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結合當前林業資源的具體狀態,論述了整地以及營林等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林業資源;造林技術;造林方法
1 目前的林業資源的具體狀態
1.1 資源的發展區域很寬
當前資源總的變動狀態。規模不斷的擴張,而且單年的增長速率也提升了。生產總數要超過使用總數。資源的進步在總數層次上已經邁出不利點,改變了過去的那種資源不斷變少的現象。資源是帶動林業進步關鍵前提。自從入世之后,受到影響的雖說是此類工業,不過期競爭的中心是相關的產品,此類產品的主要物質來源是林業資源。
1.2 有非常多的竹類
在整個國際范圍中,我國的竹類資源是最多的,我們有著非常長的使用歷史。其在我國的規模占據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不論是產品亦或是資源,不管是種類亦或是總體的利潤,我們國家占據的位置是最靠前的,其中的竹筍等物質是非常關鍵的出口產品。
1.3 產量不高,品質不高
我們國家的該項資源總數不多,它的顯著特征是其存量非常的少,而且布局不合理,品質較低,構造無序,管控能力不高,生長品質較差等。正是因為此類模式,無法有效地體現出森林為我們帶來的實際意義以及供應物資的關鍵任務。因為資源的總數和品質等不是非常的有效,因而會使得其供應活動無法有序開展,品質高的木材總數非常少,此時價位就不斷的提升。進而對相關行業的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進而使得建設工作無法順利的進行。
1.4 沒有認真的開展人造板行業
在我們國家,木材加工領域,尤其是人造板相關的行業經常面對如下的一些要素,即面積不大,而且使用的裝置不是很好,科技實力不雄厚,品質較低等一系列現象。除此之外,由于生產管控活動無法有效的進行,材料昂貴等許多要素,使得我們的該項活動和國際上的先進水平之間有很大的距離。
2 常見培育資源的方法
2.1 要想有序的供應產品,帶動經濟進步,就要切實的按照如下的措施來開展工作:
2.1.1 植苗培育更新法。
2.1.2 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2.1.3 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在目前來講,積極的開展培育活動,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培育資源,可以獲取非常優秀的成就。
2.2 平整土地,選取樹種。經由合理的整地,能夠提升其立地性特征,將表層的雜物等去除。在種植之前的時間中,使得光照變多,同時還能夠將小范圍的地形變化。同時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避免侵蝕現象,而且對于造林建設來講,益處也很多。
2.2.1 做好清理活動。它是翻墾前的活動,將地表的雜物等去除。具體的清理措施有三類,分別是總體的以及帶狀的和成塊的。清理的方法也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對于第一種措施來講,可以是手工方式開展,或者是使用設備等也可以。當清理好之后,將雜物放到一起,使用火燒等的措施來處理,或者是用噴灑藥品的措施也能夠將其消滅。
2.2.2 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3 關于營林措施
3.1 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此措施不需要育苗步驟。比較適合在大范圍中開展活動。不過它對于立地性的規定很嚴苛,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撒播等。
3.2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3.3 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種造林法和分蘗造林法外,則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數采用一年生實生苗造林)。
3.4 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根據現代生態學原理,營造林技術方法應講究適地適樹的實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異、合理安排選擇種植各種樹種或塊狀套種混交的原則。適當提高種植闊葉林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環境結構和提高林分質量。闊葉樹落葉層能保持土壤濕潤,落葉腐殖質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層養分,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還可提高抗病蟲害能力,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3.5 合理的選取種植時間。對于種植時間,一般是在春天的時候最好,最近幾年,因為各個區域的樹木的特征不一樣,引種以及推廣等活動開展的比較順暢,此時營林的時間提前了,像是兩廣區域都是在每年的年底到第二年的二月份,最晚的話也不會晚于三月,其意義很是優秀,成活性也很好。在冬末初春的時候,由于氣溫不是很高,存在很嚴重的水分散失現象,此時植被的地上區域是一種休眠的模式,種植的時候不會散失很多的水分,比較的容易成活。而且,根系區域的活動很早,當營林之后,先是長根,然后長葉,其具有非常優秀的抗旱水平,每年的生長總數要較之于春天的時候高百分之二十左右。在冬天的時候,營林時間較多,對于安排勞動者,確保品質優秀等都有很好的意義。不過對于那些冬季嚴寒的區域,還是以春種為主。在種植的時候要選取陰雨季節,如果土中的水分太少或者是連續的暴雨時都不可以種植。
3.6關于造林種植措施。通常是使用穴種措施。挖不小于40cm~60cm見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規格為1.7m×2m,密度達到180~200株/畝;松、闊株行距為2m×2m,密度達到160~170株/畝左右。栽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適當洚淺,抑制根勁萌蘗,擴大生根部位,增強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長苗木。苗莖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莖入土15cm~20cm左右為宜。
4 結束語
對于林業的生產運作來講,所有的工作人員不但要明確整地以及樹木種類的選取和掌控時間,同時還應該明確撫育,以及防火等一些要素,才可以確保資源發展順暢,帶動林業進步,進而保證資源能夠有效的使用。
參考文獻
[1]洪振威.淺談我區林業造林的技術措施[J].科技與生活,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