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生態旅游綠道是新興的旅游產品,近年來,珠三角和全國不少旅游發達地區,生態旅游綠道建設和應用,發展很快,成為新的旅游品牌。與此相關的生態旅游綠道的環境保護工作也因此被提上議事日程。做好生態旅游綠道的環境監測和保護,應盡快建立健全立體化的綠道環境監測體系,加大綠道環保力度,就可以有效保證旅游綠道的環境質量,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旅游安全和健康水平。
關鍵詞:生態旅游;綠道;環境監測;環境保護
所謂生態旅游綠道,是指用來連接的各種線型開敞空間的道路總稱,美國查理斯.萊托(Charles Little)的《美國的綠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一書,對綠道的定義相對比較完整:綠道就是沿著諸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用作游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綠道是連接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跡,及其他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進行連接的開敞空間紐帶。也有稱為公園路(parkway)或綠帶(greenbelt)的,或者是條狀或線型的公園。
我國珠三角一帶率先引入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率先開發綠道建設,廣州、深圳、惠州、東莞和茂名等地,都先后建設完成了供市民健身旅游使用的生態旅游綠道。例如,茂名市高州的冼太廟為國家A級景區,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貌,位于高州市人民路,就被列入生態旅游綠道范圍。茂名市森林公園綠道,全長5公里,該旅游綠道依山而建,將森林公園景區及周邊的田園風光、農家風光融入其中。沿途有紀念林園、平和嶺、綠園、松園、聽濤閣、龍眼園、沼澤濕地、科技示范林園等景點,布局與自然景觀相協調和諧地連為一體,融健身、休閑、觀光的功能于其中。
但是,正由于綠道吸引并融匯了大量的人流,由此而難免出現垃圾滯留、環境污染和植被傷損。局部綠地甚至空氣污濁,灰塵彌漫,讓人們留下諸多遺憾。盡管綠道環境污染當下還不是最為嚴重,但防患于未然,及早了解掌握、分析綠道環境污染狀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加強生態旅游綠道的環境監測和保護,以維持綠道生態,保護綠道環境,促使綠道功能的可持續發展,就更具有超前意義。
1 構建立體化的綠道環境監測有機體系
通過一系列的決策部署和實際措施,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質量,這是加強旅游綠道管理,維護綠道環保的首要措施之一。我認為,立體化的綠道環境監測有機體系,應該包括環境監測保護體系、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健康管理體系、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游客體驗監測體系等,這些子系統的有機組合,就構成了整個區域綠道生態環境監測有機體系。如圖1所示。
1.1 建立綠道環境監測保護體系
綠道環境監測保護體系主要是監控綠道的污染源,其構成包括廢氣在線監控、重點污染企業廢水在線監控、建筑噪聲監控、放射源監控、環保視頻監控、防盜報警等。要改變傳統環境監測手段,借助信息化高新技術,如計算機技術、通訊網絡技術等,對污染源及環境質量實施長期、連續、有效監測,科學準確、全面高效地監測、管理所轄綠道區域的環境狀況。
1.2 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健康管理體系
首先是加強宣傳,通過廣告、招貼等,濃縮展示綠道沿線的生物多樣性,把群眾動員起來,讓大家知道和自覺保護生物。同時,對綠道沿線區域的稀有動物、珍稀動物,加強保護。此外,環保、林業部門等,要做好綠道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監測和管理。
1.3 完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
建立和完善聯網的電子監測系統等防火監測設施,建立較為完善的森林防火管理體系。平時要增強危機意識,樹立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的科學理念,同時,完善危機處理體系,形成危機后的恢復機制。
1.4 建立游客體驗監測體系
綠道服務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游客體驗監測體系,包括游客旅游體驗影響因素及游客滿意度調查,游客體驗與滿意度關系調查,生態環境變化與游客體驗之間關系調查等等,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斷提高綠道服務質量。
2 加大生態旅游綠道環保防治措施和力度
根據監測體系的環境監測,行政管理和有關環保部門,要加大綠道環保管理的力度,落實防治措施,特別要加大防治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等主要污染的防治措施,保護綠道生態環境質量,以防綠道生態環境退化。
2.1 水污染防治
綠道區域多是沿水而立,為此,必須加強綠道區域水污染的防治。要根據有關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加強綠道環境的水質監測和管理。對綠道區域的餐廳、賓館等服務設施和居民住戶的污水,實行清污分流,減少污水排放量,加強區域植被保護。同時完善排污網管建設,改善廁所設備,切實處理各種污水,保證水質達標。
2.2 固體廢棄物防治
綠道沿線要有專門的環衛人員,做好衛生清掃。把固體廢棄物收集后,專門處理,特別要更新垃圾處理設施,做好密封,集中清運,以避免垃圾空氣污染。
2.4 大氣污染的防治
綠道大氣污染主要是接待區域的煤氣煙氣、汽車尾氣等廢氣污染。可采取嚴管措施,嚴禁在綠道范圍內使用燃煤燃料,賓館可使用柴油或液化氣等清潔燃料,安裝油煙凈化器,保證空氣凈化效率在85%以上。禁止賓館的燃油鍋爐使用重油、渣油作燃料,鍋爐煙氣應達到GB13271-2000的一級標準要求,賓館的煙煙囪高度不得低于8m,還要強調外觀上與周圍環境協調;特別地,綠道只能步行或使用自行車、電動車等,嚴禁使用汽油柴油轎車、摩托車等機動車。
2.5 噪聲防治措施
生態旅游綠道范圍的主要噪聲是汽車及游人所帶來的,可通過宣傳教育,制止機動車輛在綠道活動,讓游客適度減少噪聲,保持文明禮貌,以盡量減少噪聲污染。
總之,生態旅游綠道的環境監測和保護,是直接關系到綠道旅游質量和人民群眾的衛生、安全的大事,必須高度重視,未雨綢繆,及早警惕,做好有關環境監測和環保的立項、投入和管理,打造“綠色環保、精致優美、健康和諧”的宜玩宜游綠道,以保證生態旅游綠道的環境質量,提高市民旅游質量和體育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年興,等.綠道及其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06(26).
[2]余青等.風景道研究與規劃實踐綜述[J].地理研究,2007(6).
[3]何 等.探索中國綠道的規劃建設途徑-以珠三角區域綠道規劃為例[J].風景園林,2010(2):70-73.
[4]湛冬梅、鄧毛穎.增城市綠道規劃建設[J].南方建筑,2010(8):49-50.
[5]徐文輝.現代城市綠道規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杭州市區與城區雙層次綠道規劃威力[J].2011(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