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胞胎一般可分為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兩類。全世界雙胞胎平均出生率為1:89。全球每250個新生兒中就會出現1對同卵雙胞胎。由于基因的接近和生活環境的相同,同卵雙胞胎會呈現出很多的相似之處。與同卵雙胞胎不同,異卵雙胞胎是由不同的受精卵發育而成的,他們的相似程度與其他非雙生的兄弟姐妹一樣,因為他們只擁有50%的相同基因。
迷人的心靈感應
很多雙胞胎的生活經歷都會有相似的地方,因此有人認為雙胞胎是有心靈感應的。
在英國約克郡有這樣一對雙胞胎,她們的外貌、性格、思維、行為方式和愛好都完全相同。她們總是異口同聲地表達感情,而且聲調都一樣,甚至她們說話打手勢時手所指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兩人走路的時候,手和腳的動作也完全相同。
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對雙胞胎兄弟的經歷更讓人驚嘆。
這對雙胞胎兄弟出生以后就分別被兩個陌生家庭收養,但是巧合卻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兩兄弟在被收養以后,都被取名為吉姆,不過這只是巧合的開始。
隨著時間推移,兩個吉姆都長大了,都生下了兒子并取名為詹姆士·艾倫。到此,巧合并未結束,后來他們都和妻子離婚,又都和名叫貝蒂的女人再婚,兩家又都養了一條名叫托伊的寵物狗。最后,在分別了39年后,這兩個名叫吉姆·劉易斯和吉姆·斯普林格的雙胞胎終于團聚。
有研究者指出,所謂的“心靈感應”一般都發生在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雙胞胎之間。這表明,這一現象的發生是與基因的相似程度直接相關的。
在日常生活中,雙胞胎考試分數相同往往被當作“心靈感應”的確鑿證據。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如在2001年的全國高考中,江蘇揚中市的童茳、童葶孿生姐妹雙雙獲得600分的好成績。2004年上海卷高考中,雙胞胎姐妹陳修文、陳修明也考出了“雙胞胎”分數479分。更令人稱奇的是,她們的單科成績也非常接近。可是,雙胞胎在高考中考出相同的分數,能夠證明“心靈感應”的存在嗎? 每年高考,全國分數相同的考生數以千計乃至萬計,所以雙胞胎分數相同的情況也并不稀奇。同卵雙胞胎完全相同的基因決定了他們擁有相同的腦神經蛋白質結構,因此,如果后天所受的教育及家庭、生長環境一樣,他們在思維活動中做出同樣的選擇是非常正常的。
同時,根據國外對雙胞胎智力進行的研究,在同父母的兄弟姐妹間、異卵雙胞胎和同卵雙胞胎之間,都存在智力因素的接近性。而同卵雙胞胎間的智力相似性最高,比異卵雙胞胎平均要高出25個百分點。從已有的遺傳學知識可知,由于基因相同,同卵雙胞胎的智力水平、思維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步驟都很相似,當他們面對同樣的考試環境和考題時,就很有可能選擇同樣的解題方法甚至出現同樣的錯誤。這種現象并不是所謂的“心靈感應”,也不能簡單地概括為巧合。
雙胞胎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息息相通也經常被人們用“心靈感應”來解釋。同卵雙胞胎同時生病的情況十分常見。但是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雙胞胎(特別是同卵雙胞胎)的生理周期(包括智力周期、體力周期、情緒周期)較為一致。在遇到氣候變化或其他的環境因素改變時,他們的身體會做出相同的反應。歷史上甚至有雙胞胎在睡夢中因心臟病同時發作而死亡的記錄。因為有一些疾病,如某類心臟病引發猝死完全取決于一種遺傳基因。
此外,很多雙胞胎都有這樣的經歷:二人雖然身處異地,可是他們的情緒狀況卻常常很相似。有些時候,連他們自己都會懷疑是不是他們之間真的有“心靈感應”。其實這只是因為他們情緒周期的高潮和低谷總是同時到來。但如果雙胞胎中的一人得知另一個人情緒低落或者高昂,一般會很快受到對方情緒的感染,這一點更容易從心理角度來理解。
當然,生命的很多奧秘人類還不能夠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我們還無法理解。正如人類基因之父克里克所說,科學對一切未知的東西并不輕易否定。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仍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心靈感應”的存在。
性格后期或“分道揚鑣”
正如任何一個擁有雙胞胎孩子的父母所能觀察到的那樣,同樣的生活環境下,同卵雙胞胎的孩子可能會發展出完全不同的個性。最新的研究發現,這可能在于個人的生活經驗和大腦發育之間微妙的相互作用。
來自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再生治療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實驗發現,即便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由于對環境探索程度的不同,小鼠性格也會不同。同樣,成年小鼠對環境探索程度的不同,性格也會發生不同的改變。
