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是我國主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建國以來,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可采的天然成過熟林比重逐年下降。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年森林采伐限額不斷降低,木材產量也在逐年削減,但近兩年還有些森工企業木材年產量仍然在10多萬立方米以上,對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是很大的。如何在森林采伐各個生產工序上最大程度的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達到青山常在,永續利用,是每個林業管理者、生產者肩負的重任。伐區清理作為森林采伐的一個主要環節,對保護伐后的森林生態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伐區清理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影響了采伐伐區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堅持生態優先,積極創新、探索伐區清理,是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國有林區;森林采伐;清理
1 伐區清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許多有價值的樹種被砍除
長期以來,森工企業形成了藤條、灌木以及小喬木砍除得越多、林分越清塘,清理質量越好的觀念。基層林場的清理人員分不清喬木、灌木等樹種,只要是小樹就作為清林對象進行大量砍除,造成了大部分伐區清理時樹木砍除過重,喬木樹種資源和有價值的藤本、灌木資源沒有得到有效保護[1]。
1.2 清塘林、陡坡、跳石塘清理不規范
有的林分在伐后是清塘林的,很多林場還進行大量砍除小喬木、灌木,造成了林分沒有或極少有下層木的分布。也有部分地區,在陡坡、跳石塘的伐區清理時,也進行砍除喬木、灌木和藤條,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植被較難恢復[2]。
1.3 靠近公路、溪流、農田的伐區清理方法不當
靠近公路、溪流、農田的伐區林緣處大部分地方沒有保留一定寬度不清林,起不到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止農民蠶食林地作用[3]。
2 產生問題的原因
2.1 沒有樹立生態優先的伐區清理意識
沒有認識到伐區清理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的重要生態意義;也沒有認識到伐區清理對減少伐后森林水土流失和保護水土資源的重要環境作用[5]。
2.2 重視程度不夠
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對伐區清理工作不重視,認為森林采伐清理是一個不重要的環節,致使伐區清理滯后于當前林業發展,遠遠不能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2.3 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到位
各企業沒有制定適合本地特點的伐區清理規定,還是采取幾十年一貫制的老辦法、老模式進行清林。對如何保留喬木樹種資源和有利用價值的藤本、灌木資源沒有明確規定,對伐區內特殊地段的清理更沒有詳細規定,造成各基層單位和清理人員無法準確掌握標準,不知如何進行操作[6]。
3 伐區清理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樹立生態優先的現代林業理念
我國林業正經歷著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的快速發展時期。森林采伐經營和管理單位要樹立“生態第一”的觀念,一切從建立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為主,將保護、利用和發展森林資源列入同等重要地位。要認識到森林采伐中伐區清理的重要作用,在清理中保留好喬木樹種資源和有利用價值的藤本、灌木資源,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生態意義;要認識到當前全球性氣候異常變暖、洪澇災害頻發、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森林質量不高、可采資源總量下降的現狀;更要認識到伐區清理能夠最大程度減少伐后森林的水土流失,保護國土安全的重要作用。
3.2 制定適合本地區特點的伐區清理規定
我國的重點國有林區大部分伐區已進行了二次或三次采伐。以前采伐的伐區清林過重,很多伐區內幼苗、幼樹、小喬木、灌木保存量少。由于當前農村經濟的迅猛發展,林內放養牲畜規模越來越大,對林區的幼苗、幼樹、灌木和小喬木破壞極大。比如吉林省紅石林業局帽山和東興兩個林場,由于大量放牧造成大部分林班內幼苗、幼樹極少,灌木和小喬木更為稀少,形成了大面積的單層林。解決這些突出的問題,保護有價值的植物資源,需要我們(監督與管理部門)積極創新,探索出適合本地區特點的伐區清理方法,適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伐區清理規定,充分發揮伐區清理對伐后森林生態環境所起的重要作用。
3.3 做好伐區清理,需要明確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3.1 伐后清理要把保留幼苗、幼樹放在首位,要明確規定需保留的樹種資源。保留的樹種不要只保留珍貴樹種,對于那些鄉土樹種,以及所有的喬木樹種,都應列為保留的范圍,使伐后林分形成復層異齡林;同時,要詳細規定具體哪些有價值的灌木、藤條需要嚴格保留,便于林下綜合開發利用野生植物資源。應該使伐區清理人員明確哪些樹種應保留,哪些灌木需要砍除,避免不分樹種隨意砍除,破壞幼苗、幼樹。
3.3.2 對清塘林、半鬧瞎塘林和鬧瞎塘林要做具體規定。清塘林可以不清,保留一切植物資源,盡快使林分重新茂密起來;半鬧瞎塘林可以采取少清或不清,砍除的對象應是沒有價值的小灌木;鬧瞎塘林應采取少清,對影響目的樹種生長的沒有價值的灌木砍除。通過這些具體規定可以使清理人員知道砍除灌木的數量,避免了不管什么樣的林相,都隨意砍除灌木。
3.3.3 對靠近公路、溪流、農田的伐區清理時,要留出一定寬度的保留帶,不進行任何清理。靠近公路、溪流的伐區留出保留帶可以減少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靠近農田的伐區留出保留帶可以防止農民擴邊展沿蠶食林地,有效地減少國有林地的流失。
3.3.4 對陡坡、跳石塘的清理,應遵循其原有生態狀態予以保留,促使其盡快恢復森林的多種效益。
3.3.5 做好集材道的簡易擋水壩。應該根據坡度大小設立擋水壩,間距宜隨坡度、雨量的增加而減少,在變坡點或山腳處宜做排水引流溝,便于集材道的水向兩側排出,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森林采伐造成水土沖刷,給植被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
伐區清理對盡快恢復森林和發揮森林多種效益所起的作用,已經得到各級領導和森工企業的重視。吉林省紅石國有林管理分局和紅石林業分公司就聯合下發了《紅石林區伐區清理暫行規定》,明確了伐區清理的原則和標準。新規定出臺以來,各林場在伐區清理方面有了質的變化,喬木樹種資源和有價值的藤本、灌木得到了有效保護;不需要清林的跳石塘、陡坡地段和大天窗以及清塘林分的植被保留完整;伐區保留的幼樹、幼苗比以前明顯增加。不僅降低了伐區清理的工作強度,節約了生產成本,還有效地保護了后備森林資源。
綜上所述,按照現代林業的發展要求,在伐區清理上制定并實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森林采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利于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有利于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樊冬溫,杜鵬東,劉明剛,楊雪峰,吳英良.關于天然林采伐工程與跡地生態系統恢復的探討[J].森林工程,2009,(06):22-24+36.
[2]李學友,張新玲,王立海.森林采伐作業對森林微環境的主要影響[J].森林工程,2010,(04):11-13.
[3]趙曜,趙塵.生態效率評價應用于工業人工林采伐的探討[J].森林工程,2010,(06):47-49.
[4]董希斌,朱玉杰,胡建偉,安景瑞,韓玉華.森林采伐與森林生態關系的研究[J].森林工程,1997,(01):7-9.
[5]栗田奎,謝常豐.森林采伐與森林可持續發展[J].森林工程,2003,(01):3-4.
[6]樊冬溫,楊雪峰,李應珍,莊巖,劉瑞林.基于森林工程生態系統作用的撫育采伐工程設計審核的探討[J].森林工程,2011,(06):65-68.
作者簡介:謝振(1971-),男,吉林樺甸市人。營林助理工程師。現任職于吉林省紅石國有林管理分局,主要從事森林培育,林木采伐等森林資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