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的能耗是目前建筑在建設施工中需要從設計之初就進行考慮的關鍵因素,文章基于建筑的耗能,在技術以及對節能建筑以及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內涵和理念進行了分析介紹,通過三種理念之間的聯系和不同,闡述了目前建筑節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今后的建筑發展趨勢和在節能上的目標。
關鍵詞:節能;綠色;可持續
節約型社會是目前我國的一項重要政策,建設節約型社會就需要在各方面進行節能工作的加強以及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深入,建筑耗能是建筑行業中較大的產業,在建設以及運行和維持上都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對能源的消耗量也是極為巨大的。據可靠數據,全球耗能一半左右都是建筑業消耗的。而目前我國的房屋建設還處在活躍期,各地的建筑都不斷的擴大,這在歷史上都是沒有過的。就目前的中國來說,城鄉在建設上的面積已經超過了四百億平方米,南方地區在能耗上,建筑業要占到行業的25%,北方還要加上供暖以及建筑的保溫材料在制造時所消耗掉的資源能源,因此占到了33%。這樣推斷,到2020年,中國還會再建筑面積上繼續增長,增長量大約在三百億平方米,所以,建筑的耗能是會對中國能源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且這個影響同樣是長遠的。所以,建筑的節能,以及綠色建筑的建造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行是意義深遠并且影響巨大的。
1 節能
建筑的節能不僅僅體現在材料的節能應用上,同時還包括了各種建筑節能標準,其涉及領域眾多,內容如下:
1.1 設計節能理念以及應用
首先在建筑的設計階段,設計師就應當具備節能意識,在工作的基礎上發揮建筑節能的主要決定作用,若是在設計上就不完善,那么后期的設施建設就會造成必然的投資浪費。
1.2 技術以及能源的新型開發利用
太陽能建筑是近年來得以應用以及推廣的有效的新型能源建筑,不但節約了現有能源并且由于太陽能的可再生性,以及無污染性令其具有現代節能建筑應用的優勢。另外太陽能的熱舒適條件也好。除了太陽能,夏季的供冷技術以及地熱的利用都是在電能消耗上的節約。改善城市的環境問題。
1.3 改善圍護的結構
建筑在能耗上的消耗大主要就是由于維護結構,再次,需要按照國家規定的熱工標準對維護進行改善,像是窗子的氣密程度會對能量造成消耗,通過使用新的材料對其進行提高,以達到保溫隔熱且價格低廉的程度。
1.4 設備能耗問題需要注意
空調以及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途徑,這兩樣大約占總耗能的六至八成,設備的節能運行是對建筑的巨大貢獻,在設備的效益以及系統控制上的節能操作問題進行著重的研究。
1.5 物業工作上的節能
集中管理式的居民區在建筑的節能還和物業管理有關,合理的物業工作也可以適當的降低建筑的能耗。
2 綠色
建筑的綠色設計是有著整體科學性的,在配置上集成了綠色科技,采用自然的通風、采光,并且使用的維護結構都是低能耗的結構,并且在建筑中都會利用新型能源物質,對建筑中水也進行回用,技術控制上采用了智能化新型技術,現代的綠色建筑的突出特征有六點:(1)規劃上以及選址上合理;(2)高效以及循環的利用資源;(3)建筑的環境適宜人的健康,舒適性高;(4)廢物排放量低或者排除的廢物對環境無害;(5)在節能上措施效率較高;(6)功能上更加的靈活。在功能上既滿足了人們的心理以及生理需要,同時能源以及資源的消耗合理經濟,在環境的影響方面也做到了盡可能的降低。本質上說來,綠色建筑無論是設計理念還是施工的模式都是對現有的破壞性的建筑方式的合理的調整,在環境的整體性上尋找到建筑與環境之間的平衡點,此外,建筑師的設計元素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應當融合了這種綠色理念,充分的展示和利用現有的綠色技術,通過這種創新式的融合,使得建筑不斷的和環境進行融合,更加的和諧。
(1)綠色建筑首先關注的是如何利用能源及各種其他資源的觀念問題。從綠色建筑的觀點來看,人們正是以不適當的方式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和資源,并產生巨大的污染,影響地球和人類的未來。
(2)對于建筑物,對于設計師來說其并非死物,其和環境以及氣候等都是靈活多變,可對話可交流的,建筑從建成開始一直到拆毀都是和環境息息相關的。其是一個活的具有生命的機體。
(3)關于人為環境舒適的標準。綠色建筑是對人積極關注的建筑,室內裝修從材料選擇到膠粘劑的使用、到辦公及生活設施的放置,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測,不產生室內污染、地球環境負效應才有可能入選。
3 可持續發展建筑
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變革,可持續發展建筑正是可持續發展觀在建筑領域的體現,也是節能建筑理論研究的一項重大突破。目前,人們在可持續發展建筑方面的認識已達成了下列共識。
從生態建筑、綠色建筑發展到可持續發展建筑,都包含著建筑節能的內容,為了明確建筑節能的內含和外延,有必要將生態建筑、綠色建筑和可持續發展建筑這三種觀點與方法擺在一起進行辨析。
4 三種建筑之間的關系
節能建筑與綠色建筑是兩個概念。節能建筑是按節能設計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使其在使用過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綠色建筑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綠色建筑發展到可持續發展建筑,都包含建筑節能的內容,節能建筑也從有效利用常規能源、充分利用新能源的單純模式發展為能源、氣候、環境等并重的綜合模式。綠色一詞已經有了它約定俗成的含義,當使用這個詞匯時,很容易將之與環保、節能、健康、效率等方面的意義聯系在一起,現在的綠色在一些行業已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口號,它已成為一系列的定量化的標準。可持續發展在生態、經濟、社會以及科技領域都有自己的定義,可持續發展建筑的思想不是一種創造,它是生態、綠色、節能、地方性、氣候、傳統等各類觀念的合成。
節能建筑設計的新拓展應該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也就是說,節能建筑應該包含建筑對能源有效的、可持續的使用和建筑對環境、健康的影響等更多方面的內容,這就是建筑節能的外延。節能建筑、綠色建筑及可持續發展建筑三者的關系。
5 建筑節能潛力及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的高能耗國家之一,建筑節能潛力巨大。我國既有近400億平方米建筑中99%屬于高能耗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然是高能耗建筑,單位建筑面積能源消耗為發達國家3倍以上。
目前,我國的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全社會沒有充分認識到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義,缺乏節能與綠色建筑的基本知識和主動意識;二是對節能與綠色建筑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進行引導和扶植;三是缺乏可操作的強制各方利益主體必須積極參與節能、節地、節水和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四是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綜合性的標準體系還沒有建立;五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監管體系。
6 結束語
節能是目前我國中央政府提出的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因此在建筑行業上我們要積極響應這一號召。首先,在這一領域我們可以指定兩步走計劃,第一步,到2010年爭取做到全國的新型建筑達到三分之一可以成為節能建筑以及綠色建筑,并且能耗上要節約一半以上。第二步,到2020年,則是要對綠色以及節能建筑進行推廣,使得城鎮和社會的總能耗節約達到65%。這是總結了西方的一些發達的國家的成功經驗后制定的目標,所以通過合理的借鑒以及對市場規律以及政策的綜合考慮,使得社會各級都被調動起來,為我國的節能工作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