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和商品化住宅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住房的要求也隨之提升,特別是對如何有效地控制墻體出現的裂縫現象變得更加的關住。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因住房質量問題像是墻體變形裂縫或者墻體滲水等問題所引發的經濟糾紛越來越多。目前民眾評判一個建筑物好壞的最基本也是很直接的標準就是看他是否會出現裂縫現象。基于此目前階段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要任務就是研究如何避免建筑物出現裂縫問題。
關鍵詞:墻體裂縫;產生原因;控制措施
通過分析當前的情況我們得知,在我國的很多區域,住宅都是多層化的。它們使用的一般是砌體模式。它的特征是可以在所在區域獲取材料,而且費用不高。不過其因為材料以及設計和構造等等的一些要素的存在,比較的易于出現縫隙。因為人們對于居住氛圍以及建筑品質的規定比較的嚴苛,對縫隙的控制規定也很嚴苛,所系必須形成合理的品質體系。
對于砌體結構來講,其用到的材料一般都是脆性的,容易出現縫隙。其出現不僅僅干擾到墻體的品質,使得其無法合理的使用,同時其綜合性以及抗震能力等都會變弱,不論是人的視覺亦或是內心都面對著非常高的壓力。導致縫隙的要素非常多,比如地基以及干縮,或者是設計方面的不利現象。
所以,強化砌體構造,特別是新材料砌體結構的抗裂措施,已經成為了目前的相關機構和建筑開發機構等普遍關注的事項。
1 產生裂縫的原因
1.1 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
由于地基工作沒有做好,建成后建筑物會產生沉降現象,而往往這種沉降是不均勻的,降得厲害的與降得輕的就會發生錯位,這就使得墻體中產生拉力或者剪力,當這種力大于墻體自身力時,便會產生裂縫現象。此種類型的裂縫多是斜向,且易發生于門窗洞口附近。
1.2 溫度裂縫
由于氣溫改變,所以會使得材料出現體積的變化。對于混合結構來講,由于墻體與混凝土屋蓋等結構的溫度線膨脹系數不同,如果氣溫的該表比較的嚴重的話,會在墻體中出現一種力。而這種力超過了一定的數值的話,就容易導致縫隙現象產生。常見的裂縫是在砼平屋蓋房屋頂層兩端的墻體上,如在門窗洞邊的八字型裂縫,平屋頂下或屋頂圈梁下沿磚(塊)灰縫的水平裂縫,以及水平包角裂縫(包括外墻)和垂直裂縫。
1.2.1 八字型裂縫
此種裂縫的多發區域是墻體的頂端部分,尤以門窗洞口角部地區最為嚴重。呈現出八字的形狀。當氣溫變高時,屋面板的伸長超過了磚墻的伸長,這樣就使得頂端的墻體收到屋面板伸長帶來的巨大推力而受拉受剪。拉應力以及剪應力具體分布在房屋平面的兩端,而中間部分基本不存在,這就使得墻體兩端出現八字裂縫,如果屋面的保溫隔熱效果很好的話,這種現象就不會很嚴重過,反之,保溫越差,移位越大,裂縫越嚴重。
1.2.2 水平裂縫和包角裂縫
對于那些是平頂的建筑來講,在面板方向會出現此類縫隙,其是因為屋面的變形而導致的力引發的問題。
1.2.3 外墻裂縫
因為面板和泥漿層之間存在非常大的溫度的改變,導致外墻的底下會受到多種力的干擾而導致外墻根部與平屋面交接處砌體外凸或外墻外傾所產生的。
1.2.4 垂直裂縫
當房屋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時,由于收縮和降溫引起的樓(屋)面縮短受到了墻體的限制,使樓(屋)面構件處于受拉狀態。如果房屋過長,或設計時按采暖考慮而實際上未采暖,則可能在樓(屋)面上每隔一定距離發生貫通全寬的裂縫,在四個角發生八字型裂縫。當房屋有錯層時,錯層處地墻體容易產生局部的垂直裂縫。
