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人防地下室平戰功能轉換探討了人防給排水設計要點,包括平時區域與防護區的統籌規劃建議、戰時給排水系統設計原則、平戰轉換要求等。
關鍵詞:人防地下室;給排水設計;平戰轉換
前言
人防地下室在平時大多數作為車庫或商場使用,戰時則作為人員掩蔽所。通常情況下的地下室一般都是按照二等人員掩蔽所的規范要求進行設計,規范要求設計時的防護等級為5級、6級。文章以二等人員掩蔽所中給排水設計問題為重點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1 平時區域與防護區的統籌規劃
人防給排水系統設計是以防空地下室的人防圍護結構的整體強度及其密閉性保障為前提。與防空地下室無關的管道不宜穿過人防圍護結構;上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氣管不得進入防空地下室。人防給排水系統方案設計應結合建筑功能、結構統籌考慮。上部建筑污水管應避免其排水管道穿過人防頂板,可考慮管道轉換層或采取在適當集中后設置管道井,并將其置于防護范圍以外的辦法來處理;當不能布置在人防地下室的防護區外時,可采取地下室頂板降板的方式處理。此外,人防地下室與上部建筑的系統要在滿足人防規范的前提下進行聯系。可考慮將專供上部建筑使用的設備房間設置在防護區外,平時管道敷設可利用平時使用區域。高層建筑防空地下室可于核心筒設置主管井進行管線的上下、水平穿越,如消防給水系統設計中,可將消防給水主立管設置于核心筒主管井,水平穿越防空地下室圍護結構,防空地下室內水平單獨成環,由此可減少進出人防區管道。
2 穿越防護區管道密閉處理
穿過防空地下室頂板、臨空墻和門框墻的管道,其公稱直徑不宜大于150mm。凡進出防空地下室的管道及其穿過的人防圍護結構,均應在其穿墻(穿板)處設置密閉套管,并在人防內部加公稱壓力不小于1.0MPa的防護閥門;穿人防單元間的防護密閉隔墻處兩側加公稱壓力不小于1.0MPa的防護閥門,距墻應小于200mm。應引起注意的是,防護閥門不可由防爆波閥門代替。防護閥門是指為防沖擊波及核生化戰劑由管道進入工程內部而設置的閥門;防爆波閥門僅具備防沖擊波的功能,不能防止核生化戰劑,加上其成本偏高、結構復雜、圍護難度大,所以若在進出防空地下室的管道上僅僅使用防爆波閥門,則無法達到防生化戰劑及防沖擊波的防護標準。
3 戰時給排水系統
每個防護單元作為獨立的防護空間,也可被視為獨立的防空地下室,因而每個防護單元的防護設施和內部設備均應自成系統,即每個防護單元設置獨立的給排水系統。
3.1 戰時給水
人防工程的水源一般有三種:市政管網供水,人防區域水源和自備水源。出于節省建設運行管理費用,防空地下室多數采用市政管網與戰時水箱聯合供水。
戰時給水應按防護單元單獨計量,每個防護單元的戰時給水引入管宜單獨設置,以保證一個防護單元遭炸彈命中時,其余防護單元不受影響。戰時在防空地下室的清潔區內,每個防護單元均應分別設置生活水箱、飲用水箱,并在生活水箱中儲存口部洗消用水。貯水池(箱)的有效容積應根據防空地下室戰時的掩蔽人員數量、戰時用水量標準及貯水時間計算確定。水池(箱)宜集中布置在排風口附近。每個出入口設置皮帶水龍頭,用于人員洗消或戰后口部沖洗,皮帶水龍頭用水通過生活水箱處設置的清水手搖泵供給。生活水箱及飲用水箱上安裝的水龍頭數量可按照200人設置一個水龍頭的標準來計算。在戰時市政供水管網未遭破壞和市政水源未受污染時,掩蔽人員應盡量使用城市自來水而不動用人防地下室的戰時儲水。
3.2 戰時排水
人防存在著三區,即染毒區、半染毒區、清潔區。人防口部防護密閉門以外屬于染毒區;第一道防護密閉門到口部最后一道密閉門之間屬于半染毒區;密閉門以內屬于清潔區,各分區的排水宜分別收集排放。
