導致決策不精準。
1.4 速率不快
過去的體系中,信息是按照一種次序化的模式來設置的,按照設定好的步驟來開展活動。因為體系和業務活動無法有效的聯系到一起,此時它們間有一個時間上的差異存在,所以,對于使用人來講,必須當期末的報告得到之后,才可以得知。而在當前背景之中,信息變化速率非常快,使用人規定財會要和活動的發展步調保持一致,供應合理的精準的信息。對于財會信息來講,它負擔著減少投資費用,指引資源配置的具體意義,此類不利現象的存在會干擾到信息彼此的關聯性,以及穩定性,使得它的意義受到干擾,此時過去的信息在和別的一些信息比對的時候,它的不利點就體現出來了。其從根源上講,是因為過去的信息在供應的時候,未充分的分析使用人的心理規定而導致的,而該項會計能有效的處理這個不利現象,它將使用人當成是關鍵人,形成一種市場思想,合乎不一樣的使用人的規定。
2 關于事項法和目前的財會理論的比對分析
該項內容是結合實際的經濟活動來展示單位的具體業務內容,而且將其當成是前提,設置財會的明確和計量等的措施。此處講到的事項是說能夠明確的,能夠用信息展示出來的實際的活動。它規定要供應和當前的活動相互協調的信息,確保彼此的需求得以實現。就是因為這樣,它在供應信息的時候較之于過去的體系存在如下的一些優點:
首先,重視使用人的個體偏愛,可以合乎使用人的個性化的規定。導致財會繁瑣的緣由是不同的使用人在看待一樣的信息的時候,他們的思想是不一樣的,此時他們的反應也不一樣。目前的財會模式將提前明確使用人的信息需要當成是假設,此時就使得信息具有綜合性特征。而這個特征最為嚴重的一個現象就是所有的信息的使用人都被一樣看待,此時就使得其無法結自身的規定來明確信息,很明顯這和使用人的個性化的規定是無法保持一致的。不一樣的是,該項法規重視的是在不明確使用人的規定和決定狀態的時候,會計應立足于提供與各種可能的決策模型相關的經濟事項,由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據決策需要對數據進行剪裁,這樣就更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和相關性。
其次,供應多項計量屬性,此時其不但能夠體現過去,同時還可以預知今后,提升預測性。該項會計許可通過很多的計量措施來體現單位的經濟活動。它是未來合乎人們對將客戶滿意程度、產品質量、市場份額、人力資源、社會責任等非財務信息與財務信息兼收并蓄反映這一客觀需要應運而生的。
第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在現代企業兩權分離的情況下,企業管理當局掌握的信息要比投資者多,出于自身利益考慮,管理當局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對會計報表進行粉飾,以犧牲投資者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利益。而事項法將會計政策、會計方法的選擇留給信息使用者個人,就大大降低了企業管理當局利潤操縱的可能。
第四,有利于克服現行財務報表項目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誤解和混亂。不可否認,由于估計和判斷的客觀存在,“不確定性”充斥著整個會計處理過程。面對不確定性,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將做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這樣,現行財務報表提供的經會計人員處理過的貌似確定的信息,實際上可能對信息使用者沒有多大用處。理智的信息使用者是不會為這些貌似確定的信息所迷惑的,但是要探究其本質上的確定程度也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因為將這些單一的數字進行重新分解、重新驗證和確認,再重新組合和匯總,是相當耗時、費力的。以至于讓人產生懷疑:會計人員到底在發揮什么作用?既然如此,采用事項法,將原始的會計數據直接傳遞給會計信息使用者,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嗎?
第五,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實時報告系統的思想實際上萌芽于事項法。在實時報告系統下,企業可以通過數據庫儲存大量的信息(事項),信息使用者通過Internet訪問企業的數據庫,借助計算機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及時地獲取并處理有關的信息,根據自己的需要構造財務報表,而無須等待企業會計人員對信息的處理、加工,這就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時效性。
3 事項法會計的局限性分析
3.1 事項會計的建立基礎是計算機網絡的高度發達及財務軟件的廣泛應用。
3.2 事項的標準難以確定。企業的經濟活動是極其繁多復雜的,哪些應進入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給信息使用者,還沒有一個現實的可操作的標準。
3.3 大量事項信息的列示可能泄露企業商業機密,對企業競爭不利,同時可能增加信息報告成本。
3.4 大量事項信息的列示,對于信息使用者來說可能造成信息過量,而更加難以做出正確決策;并且是否多數信息使用者能夠自行判斷、收集、分解、組合、匯總事項會計信息,這對事項會計的發展將是一個很大的限制。
3.5 事項會計對外提供財務報告必須進行必要的分類,如何分類也是一個問題。
3.6 事項信息的列示是否比傳統的價值計量更可檢驗,事項特點的展示是否一定比事項價值的匯總反映能更好地幫助信息使用者預測,還有待實踐檢驗,還沒有充分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葛家澍,劉峰.會計理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2]李桂榮.對會計理論研究“事項法”的再認識[J].當代財經,2003(6).
[3]關宏偉.談事項法與會計信息披露[J].財會月刊,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