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煤中全硫的兩種測定方法:艾士卡法和氧彈燃燒后滴定法進行分析討論。
關鍵詞:煤中硫含量;艾氏卡法;氧彈燃燒后滴定法
1 前言
在自然界中,煤中硫的賦存狀態為有機硫和無機硫,而無機硫又包括黃鐵礦硫及硫酸鹽硫,煤中的硫以黃鐵礦硫和有機硫為主,硫酸鹽硫的含量很少,所以對其研究也比較少。而煤中硫含量的測定是除了發熱量、灰分和揮發分以外的一個重要指標。
但是在生產中,硫是一種有害元素,含硫量高的煤在供應管道燃燒、氣化或煉焦使用時,都會給生產帶來很大的危害,不僅會嚴重地腐蝕生產中的鍋爐管道,也會使大氣環境遭到嚴重的污染,形成自然界的污染殺手——酸雨,因此,為了有效而經濟地利用和控制煤炭資源,我們必須對煤炭中的硫含量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控制。
當前,在國家標準規定的煤中全硫的測定方法有三種,即:重量法(艾氏卡法)、高溫燃燒中和法(雙管和單管定硫儀)和庫侖滴定法(智能定硫儀)。這三種方法當中,重量法不需要專門的儀器設備,測定結果準確度高、且重現性好,所以將其作為國家標準當中的仲裁方法,但其缺點是操作煩瑣、費時;而高溫燃燒中和法和庫侖滴定法的速度快,結果都能夠達到國家的標準要求,但是卻必須要購買專門的儀器設備方能有效地進行測定。
因此,根據實際需要,我們設計了一種氧彈燃燒后滴定法,并且通過在我們實驗室進行了一系列的比對試驗和應用,結果都比較令人滿意。而此方法的優點是結果準確,快速便捷,操作簡單易于掌握。而且實驗室不需另購儀器設備和專門單獨設計操作室,就能開展檢驗工作。
2 煤中全硫測定方法原理和主要反應
2.1 艾士卡法的測定原理和主要反應
將煤樣與艾士卡試劑混合灼燒后,使其煤中硫反應生成硫酸鹽,然后滴加氯化鋇,使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再根據硫酸鋇的質量來計算出煤中全硫的含量。
主要反應為:
2.2 氧彈燃燒后滴定法的測定原理
煤中的硫在測定發熱量的氧彈中燃燒,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被過量的無水碳酸鈉溶液吸收,然后用鹽酸標準溶液來進行滴定,所求得為煤中硫的含量。
3 實驗步驟
3.1 艾士卡法
3.1.1 在30mL瓷坩鍋中稱取質量比為2:1的化學純輕質氧化鎂與化學純無水碳酸鈉,混勻,并將其研細至粒度小于0.2mm。然后稱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氣干燥煤樣1g和2g的艾氏劑,仔細混合均勻,再用1g艾氏劑覆蓋在煤樣之上,將其移入馬弗爐中,在1至2小時內從室溫逐漸加熱到800℃~850℃,并在該溫度下加熱1至2h。
3.1.2待完全燃燒反應和冷卻之后,將灼燒物移入400mL燒杯中,用熱水洗凈,再加入100mL~150mL熱蒸餾水,充分攪拌。
3.1.3 用中速定性濾紙將灼燒物以傾瀉法過濾,并小心將殘渣轉移到濾紙中,再用熱水仔細沖洗不少于10次,使洗液的最終用水體積不超過300mL。
3.1.4 滴加甲基橙指示劑2-3滴到濾液中,并用鹽酸中和,使其呈酸性(pH約為1~2),其目的是消除碳酸根離子的影響。
3.1.5 將溶液煮至沸騰后,滴加氯化鋇溶液10mL,并在微沸狀況下保持兩小時,使其生成硫酸根沉淀。
3.1.6 待溶液冷卻或靜置過夜后,用無灰定量濾紙過濾,并用熱水沖洗至無氯離子為止。
3.1.7 將沉淀連同濾紙轉移到已經恒重的瓷坩堝中,先在電爐上低溫灰化后,再將其轉移到800℃~850℃的馬弗爐中,灼燒20-40min,然后冷卻至室溫稱量。