人防清潔區內設置生活污水集水坑,宜利用平時使用集水坑兼作戰時使用,人防清潔區內的干廁沖洗地面廢水及水箱間排水等通過地溝排到平戰結合集水坑內。集水坑的有效容積應包括調節容積和貯備容積。調節容積不宜小于最大一臺污水泵5min的出水量,貯備容積必須大于隔絕防護時間內產生的全部污水量的1.25倍。防空地下室在隔絕防護時間內不向外部排水,以防止室內產生負壓導致室外毒劑的滲入。滿足二級供電負荷的防空地下室,可利用電動排水泵將集水坑中水排出;否則,需設置備用的手搖泵。對于乙類防空地下室和核5級、核6級、核6B級的甲類防空地下室,當收集上一層地面廢水的排水管需引入防空地下室時,其地漏應采用防爆地漏。
防空地下室戰時出入口的防護密閉門外通道內以及進風口的豎井或通道內,應設置洗消污水集水坑。人防主要出入口宜設置兩個洗消集水坑,一個位于防護密閉門以外,用于收集擴散室、除塵室、濾毒室、豎井等墻、地面洗消排水,由防爆地漏排至集水坑,戰時關閉防爆地漏即可防止防爆波和毒劑的侵害;一個設置在洗消間或簡易洗消間內,收集人員洗消排水,這樣戰時也可保障洗消人員的安全。人防次要出入口僅在密閉通道門外設置一個集水坑,收集各染毒房間的洗消廢水。此外,需注意的是,大部分人防地下室設計時,各染毒房間防爆地漏均直接接入洗消集水坑,按此方式設置的防爆地漏可以應對戰時正向沖擊波,但是對于防爆地漏對反向沖擊波的抵御能力,目前尚無資料可查,因此建議在有防爆地漏接入集水坑的排水管末端加上防護閥門,在防護期間關閉閥門,用于防止反向沖擊波。洗消廢水集水坑不得與清潔區內的集水坑共用。防護密閉門外洗消廢水集水坑可采用移動式排水泵排水。
對于多層人防地下室需注意的是,為防止有毒廢水的污染,上層防護單元的戰時生活污水與洗消廢水不允許排入下層非同一防護單元的防空地下室,上層防護單元有排水管道處,均要在本層墊層敷設,就需要在有排水的地方局部降板。
4 給排水系統管材和連接
穿過人防圍護結構的給排水管道均采用鋼塑復合管;人防圍護結構以內的重力排水管應采用機制排水鑄鐵管;在結構底板中及以下敷設的管道應采用機制排水鑄鐵管或熱鍍鋅鋼管。
給水管管徑小于100mm可用絲扣連接;大于等于100mm時,采用溝槽式連接件(卡箍)接口。
5 平戰轉換
防空地下室清潔區內,供平時使用的生活、消防水池可兼作戰時貯水池,對于是否將平時使用的生活、消防水池設置在防護單元內,還需根據具體工程的復雜程度、造價等因素綜合考慮,如給水系統很復雜,需穿越防護單元的管道多,還是建議將水池放在非防護區。二等人員掩蔽所內的貯水池(箱)及增壓設備,當平時不使用時,可在臨戰時構筑和安裝;人防地下室由于其結構的特殊性,給排水管道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預留孔洞,并且其管道施工不能進行二次安裝以免破壞其整體性和密閉性。施工時應做的基礎、預留孔洞、管道接口等,在施工后有明顯標志,以便臨戰查找。戰時設備需平時安裝到位的,應盡可能不影響平時該區域的使用功能,選擇平時不使用的角落。
6 結束語
人防給排水設計的關鍵在于平戰區域的統籌規劃,需在建筑方案設計的時候,就積極參與進去,就平時設備用房位置的選擇及降板區域的要求提出設想和建議,規劃好平時管線的走向,重點解決好上部建筑的排水問題;需充分把握好建筑的整體布局,因地制宜地考慮問題,盡量滿足建筑的平戰使用功能。
參考文獻
[1]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S].
[2]易彪張忠林.關于人防地下室給水排水設計中的幾點思考[J].給水排水,2010.
[3]徐桂楓.醫療建筑工程中人防工程設計總結[J].技術應用,2010.
[4]戰汝麗.地下車庫給排水設計淺析[J].建筑技術研究,2012.
作者簡介:莊瀅瑛(1986-),女,上海,工程師,從事建筑給排水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