1.3 干縮裂縫
干縮裂縫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墻體的美觀度。他不屬于結構裂縫,但是它的范圍比較廣,而且數量較多,比其他的裂縫要嚴重。
在墻體中部出現的階梯形裂縫;塊體周邊灰縫的裂縫;在外墻的窗下墻出現豎向均勻裂縫;山墻等大墻面出現的豎向、水平向裂縫。一般下部幾層容易出現這種裂縫。有的砌塊房屋山墻大墻面中間部位出現了由底層一直延伸至3、4層的豎向裂縫。
除此之外,沒有認真的做好設計活動,沒有合理的應對縫隙的方法,物料的品質較差,建設水平不高,不按照建設規定開展工作,構造的強度較低等等都是導致縫隙的關鍵緣由。比如對于一些全新的材料,未結合其具體的特點使用適宜的方法,還是按照過去的那種應對方法, 肯定會導致墻體出現非常厲害的縫隙。
2 關于縫隙的應對方法
相關工作者不斷的尋求應對縫隙的具體措施,而且結合其特征和影響要素等提出了一些應對方法。本人結合長久的工作實踐等,認為在建設的時候,可以使用如下的一些方法來應對縫隙現象。
2.1 避免下沉現象的方法。要想合理的應對縫隙現象,一般是有效的布局沉降縫,要合理的設置墻體等。沉降縫把墻和基礎全部隔斷開,分成若干個整體剛度較好的獨立單元,使其各單元等獨立沉降,避免墻體開裂。通常可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設置沉降縫:(1)建筑平面的轉折部位;(2)建筑物高度或荷載有較大差異處;(3)過長的砌體承重結構的適當部位;(4)地基土的壓縮性由顯著差異處;(5)建筑物上部結構或基礎類型不同處;(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處。
2.2 防治溫度裂縫的措施。(1)合理設計保溫層能有效地降低因溫度帶來的 變形;同時對屋蓋的施工也應注意此點。(2)對于屋面等區域,可以按照分塊模式來設置,或者是布局伸縮縫隙,以此來降低伸縮現象對其墻體帶來的負面現象 (3)設置伸縮縫。對房屋較長、平面形狀較復雜、構造和剛度不同的房屋,可每隔一定的距離將屋面、樓面、墻體或其它有關構件斷開,形成若干較小的單元,每個單元因溫度變形和收縮產生的拉力大大減小,進而避免產生縫隙。(4)切實提升材料的強度,確保砌筑活動穩定開展;(5)在鋼筋混凝土屋面下的外墻幾皮磚內設置水平鋼筋,以此來防止縫隙現象出現。
2.3 應對收縮現象導致的縫隙的方法。(1)在屋面的適當部位設置控制縫,控制縫的間距不大于30m;(2)當采用現澆混凝土挑檐的長度大于12m時,宜設置分隔縫,分隔縫的寬度不應小于20mm,縫內用彈性油膏嵌縫;(3)建筑物溫度伸縮縫的間距除應滿足《砌體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外,最好是在墻體的合適的方位中布局,而且要掌握好它的具體點間隔距離。
2.4 應對材料干縮導致的縫隙的方法。(1)在墻的高度、厚度、不大于離相交墻或轉角墻允許接縫距離之半處、突然變化處及門、窗洞口的一側或兩側設置豎向控制縫;(2)豎向控制縫,對3層以下的房屋,應沿房屋墻體的全高設置;對大于3層的房屋,可僅在建筑物1~2層和頂層墻體的上述位置設置;(3)控制縫在樓、屋面處可不貫通,但在該部位宜做成假縫,以控制可預料的裂縫;(4)控制縫做成隱式,與墻體的灰縫相一致,控制縫的寬度不大于12mm,控制縫內應用彈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樹脂等填縫;(5)控制縫的間距:對有規則洞口外墻不大于6mm;對無洞墻體不大于8m及墻高的3倍;在轉角部位,控制縫至墻轉角的距離應不大于4.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