3.1.8 計算公式
St,ad=■×100
式中:m1-生成硫酸鋇的質量,g;m2-空白硫酸鋇的質量,g;0.1374-硫酸鋇換算成硫的校正系數;m-試樣的質量,g。
3.2 氧彈燃燒后滴定法
3.2.1準確加入0.1mol/L的無水碳酸鈉溶液20mL于氧彈中,并按照長沙5E-AC自動量熱儀的說明進行操作。
3.2.2待反應完全后,先搖勻氧彈,使氧彈內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被無水碳酸鈉溶液完全吸收。
3.2.3再把氧彈中的液體仔細地以傾瀉法轉移到250mL錐形瓶中,然后再用80mL蒸餾水沖洗氧彈三次,并將洗液也一起轉移到錐形瓶中。
3.2.4最后再加入3滴含量為0.5%的溴甲酚綠+甲基紅混合指示劑,用0.05mol/L的鹽酸標準溶液進行滴定,同時進行空白試驗。
3.2.5計算煤中硫含量的公式:
X=■×100
V0:空白消耗鹽酸溶液的體積,mL;V1:樣品消耗鹽酸溶液的體積,mL;C:鹽酸溶液的濃度,mol/L;m:試樣的質量,g。
3.3驗證試驗
3.3.1氧彈燃燒后滴定法的重復性試驗
表1不同含硫量的煤的測定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硫含量在低濃度時的標準偏差是0.023;中濃度是的標準偏差是0.039,高濃度是0.047,因此在測定中低硫含量的煤時,該方法的重復性較好,精密度高,能夠滿足實驗要求。
3.3.2方法對照試驗
表2與艾士卡法(重量法)的對比試驗
從表2可以看出,氧彈燃燒后滴定法與艾士卡法的測定結果的誤差并不大,穩定性較好,其結果比較吻合,而且準確度能滿足要求,可以滿足分析要求。
4結果討論與分析
4.1從實驗步驟來看,利用艾士卡法測定煤中硫含量,其過程比較繁瑣,需要兩天才能分析完成,而且實驗中每個步驟有失誤就會使結果偏差很大;而氧彈燃燒后滴定法則能在半小時左右就能快速地分析完成,并且實驗操作過程比較簡單。
4.2從反應原理來看,艾士卡法能夠將煤中的各種形態硫全部轉化為硫酸鹽,而生成的硫酸鹽與沉淀劑氯化鋇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再根據硫酸鋇的質量計算煤中全硫的含量;而氧彈燃燒后滴定法對煤中的部分硫酸鹽形式的硫的轉化不夠完全,將導致分析結果會有所偏低。
5結束語
5.1艾士卡法對含量高的硫的煤的測定比氧彈燃燒后滴定法的準確度高,反應完全,重現性好,是仲裁方法;
5.2艾士卡法的操作步驟過于繁瑣,分析時間較長;
5.3氧彈燃燒后滴定法操作步驟比較簡單,分析時間較短;
5.4在測定中低硫含量的煤時,采用氧彈燃燒后滴定法,分析結果的準確度能夠滿足要求,而且能大大縮短分析時間,簡化操作步驟,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馬惠芬,陶仙水.煤中全硫的測定方法-論艾士卡法和庫侖法[J].山西冶金,2005,99(3):49.
[2]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GB/T214-2007煤中全硫的測定[S].2007.
[3]郭丹丹.淺析艾士卡法測定煤中全硫的影響因素[J].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2011,9(6):96.
[4]陳世泰.氧彈燃燒后滴定法快速測定煤中硫[J].化工質量,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