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洋經濟戰略作為浙江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普陀區的“漁”、“景”、“港”始終是舟山市的產業經濟發展重要的領頭羊,新形勢下,產業經濟地位受到挑戰,市域競爭格局變化。普陀區必須重新認識空間資源,轉變城市空間結構,適應浙江經濟轉型新要求。
關鍵詞:轉型;海島;空間戰略
1 背景:“后危機時代”的浙江經濟轉型
在世界經濟衰退和中國經濟深度回調的大背景下,2007-2009年連續三年浙江省GDP增速和工業產值增速落后于全國,浙江經濟遭遇重創。隨著各級政府刺激經濟財政的形成,“審批制”悄然回潮,央企在獲得貸款、項目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地位,通過并購、兼并財力陡然大增,壟斷程度提升。這一切,都與浙江模式以往路徑所倚重的方式——民有、民營——格格不入。
為改變浙江民營經濟發展長期累積的發展空間散、產業層次低、大項目少、企業規模小、增長后勁缺乏和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2009年,浙江省政府提出“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戰略 ;2010年3月浙江省被批準為我國唯一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試點?。?011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標志著海洋經濟戰略作為浙江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浙江經濟轉型探索走向多元。
2 普陀區的發展路徑及空間特征
普陀區位于舟山群島東南部,全國沿海要沖、舟山漁場中心。舟山市處于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東臨太平洋,是遠東國際航線要沖,也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深入太平洋的海上戰略支撐基地。
普陀區的 “漁”、“景”、“港”始終是舟山市的產業經濟發展重要的領頭羊。漁業經濟發展在舟山市具備重要地位,“八五”之前,舟山市始終是漁業經濟作為主導性產業,普陀區漁業經濟是引領全市的重要抓手。沈家門海鮮、普陀山寺廟、朱家尖海島是舟山市旅游金三角地區,在舟山市旅游中占據重要地位,旅游人群的集聚帶動旅游設施的集聚,星級酒店、農家樂、旅游集散中心等涵蓋從高端到大眾的一系列旅游產品,進一步增強了普陀的吸引力。“十五”期間,舟山工業起飛,船舶工業引領經濟起飛,普陀區依靠自身岸線資源和自身產業經濟基礎推動船舶工業快速崛起,船舶工業產值遠超周邊區縣,處于領先地位。
3 競爭格局變化、經濟挑戰增加
3.1 “漁、景、港”優勢地位受到挑戰
隨著各區縣產業經濟的崛起,普陀區競爭優勢變弱,傳統優勢產業地位下降。
“港”——船舶修造業被岱山超越。2009年以后,岱山縣憑借自身岸線資源和用地條件,逐步取代普陀在船舶修造業的領軍地位,實現產業總量的超越。而且,受到用地與岸線供給能力的限制,普陀區在未來的增量擴展也較為有限。
“漁”——水產加工業空間受限。普陀區漁業發展長期保持平穩增長的水平,產業組織模式還是采用圍繞中心漁港布局水產品加工業的模式。未來隨著南部城市帶的發展和城市功能板塊的進一步擴張,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空間就會受到限制。
“景”——旅游產品供給不足。普陀區現狀占據舟山市旅游第一的地位,但是其發展處于初級的地位,依托景點觀光與休閑,沒有進一步的產品開發,2001-2010年,游客增長350%,賓館床位數僅僅增長50%,旅游季節性過強,一定程度上限制賓館建設。普陀旅游轉型方向在于產品開發和接待設施完善。
3.2 舟山群島新區獲批,市域競爭格局變化
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建立浙江群島新區,國際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體的國家新區。舟山群島新區在市域層面提出“四島一城”的戰略目標——“國際物流島、自由貿易島、海洋產業島、國際休閑島、海上花園城”。
在全市新的空間布局中,全市產業發展格局為物流北上、海洋產業重心北上、城市居中和國際休閑居南。物流產業集中依托大小洋山,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海洋產業對于用地以及城鎮依托的要求,岱山以其豐富的可拓展用地,建成面向世界的國家級海洋產業開發區。
因此,盡管海洋產業曾經是普陀的重要發展方向,未來發展最大優勢地區是岱山而非普陀。普陀應當立足海上花園城和國際休閑島的建設,國際休閑產業在近期和長遠都是普陀的核心競爭力,普陀要緊緊抓住這個發展目標不放,不斷提升。海上花園城戰略作為吸引高端人群和高端產業的發展,對于舟山有戰略意義,普陀未來要立足這個定位,通過特色空間打造使之成為舟山本島魅力與活力中心所在。
4 普陀區發展空間戰略
4.1 空間結構——“一灣、一港、一城”
一灣:普陀灣。定位為依托海空門戶優勢和旅游生態資源的旅游及休閑娛樂區,舟山國際休閑島的主要載體。包括普陀本島東部及朱家尖南北側海灣地區,舟山國際休閑島功能的主要載體。通過豐富的濱海空間組織和功能活動組織成為城市活力和特色的核心地區。
一港:六橫港。定位為海洋工業主導的產業島群,立足生產服務的綜合新城。包括六橫島、佛渡島、涼譚島以及蝦峙島北部及周邊諸島,將成為普陀區參與舟山海洋產業塑造的重要功能板塊。
一城:中心城。定位為普陀行政、商業、現代服務業、文化中心,宜居生活區。包括沈家門、勾山、東港以及展茅地區。將成為未來普陀區面向國際開發,引領全市服務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區,展茅地區承接勾山產業退二進三,確保城區功能完整。
4.2 產業空間布局
普陀區未來的產業布局將形成四大片的布局結構。首先將圍繞六橫島為主中心,打造千億級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它將包括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配套產業區、生活服務區等功能共同構成;其次以朱家尖為中心,打造國際級海洋休閑旅游集群,它將由桃花島生態養生旅游、登步島休閑度假旅游、朱家尖國際旅游島、普陀山宗教主題旅游以及東極島海上休閑旅游組成;再次則是由小干-馬峙島為核心,打造形成未來舟山重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地;展茅地區則將重點成為傳統產業優化提升的地區。由此形成周邊島嶼南部“產業”北部“旅游”,本島南部生產性服務業北部產業提升的整體格局。
5 結束語
舟山群島新區獲批,是浙江省海洋經濟戰略的重要舉措。舟山群島新區規劃改變城市市域競爭格局,普陀區在全市的地位發生變化,部分產業經濟地位下降。這要求普陀重新審視核心資源競爭力,重新制定發展目標,轉變發展路徑。產業上關注海洋船舶與海洋工程的產城融合與技術創新,休閑旅游的國際化,漁業的特色化??臻g上關注全區整合,島城互動,形成三大板塊,重點關注普陀灣,使其成為未來普陀全新標志所在。
注釋:全省通過“四大”建設來培育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競爭力強的產業,推動經濟轉性升級,產業整體結構要從之前的輕型結構向重型化,技術高端化轉型。與此同時,全省提出建設培育14個產業集聚區,形成具有空間集聚規模優勢的空間組織模式,通過集中布局的大產業、大項目來改變過去生產力布局離散的問題,帶動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