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3-丙二醇(英文名1,3-propanediol)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為有機溶劑應用于油墨、印染、涂料、潤滑劑、抗凍劑等行業,還可用作藥物合成中間體。其最主要的用途是作為聚合物單體合成性能優異的高分子材料。
關鍵詞:1,3-丙二醇;離子交換;脫鹽
目前,1,3-丙二醇的生產方法主要有化學合成法和微生物發酵法兩種。其中化學合成法已經用于工業生產,而微生物發酵法因其選擇性高、操作條件溫和、原料是可再生的農產品——淀粉或植物油料等優點,是近些年來國內外研究的重點。
因1,3-丙二醇發酵液中含有大量有機鹽,所以1,3-丙二醇發酵液后提取的關鍵,是如何脫除發酵液中的高鹽分。采用離子交換法用于高鹽分1,3-丙二醇發酵液的脫鹽工藝,需要通過實驗室小試,驗證其技術工藝的可行性,目的是為1,3-丙二醇產品后提取脫鹽工藝提供替代技術可行性依據。
本次研究分別使用強酸型樹脂(SA)、弱酸型樹脂(WA)、強堿型樹脂(SB)、弱堿型樹脂(WB),對1,3-丙二醇發酵液進行了串聯連續脫鹽實驗,以摸索出合適的樹脂及工藝。
1 實驗材料
1.1 實驗材料和儀器
1.1.1 試驗裝置:自制的4個離子交換柱的四床脫鹽小試實驗裝置。
1.1.2 試驗器材
(1)離子交換樹脂,選用漂特萊(中國)有限公司提供下列型號樹脂:
強酸型樹脂型號:C150S
弱酸型樹脂型號:D113
強堿型樹脂型號:A510S
弱堿型樹脂型號:A130S
(2)再生劑:分析純HCl溶液、工業級NaOH溶液、純凈水。
(3)電導率儀、pH試紙、取樣離心管。
1.2 實驗料液: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轉化甘油為1,3-丙二醇的發酵液過濾澄清液。
2 實驗方法
2.1 樹脂的預處理:樹脂在裝柱前分別用酸(HCl)、堿(NaOH)浸泡,然后用純凈水清洗,陽樹脂洗至pH值在3-4之間,陰樹脂洗至pH在8-9之間,預處理完畢,待再生。
2.2 樹脂的初始再生:將預處理完的樹脂分別裝到相應的交換柱中。陽樹脂用4-5%的HCl順流再生1小時,然后用純凈水洗至pH值為3-4,再生好待用;陰樹脂用4-5%的NaOH再生,操作與陽樹脂相同,沖洗出水pH值為8-9之間。
2.3 脫鹽試驗
2.3.1 用強酸+弱酸+強堿+弱堿床組合除鹽系統做串聯動態試驗,測試各床的除鹽效果和該除鹽系統的合理性。
2.3.2 在四床串聯動態除鹽試驗的基礎上,進行不同床組合方案(酸、堿兩床組合)的除鹽系統的除鹽效果試驗,篩選除鹽床組合方案。
3 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3.1 串聯動態除鹽測試數據
進料電導率2300-2600μs/cm,樹脂裝料量5.5L,床深1500mm。各床樹脂再生、置換、淋洗完好。
除鹽系統:強酸+弱酸+強堿+弱堿四床連續動態串聯除鹽運行,各床出料電導率如表1:
表1
實驗結果:
(1)1號床樹脂運行100分鐘后失效。
(2)原液進料25L,4號床前15L混合液平均電導率1000?滋s/cm,符合產品電導率要求。
3.2 不同床組合方案(酸、堿兩床組合)的除鹽系統的除鹽試驗數據。
進料電導率25500-30000?s/cm,運行數據情況見表2:
表2
實驗結果:
(1)強酸+強堿組合除鹽效果較好,出料合格,但殘液較多,收率稍低。
(2)弱酸+弱堿組合樹脂失效周期較長,但產品不合格,且后期出現樹脂堵塞現象。
(3)弱酸+強堿組合樹脂失效周期也較長,但產品電導率較高,不符合產品要求。
(4)強酸+弱堿組合除鹽效果最好,且殘液較少,收率較高,但失效周期較短。
4 實驗結論
4.1 測試數據表明,離子交換法用于1,3-丙二醇發酵液的除鹽,具有技術可行性,可以作為發酵法生產1,3-丙二醇后提取脫鹽工藝。
4.2 經過不同床組合除鹽系統的試驗篩選,強酸(SA)和弱堿(WB)的床組合方案除鹽效果最佳,應為工業化首選方案。
4.3 樹脂床失效再生前反沖洗呈現樹脂床整體向柱上方浮起,樹脂層不易松散。工業化柱中樹脂層高1-3米,反沖洗設計空間應為層高的50-100%。
4.4 試驗過程中再生劑消耗量較大,因為是采用順流過量(倍量)再生,工業型可采用適量再生和逆流再生,可以降低再生劑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