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經濟體系之下,很多單位都不關注經濟合約的管控活動,沒有做好活動的監(jiān)管工作,進而在殘酷的競爭中逐漸的被淘汰,無法發(fā)展。文章論述了當前管控活動中面對的一些不利現象,而且在這個前提之下講解了一些具體的應對方法。
關鍵詞:經濟合同;經濟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制度
1 面對的不利現象和形成的緣由
該項管控工作的組織和工作者以及體系等無法落到實處,非常無序。一般都是一種形式化的活動,為了應對檢查,并未將該項管控活動落實好,也未將其當成是非常關鍵的工作來對待,此時就導致管控活動不能夠存在于單位的生產以至銷售的整個步驟之中。簽約率太低。一些人因為存在一些關聯,由于情面的關系就做一些口頭話的承諾,沒有訂立合約。而有的一些是因為太繁瑣,為了省事就訂立一些內容不全面的合約。還有的一些為了逃稅,而不訂立合約。除此之外還有在簽約的時候沒有做好把關活動,很隨意。將合約當成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內容,不結合規(guī)定來設置,想簽就簽,不想簽就不簽。對于那些要變更的或者是解除的內容,不結合規(guī)定來設置,只是口頭上說一聲就算完事兒了。存在非常多的隱患問題。不了解相關的法規(guī),當出現了違法現象的時候不追究相關人的責任,不具有自我保護的水平。
單位負責者對于該項活動的意義不了解,不具有法律思想。只是看中單位的利潤,不關注管控的意義。特別是對于市場和合約以及其他的一些要素之間的關聯不明確。外在的經濟環(huán)境,法制氛圍較差,進而干擾到該項管控活動的落實。過去的計劃經濟體系使得很多的單位到目前為止還是對價位等缺少相關的判斷水平,無法適應當前的價位的變動形式等,無法結合情況的變化而積極地進行一些運作規(guī)劃的調節(jié)活動。此時就導致合約訂立和落實等受到很多外在要素的干擾,出現非常多的不利現象,進而導致管控活動面對非常多的困難。
2 應對方法
2.1 提升單位負責人的思想意識,確保其意識到該項管控活動是當前經濟體系下非常關鍵的一個工作
不斷的完善管控模式。當前的單位運作活動是一項非常繁瑣的活動,要切實遵循相關的法規(guī)條例,要不然的話就會導致合約的管控活動受到影響。該項活動要切實的結合單位的具體狀態(tài),訂立有效的,明確的模式,其實當前管控的基礎內容,是單位開展好管控活動的過前提。企業(yè)經濟合同管理體系包括合同管理的組織網絡和制度網絡。
2.1.1 組織網絡,它是說單位從上到下設置管控組織,確保合約的管控工作涵蓋單位的各個層次。對于一些大規(guī)模的單位來講,通常因為活動要素很多,同時期數額也很多,要設置綜合化的管控組織,它的組成人員可以是供、產、銷、技術、財務負責人、法律顧問以及分管經營的企業(yè)負責人或企業(yè)法定代表人組成,由企業(yè)的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合同管理領導小組(或委員會)還應設立具體的日常辦事機構——合同管理辦公室,綜合的管控單位品是的運作活動。該項管控體系在運作的時候要確保人員到位,要設置合約管控工作者,其實單位經管活動的關鍵人。該項人員的配置,要結合單位自身的體系來開展。通常除了在單位的一級設置之外,所有的科室機構要結合活動特征,設置對應的管控工作者,開展該機構的管控活動。對于一級的管控工作者,最好是專門的,要不然的話就無法確保該項活動的質量了。對于那些大規(guī)模的單位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況開展分工模式,由幾個工作者分管一類或者是一個層次的活動。對于科室級別的工作者,可由于活動總數不是很多,不需要設置全職的。
2.1.2 制度網絡,第一,單位要結合合約管控的所有的步驟,設置合理的活動制度,保證該項管控活動能夠切實可行。第二,單位所有的層次都應該有合乎自身具體狀態(tài)的管控制度。
合同管理全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合同審查會簽制度:明確經濟合同的簽約權,即洽談權、審查權、會簽權、批準權,并劃為四道關口,由四種人員分別行使這四項權能;授權委托制度:由于法定代表人不可能事事都參與每一項經營活動,簽訂每一份合同,因而企業(yè)必須建立這一制度,使業(yè)務承辦人取得簽訂合同的合法資格,在授權范圍和期限內依法簽訂合同;企業(yè)經濟合同的審查部門和企業(yè)法律顧問在審查經濟合同中,應從合同當事人的資格合格性;意思表示真實性;合同內容合法性三個方面進行審查,以確保經濟合同符合法律要求,減少糾紛和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2 為單位營造一種非常優(yōu)秀的外在氛圍
近幾年頒布和修訂的一些重要的關于商品經濟與市場的立法,如《民法通則》、《經濟合同法》、《企業(yè)法》等法律盡管對于我國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發(fā)展起了極到重要的作用,但其立法宗旨、立法內容之弊端與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而很多有關市場秩序和市場培育的立法目前還是空白,如民法中的物權法、擔保法等,商法中的公司法、信托法、合伙法等,經濟行政法中的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這些立法的滯后與不嚴密、執(zhí)法的隨意與不嚴肅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經濟合同糾紛的產生,導致了經濟合同管理困難重重。因此,在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必須重視立法和完善現有的法制制度,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外部市場環(huán)境。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用相應的法律來調整和規(guī)范政府與企業(yè)的關系、企業(yè)與企業(yè)的關系,使企業(yè)按照市場規(guī)律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依法參與市場競爭,依法維護自身的利益,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
各專業(yè)銀行要通過信貸管理和結算管理,加強對企業(yè)經濟合同管理的監(jiān)督,要避免不正當的競爭,杜絕企業(yè)多頭開戶;對企業(yè)間的托收承付,必須審查合同,以免亂拒付、亂支持,給企業(yè)造成不應有的損失。要實行“傾斜”政策,對“重合同、守信用”單位,給予優(yōu)先貸款,優(yōu)惠利率。
2.3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強化企業(yè)經濟合同管理工作
商行政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增強為企業(yè)服務意識。宣傳經濟合同法,定期培訓企業(yè)領導、專兼職經濟合同管理員和業(yè)務人員,要幫助企業(yè)搞好經濟合同管理“三落實”,搞好經濟合同法律咨詢服務工作,為企業(yè)排憂解難。
2.4 依靠法律保障經濟合同的履行
作為市場運行秩序基礎的法律尊嚴和契約約束力的強化,是通過處理和解決合同糾紛而實現的。因此,執(zhí)法部門必須加強執(zhí)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zhí)法必嚴,保護和支持企業(yè)依法辦事,起到法律為企業(yè)依法生產和經營護航的作用,促進企業(yè)經濟合同履行率的提高。
總的來講,強化單位的該項管控活動的力度,能夠確保其合理的應對存在的風險內容。其對于單位的經管工作的落實和利潤的提升來講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而且,強化管控力度還帶動當前經濟立法工作的開展,帶動體系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立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李永軍.合同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