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隧道的修建越來越多,如何在滿足結構使用性能的基礎上,做到投資最優,是隧道修建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結合某隧道設計成功實踐,詳細闡述了基于投資最優的該遂洞設計關鍵的洞線方案、隧洞單、雙洞方案和洞底高程設計方案的確定過程,可供同類工程設計參考。
關鍵詞:投資最優;水工隧洞;設計
1 工程概況
某進出口地面高程90~97m,山頂高程214~293m。。隧洞進口由斷層f1、節理L1、斷層F1形成的楔形體屬不穩定體,應加強固坡措施。洞身段樁號為378+467~380+117,378+467~378+594段處在構造發育帶內,巖體的完整性已遭較大的破壞,極易產生塌方,圍巖評價為不穩定,為Ⅳ類圍巖;378+594~379+194段地表燧石條帶白云巖為弱風化巖,洞頂板以上至少有50m厚的微風化巖,巖體完整性好,地下水活動微弱,為Ⅱ類圍巖,圍巖評價為基本穩定,局部可能存在小型不穩定組合體,工程地質條件較好; 379+194~379+294段地表燧石條帶白云巖為弱風化巖,洞頂板以上至少有30~50m厚的微風化巖,位于向斜南西翼,受向斜構造的影響,巖體層間結合性較差,局部節理發育,地下水有可能局部富集,為Ⅲ類圍巖,圍巖穩定評價為穩定性差,可能存在不穩定組合體; 379+294~379+354段處于向斜軸部及F2斷層帶中,巖體結構為碎裂結構,地下水較活躍,為Ⅳ類圍巖,圍巖穩定評價為不穩定,局部可能產生坍落; 379+354~379+454段地表燧石條帶白云巖為弱風化巖,洞頂板以上有30~40m厚的微風化巖。本段位于向斜北東翼,受向斜構造的影響,巖體層間結合性較差,局部節理發育,地下水有可能局部富集,為Ⅲ類圍巖,圍巖穩定評價為穩定性差,可能存在不穩定組合體; 379+454~380+014段地表巖石即為弱風化巖,頂板以上微風化巖厚20~120m,巖體完整性好,地下水活動微弱,為Ⅱ類圍巖,圍巖評價為基本穩定,局部可能存在小型不穩定組合體,工程地質條件較好; 380+014~380+117段地表巖石即為弱風化,局部發育小規模破碎帶,節理發育但閉合,地下水活動微弱,為Ⅲ類圍巖。隧洞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s,相當于原地震基本烈度6度區,按6度設防,工程建筑物不進行抗震計算。
2 基于投資最優洞線方案比選
洞線I隧洞方案為崗頭隧洞于新建村東北穿越崗頭山,洞身長1300m,該隧洞進口段斷層節理發育,斷層破碎帶較寬,進出口均有較厚的覆蓋層,上覆圍巖薄,工程地質條件差,成洞困難;洞線II方案為避開不良地質段,將洞線西移300m,案隧洞主體長1650m,隧洞軸線走向NE33°50′10″,巖層走向NW280°~300°,洞線與巖層走向近乎垂直,有利于洞身圍巖穩定,隧洞進出口地面高程90.0~97.0m,山頂高程214~293m,洞身段地質為層狀巖體單一結構,巖性為燧石條帶白云巖,Ⅱ、Ⅲ類圍巖占隧洞總長的89%,巖體完整性好;方案主要技術經濟比較見表1。
基于投資最優考慮,由于洞線II方案主體工程投資減少4252萬元,最后被確定為推薦方案。
3 基于投資最優隧洞單、雙洞方案比選
隧洞設計流量125m3/s,加大流量150m3/s,洞身長1650m。經過水力計算,提出單、雙洞兩種方案,見圖1,經濟比較見表2。
(a)雙洞方案 (b)單洞方案
圖1 單雙洞線方案洞身斷面圖
表3 方案主要工程量對比
基于投資最優考慮,由于雙洞方案單洞線方案減少投資1138萬元,最后被確定為推薦方案。
4 基于投資最優洞底高程的確定
鑒于在隧洞上下游渠段內的設計水深只有4.5m,隧洞分配水頭值為0.345m,而隧洞需要的底寬為7.8m,不具備形成有壓隧洞的條件,采用無壓隧洞。根據工程類比和經濟分析,在Ⅱ、Ⅲ類圍巖中采用錨噴支護作為永久支護是經濟的。采用圓拱直墻型斷面,斷面單一,施工簡便,造價較低,故確定采用圓拱直墻型斷面。按照常規設計,洞底高程的縱向布置常采用上下游渠底高程連線,經水力計算斷面凈寬為9.3m×2,洞內設計水深4.38m,加大水深4.87m,斷面高寬比為0.84;對于洞底高程進理論分析和水工模型試驗,提出了洞底高程降低0.9m的布置方案,兩種比較方案主要工程數量對比見表3。洞底降低0.9m比洞底不降低節省投資669.1萬元,降低洞底方案明顯優于不降洞底方案,選為推薦方案。
5 結束語
隧洞設計過程中,在滿足結構設計要求的基礎上,始終堅持基于投資最優的原則確定各種方案,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可供同類工程設計參考。
參考文獻
[1]蔣勝波,劉剛.吉茶高速公路坡頭隧道設計方案比選[J].中外公路,2007(3).
[2]梁文灝,李國良.烏鞘嶺特長隧道方案設計[J].現代隧道技術,2004(2).
[3]梁文灝,劉培碩,李國良,劉 ,陳紹華.關角隧道設計方案比選[J].隧道建設,2007(4).
[4]張竹清.城際鐵路隧道平行下穿既有河道方案設計[J].鐵道標準設計,2012(1).
作者簡介:劉斌(1987-),男,漢族,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鐵路與公路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