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將著手描繪新一輪“耕海牧漁”藍圖,優化海洋經濟布局,突出海峽、海灣、海島優勢,將海岸帶打造成具有競爭力的海峽藍色產業帶。
福建是繼魯粵浙后,第4個跨入全國海洋經濟試點的省份。按照計劃時間表,2013年福建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將全面啟動,2015年基本建立現代海洋產業體系,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經濟強省。
2012年福建省海洋生產總值達5220億元,增長18.1%,占全省GDP的26.5%,總量保持全國第5位,增幅名列全國前茅。根據發展目標,到2015年,福建全省海洋生產總值要達到7300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8%以上。至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經濟強省。
“掘金”海洋特色產業
“掘金”海洋經濟,產業是關鍵。根據《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未來福建省將重點發展海洋生物與醫藥產業、郵輪游艇產業、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現代港口物流產業、海洋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現代海洋漁業產業等六大海洋特色產業。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六大產業已有一定基礎,大部分屬于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現代服務業,目前年增幅都在20%以上。
當前,福建正著力依托重點開發區域,加快培育海洋特色產業園、海洋龍頭企業、海峽藍色硅谷、自主高端品牌、科技創新平臺等發展載體,促進現代海洋產業集聚發展。預計到2015年,六大特色產業增加值預計可達3800億元,占海洋主要產業增加值的85%,并由此帶動海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形成強勁的海洋經濟發展后勁。
另一方面,科技興海是未來海洋產業發展的關鍵點。近年來,福建省充分發揮國家海洋三所、廈門大學、海洋學院等海洋科研教育機構的智庫作用,以實施重大海洋科技項目為載體,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研制出高純度河豚毒素產業化開發等高新技術成果,涌現出詔安潤科、廈門藍灣、石獅華寶等規模化海洋高新企業。
與此同時,福建省注重有效整合海洋科技優勢資源,初步形成廈門、福州兩個海洋科技發展中心,集聚海洋科技發展合力,科技進步對福建省海洋經濟貢獻率達到59%。
打造現代船舶產業
作為福建省的主要造船聚集地,福州市、寧德市和廈門市在打造現代船舶產業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福州市加快建設以福建華東船廠有限公司、福建冠海造船工業有限公司、福建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羅源灣船舶產業集群,并規劃建設粗蘆島船舶工業園,努力打造現代船舶產業鏈。
寧德市賽江兩岸,有40家船廠星羅棋布,與造船相關的企業更是多達600多家,是我國重要的民營船舶修造聚集區。寧德市在其出臺的《關于扶持船舶工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十二五”期間,該市將以扶持下白石兩半島、沙埕灣及賽江兩岸初具生產規模的船舶修造基地、龍頭骨干企業和建設項目為主,兼顧漳灣、東沖半島等通過評估論證符合條件或經審批在建的船舶項目,推動船舶制造等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打造海洋經濟強市的目標。
據了解,包括船舶制造在內的臨海工業產值約占廈門市海洋經濟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廈門通過海陸經濟聯動、縱向拓展空間來實現產業鏈的延伸,推進以石化、船舶修造為重點的臨港工業區建設,培育船舶配套、分段制造、船舶物資流通、船舶設計等產業鏈,如發揮在海洋裝備新材料研發中的優勢,大力開展海洋艦船防腐材料的研制及應用工作。
啟動濱海旅游盛宴
福建濱海旅游也持續升溫,客源市場漸趨多元,2012年實現增加值453億元,約占海洋經濟主要產業增加值總量的23%,在海洋主要產業中比重僅次于海洋漁業。
近年來,廈門市規劃并啟動了海滄游艇制造基地、翔安游艇產業制造集中區、五緣灣游艇展銷中心、香山游艇會所、東坑灣游艇會所等建設項目。該市目前有11家游艇制造企業、14家配套企業和12家貿易商。據估算,廈門市游艇產業鏈條的年產值已達30多億元,其中游艇制造產值超過5億元。
漳州市也在積極發展游艇產業。據介紹,其游艇產業和海洋裝備機械制造業都有一定基礎,發展潛能較大。目前,首鋼已啟動在漳州隆教灣投資200億元人民幣的計劃,將以游艇產業為核心,建設濱海旅游綜合項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