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少企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而作為企業固定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和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的設備,在企業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是縱觀現階段我國企業設備管理情況,管理混亂,設備丟失損壞等時有發生,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損失。為改善這一狀況,筆者將在文章中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有所裨益。
關鍵詞:企業設備;管理措施;優化手段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當代設備技術進步突飛猛進,朝著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動化、計算機化的方向不斷邁進,因此,相關企業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設備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設備管理的問題就突出的暴露了出來,并且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收益。因此,全面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從而應對新形勢下的新時代潮流就顯得十分重要。
1 企業設備管理的相關定義
筆者認為,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關定義,才能從宏觀上把握該事物的特點。因此,相關定義對于進一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十分重要,企業設備管理也不例外。首先明確設備的定義,所謂的設備,就是指企業用于生產、運營、試驗等活動中可供長期使用的機器、設施、儀器和機具等物質資源,是企業從事生產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效能,是企業的發展堅實的物質基礎。而設備管理則是指:企業在國家有關政策指導下,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對所擁有設備進行綜合、系統、高效管理,達到設備壽命周期最長、費用最經濟、綜合效率最高的目的。簡而言之,設備管理就是為了有效地發揮設備效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果而對設備進行的設計、制造、維修、改造等各種技術活動和管理活動的總和。
實踐檢驗證明:只有搞好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份的設備管理,企業產品的質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有效的保障,從而為企業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實現增收。從長遠角度來看,有效的設備管理是搞好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前提,是企業生產和發展的內在源動力,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也就是企業設備管理的重要意義。
2 企業設備管理的原則
2.1 以預防為主,保障安全
由于經費等條件的限制,企業設備不可能頻繁的進行檢修,這就需要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使用人員懂得愛護設備,了解設備的相關性能及存在的危險性,從而避免因機械故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帶來人身和財產的損失。與此同時,要及時并定時對企業的設備進行維護,從而保證企業設備的正常高效率的運作,進而保障企業的正常運營。
2.2 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不斷完善管理體系
在依靠技術進步的同時,要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動力,不斷把現代設備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學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到實際的設備管理中去。也只有這樣,企業的設備管理才能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不斷完善,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在新的歷史時期下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2.3 群眾管理與專業管理兼用
專業管理可以在宏觀上把握管理體制,甚至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從而定時對設備進行檢修,有效的減少設備故障發生的頻率,延長設備使用的期限。并且就算設備有了故障也可以及時有效的進行維修,從而避免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活動。因而專業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可是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群眾管理的重要意義。只有人人都參與到設備管理中,自覺愛護企業設備,設備管理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 企業設備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更新設備,提高設備的技術水平含量
這一條主要是針對現階段部分企業往往單純為了減少投入成本,租用或繼續使用年限長、技術狀況差的老舊設備的這種情況而言的。在短期內,這種做法是可以有效的減少一部分的支出,貌似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可是從長遠看來,破舊設備不僅直接導致維修量加大,維修成本提高,而且由于設備的故障率高,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舊機器的生產力有效,不引進先進的設備,企業的綜合實力提不上去,就會將企業的未來發展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因此,相關的企業一定要具有長遠發展的眼光和胸襟,要敢于將企業做大做強,要根據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積極引入先進的設備,不斷提高自己的生產能力和綜合實力,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不斷前進,接觸到更高端的層面,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2 精細化管理手段,提高維修手段
這一條主要針對的是目前部份企業在設備管理上較粗放,管理不力,設備維修管理工作缺乏標準,在管理上存在重使用、輕管理的問題而言的。筆者就經常見到許多企業平時不注重對于設備的檢修,等到工作量變大時,為了追趕工期,沒日沒夜的使用設備,導致設備超負荷工作,為其破損埋下深重的禍根。所以,企業應該注重對于企業設備的精細化管理,建立有效的設備使用及管理的制度表,將責任精確到每個部門、每個組、甚至是每個人的身上。與此同時,建立清晰明確的獎懲制度,并且認真嚴格執行,從而激勵相關人員的工作熱情。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每個人工作的熱情,從而使設備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就算出現了紕漏可以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并且,在日常的生產中,企業不能因為工作量就忽視了對于設備的維修和保護,同理,也不能在繁忙時過分使設備超負荷工作,否則會大大的降低設備的使用壽命,給企業帶來隱形的財務損失。
3.3 有效提高管理和維修人員的素質
這一條是針對目前許多企業從事維修工作的專業人員素質較低,缺少技術素質較高的技術骨干和專業人才,特別是中高級機械技師、工程師和富有經驗的維修人員十分缺乏的情況而言的。這樣就極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員對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做得不夠到位,從而造成對設備的“隱損害”。或者是當工期緊急而設備又出現問題時,現有技師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從而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企業一方面要花費一定的薪資聘請高級技工人員,以此避免在緊要關頭遇到棘手的設備問題。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對于從事設備管理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定期進行設備知識的講座和考核,以此強化他們提高自己的水平。
3.4 建立有效的監管體制
任何系統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監管,否則就會變味,企業設備管理體系也是如此。企業一方面可以根據設備管理現代化的要求,不斷調整和改革設備管理與維修的組織機構,建立健全設備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實行工作責任制,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將工資與員工的業務水平相掛鉤,從而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另一方面,則要積極加強設備檔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因為設備檔案能為生產企業設備安全管理提供信息、資料和數據,通過對檔案信息資料的整理、分析,可了解設備運行狀態,從而進一步為設備的安全檢查、檢測、故障診斷、隱患整改等提供科學的依據。尤其是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里,企業可以靈活機動一些,根據自身的財力情況,適當引入電子計算機等工具,提高檔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進而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變為這樣雙管齊下,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設備管理工作的水平,降低設備發生故障的頻率。
4 結束語
雖然我國現階段的企業設備管理工作還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和不足,但是我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只要相關企業根據自身的客觀情況,綜合分析自身企業設備管理工作中的優勢和劣勢,再結合筆者在上文提出的幾點建議,就一定能進一步完善企業設備管理,從而為企業創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立漢.當前形勢與企業設備管理的任務[J].設備管理與維修,2000(9).
[2]趙維印.企業設備管理模式探索綜述[D].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四屆全國設備管理經驗交流研討會,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