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煤礦機電管理工作的開展為研究對象,分別從(1)提高工作人員素質與水平;(2)落實“包機制”;(3)突出管理重點;(4)計劃管理這四個方面入手,圍繞如何完善煤礦機電管理工作這一中心問題展開了較為詳細的分析與闡述,希望能夠引起各方工作人員的特別關注與重視。
關鍵詞:煤礦;機電管理;計劃管理
煤礦生產過程中,機電設備所占據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均極為突出。特別是在現代化技術蓬勃應用于煤礦生產作業實踐的背景下,機電設備的機械化水平同樣呈現出了顯著提升趨勢。為此,做好煤礦機電管理工作,可以說已成為保障煤礦機電設備運行質量與水平的關鍵。本文試針對以上問題做詳細分析與說明。
1 提高煤礦機電管理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
人是控制機電設備的最核心載體。為從根本上達到促進煤礦機電管理工作轉變與完善的目的,就需要以此為切入點,實現對煤礦機電管理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與水平的提升。在此過程當中,值得關注的措施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將現階段的招聘職工模式轉變為招聘“學生”模式,即新招聘員工需要至少經過1年的系統培訓,且通過考核之后,才能夠正式入礦并參加相應的機電管理工作。防止出現工作人員理論知識扎實,實際工作“一頭霧水”的問題,從而確保在崗工作人員技能的熟練度;(2)需要加大對在崗機電員工的培訓力度,將傳統意義上隨機且隨意的培訓轉變為強制性培訓,要求煤礦機電管理工作人員必須掌握專業的操作技能、規范標準以及安全保衛能力。特別是對于特種作業人員而言,需要對從業資格證的考取與檢驗方面加以特別關注,保障“一人一崗”、“一人一證”。
2 落實“包機制”提高煤礦機電設備的維護檢修質量
首先,“包機制”的根本在于:針對煤礦工作面所涉及到的所有機電設備,只要投入了正常的使用,就必須通過懸掛號牌的方式,明確各個特定機電設備所對應的包機人員。而在“包機制”作用之下,包機人員需要負責對煤礦機電設備的檢查、維修,以此保障機電設備外觀質量以及運行性能的完好性。還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對于生產管理工作部門而言,至少需要確保采區機電設備能夠具備4h/d的檢修工作時間。而對于主系統而言,至少需要保障相關機電設備能夠具備2h/d以上的檢修時間。以檢修的方式,確保機電設備能夠始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當中。不但如此,還需要在煤礦機電管理過程當中,重視對在線監測技術的應用,以狀態檢修的方式提高檢修質量,完善機電設備的運行可靠。
3 突出煤礦機電管理工作的重點
煤礦機電管理系統十分復雜,要想提高管理工作質量,就需要在管理工作的開展中,有步驟,有重點的落實各項工作。結合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來看,煤礦機電管理需要特別重視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重點:(1)需要確保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與可靠運行。機電管理工作實施過程當中,對于嚴重危及整個煤礦礦井生產安全的設備以及相關電氣設備,需要及時對其進行改造、更行與優化。同時,對于暫時無法達到安全生產標準的機電設備,需要采取分期改造的方式,逐步實現對此部分設備運行安全性及可靠性的提升目的;(2)需要確保煤礦幾點管理過程中對操作、維護以及修理環節工作的特別重視。以機電設備操作的規范化,防止出現運行故障;以積極且科學的維護,及時發現存在于機電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以及時且妥善的修理,針對機電設備存在的老化與磨損問題加以處理。
4 以計劃管理為手段,確保煤礦機電管理綜合平衡
如果將煤礦機電管理工作的開展視作一個整體的話,計劃管理就可以說是該整體的核心所在。各項機電業務活動的制定與執行,都需要以煤礦機電計劃管理為根據。對于煤礦企業而言,為最大限度的保障煤礦機電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水平,就需要按照年度、季度、月度的方式,落實相應的煤礦機電工作計劃。該工作計劃當中,主要需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煤礦機電設備的使用狀態;(2)煤礦機電設備所使用礦井的基本生產計劃;(2)煤礦企業在煤礦機電施工方面的技術力量等。為保障煤礦機電工作計劃能夠得到最為有效與妥善的落實,就需要煤礦企業構建一個與機電管理工作相對應的綜合協調與平衡機構。具體來說,礦井生產建設中需要組建專門的機電設備調度工作室,配合實踐經驗豐富的調度工作人員。這一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在于:負責對礦井生產建設過程中所使用機電設備工作狀態的全面調度與平衡。在此基礎之上,煤礦企業還需要健全同樣具備綜合平衡特性的工作制度,以定期組織例會的方式,匯集各方工作人員,對煤礦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態、工作性能、安全保障等多個方面的情況進行溝通與交流,并將其作為下一階段機電工作計劃的編制依據與保障。
5 結束語
通過本文以上分析不難發現:要做好煤礦機電管理工作,需要以人員為根本,以維護檢修為基礎,以突出重點為核心,以計劃管理為手段,匯集各方力量,結合煤礦企業實際情況,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之上,實現對機電設備運行質量的提升與發展。總而言之,本文針對有關煤礦機電管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相關問題做出了簡要分析與說明,希望能夠有助于后續研究與實踐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朱曙光,袁中良.淺析八個機電專業化管理小組機制促進煤礦機電發展[J].價值工程,2011,30(32):34.
[2]鐘曉明.淺談現代煤礦機電管理[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7):531.
[3]趙傳奇,張秋霞.煤礦機電事故的原因分析與技術管理策略分析[J].神州(下旬刊),2012,(8):179.
[4]朱建軍.煤礦機電技術管理的探索與實踐[C].//2008年煤礦高效、安全、潔凈開采機電一體化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