研究人員將40只4周大的雌性近交系小鼠養在一個充滿玩具、有很多管道的復雜環境中,讓它們隨意地跑來跑去。研究者用無線電轉發器對小鼠的身體活動連同腦部活動進行跟蹤。3個月之后,這些小鼠發展出了非常不同的性格,有的活潑好動,不斷探尋生活環境中新的領域,有的則安靜羞澀,只喜歡停留在較小的領域。
研究者通過比較分析小鼠的行為和大腦海馬區域新生的神經元發現:對生活領域的探究范圍越徹底的小鼠,其大腦海馬區域新生的神經元越多,而這類神經元的功能是有利于個體靈活的應對復雜的生存環境。
研究人員建立了小鼠的探索行為與海馬中的新神經元的誕生之間的直接相關性。具體地說,有更大探索區域的小鼠也會長出更多的神經元,因為在更大面積的環境下活動的動物,將面臨更多的認知挑戰,從而刺激產生更多的神經元。
為什么這些小鼠會表現出不同的探索行為呢?研究人員指出,即使是近交系小鼠也不可能達到基因型完全相同,仍會有表觀遺傳學上的微小差異、基因組單核苷酸多態性和某些基因的隨機差異表達等。同樣,同卵雙胞胎也會有以上這些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是造成這40只小鼠對環境探索能力不同的原因。而個體行為上的小小差異會隨著時間一點點累計,正如人類的同卵雙胞胎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不同,發展越來越多的個性。
這一發現證明了大腦可通過與個體所處環境的互動而被塑造,而在成年時新神經元的生長可促使個性特質的形成,即使是在基因等同的個體中也是這樣。這一研究不僅揭示了環境對性格塑造的作用,更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后期矯正、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為研究不同的個性可源自不同的生活經歷的這一課題提供了一種動物模型。
探秘多胞胎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已不再占領人們的思想陣地,然而,當您成為多胞胎的母親時,您的喜悅心情仍然是可想而知的。多胞胎的誕生在為科學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機會的同時,也為擁有多胞胎的家庭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雙胞胎的概率相對要多一些,而三胞胎以上,則相當少見了。由于多胞胎的概率極低,因此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醫院對此極為重視。為了讓新生兒有較高的存活率,醫生采取了許多細致周到的應急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盡管醫護水平不斷提高,但多胞胎仍然面臨著早產的危險,這個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現在,新生兒中雙胞胎的比率達到了1/38,三胞胎也達到了1/1300。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夫婦發現自己加入了“多胞胎俱樂部”。對那些飽受不育痛苦折磨的夫婦來說,這也許讓她們羨慕之極。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多胞胎的父母有著更多的煩惱,除了洗尿布之外,為了照顧多個嬰兒,他們要付出無數個不眠之夜。
有的婦女為什么會生多胞胎,這還得從受精卵說起。如果受精卵分裂成兩個,并且各自發育生長,就會形成兩個胎兒,這叫“一卵雙胎”。孿生胎兒不僅性別、血型和遺傳基因都相同,而且連外貌也很難區別。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婦女卵巢一次同時排出兩個卵子,并且分別與精子結合,形成兩個受精卵。這樣,兩個胎兒的外貌可能并不那么相像,性別也不一定相同,可能是一男一女,俗稱“龍鳳胎”。三胞胎、四胞胎的形成也是同樣道理。
在人群中,雙胞胎和多胞胎占的比例很小,大約在80個胎兒中出現一對雙胞胎,而三胞胎為6400個胎兒中才有一例。
雙胞胎之鄉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縣是世界上最大的雙胞胎之鄉。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北回歸線恰好從縣城中心穿過。在墨江,雙胞胎和植物、果實雙胞孿生的現象突出,因此這里也被稱為“雙胞胎之鄉”。
雙胞胎是人類生殖繁衍中的一種特殊生理現象,在人群中的自然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而北回歸線上的墨江縣總人口36萬人,竟有千余對雙胞胎,特別是在該縣境內的河西村,雙胞胎的比例遠遠超過4%。
從2005年起,每年的5月1日~3日墨江都會舉行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節。
對于墨江縣的雙胞胎現象,至今仍沒有一個確切的解釋。當地一位哈尼族老人介紹,河西村有一口神秘的雙胞胎井,當地很多夫妻喝下該井水后都產下了雙胞胎。而據傳能令人產下雙胞胎的雙胞井、雙胞石床、雙胞屋就圍繞在該縣境內的北回歸線附近,吸引了海內外的眾多游客的拜訪。有關專家稱,此類現象可能與當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遺傳基因有關,但具體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