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略鋼煉鐵分廠1#高爐上料系統料車卷揚、料車料斗、氣動閘門稱量斗、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的改造,上料速度由原來每小時上6.4批料提高到8.3批料,上料速度大大提高,解決了1#高爐上料速度慢的問題,消除了低料線給高爐造成的影響。
關鍵詞:高爐;上料速度;料線
1 前言
略鋼煉鐵1#高爐容積400m3,于2008年6月12日建成投運,是在原150m3高爐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上料系統改造也是在原料倉基礎上增加了四個東西燒結礦倉,斜橋雙料車上料。根據當時原燃料水平,1#高爐設計利用系數2.80t/m3.d,每天所需燒結礦約2200t,料速按平均6.4批/小時設計,礦批重15t左右,稱量斗和料車容積均為2.8m3。近幾年,通過實施精料方針,狠抓原燃料管理,1#高爐得到強化,爐況穩定性得到提高,產量大幅增長,利用系數超過2.90t/m3.d。高爐強化后常因一些設備小故障或打掃料坑衛生導致慢風操作,上料速度慢的問題成為高爐強化冶煉的瓶頸。
2 1#高爐上料系統存在的問題
2.1 稱量斗、料車容積小。1#高爐稱量斗和料車容積為2.8m3,每一車只能上礦5.4t,每車料上焦炭1.7t。每批料為14.2t,每小時上6.4批料, 每小時也就35車料,即每小時只能上90.8t,每天最多只能上2181t,這樣的運力遠遠不能滿足1#高爐的生產。
2.2 裝料速度慢。從料車到料坑的信號到位后發指令,稱量斗的電液動推桿啟動,到稱量斗全開,這個過程需要6~7秒,放完料延時5秒后到稱量斗閥門關上,整個過程約需42秒。
2.3 料車在斜橋上運行速度慢。料車從裝滿料后啟動,經過一級加速、二級加速和高速運行后,再到二級減速、一級減速運動,再到停車倒料,完成這個過程大約52秒時間。料車運行時間長,無法做到快速趕料線。
2.4 1#爐槽下由于受地理環境影響,8#皮帶中心距19米,而9#中心距45米,上料速度快慢不一樣,程序上只能以9#皮帶運行時間來設定。
3 1#高爐上料系統的改造
通過對現場的仔細觀察和精確計算,制定了1#高爐上料系統改造方案。
3.1 加大料車、稱量斗容積,提高單車上料能力。
3.1.1 加大上料小車容積。上料小車有效容積由原來2.8m3加大到3.2m3。限制料車容積增大的因素有三個,一是上料主卷揚電機平臺橫梁與上料斜橋的垂直距離,該距離限制著料車的高度;二是上料主卷揚電機。上料小車提升卷揚的變頻電機(160KW)經過核算每車在加速段能拉6.5t,單車重量受到限制;三是斜橋軌道。受料坑和爐頂天輪中心線限制,外側軌道無法移動,內側軌道移動距離有限。通過綜合計算,確定料車容積3.2m3。料車寬度增加后,輪距增加,確保外側軌道不動,將中間軌道拆除,重新安裝兩根軌道,滿足3.2m3料車前后輪距的要求。改造后,每車增加近1噸的燒結礦,提升了料車上料的能力。
3.1.2 加大稱量斗容積。1#高爐上料稱量斗原來設計的是2.8m3,通過現場觀察,只能通過增加高度的方法來解決問題,6個稱量斗高度只能增高200mm,即容積增加1.9×1.45×0.2=0.551m3,稱量斗容積可達到3.351m3。由于振動篩距稱量斗高度較近,加高稱量斗的同時振動篩也要相應加高,順延將篩子上邊的倉口漏斗要取掉200mm。經對稱量斗、振篩、返礦漏斗和收料斗等改造,達到了加大稱量都容積的目的。
3.2 加快裝料速度,提升上料能力。
3.2.1 加快放料速度。1#高爐原設計稱量斗的底閘閥采用電液推桿驅動,型號DYTC-7000Ⅲ-300AC-XX型,行程280mm,每次開啟時間很約需要6-7秒鐘時間,有時因為料斗卡料打開時間還更長,影響了上料速度。公司目前氮氣能力充足,我們利用氣缸開關速度快的特點,用氮氣做動力將電液推桿驅動改成氣動驅動。原理圖如圖1。
由于氣動控制的速度快,打開只需1秒時間,與改造前相比,一開一關就節約12秒時間。通過計算選用氣缸的大小和行程,按電液推桿4000N推力、氣體壓力最低為0.4MPa來計算氣缸的缸徑和桿徑,選缸徑為125mm缸,F=PxS=4626N,大于4000N力。同時選用二位五通電磁閥控制氣缸開關,電磁閥短脈沖電流信號,電磁閥發熱少,同時具有斷電保持功能,保證了氣缸閥門的安全。氣缸能把稱量斗快速打開,放料時間由原來的42秒縮短到28秒,為上料節約了時間,提升了上料能力。
3.2.2 加快放料速度。料車到爐頂后,料裝在爐頂固定受料斗里,放料時打開放散閥門--松開上密夾緊--打開上密封閥--打開柱塞閥門,然后打開均壓閥門--下密封閥門打開--節流閥門打開放料。完成上述一個過程,需5個油缸動作一次。經對液壓站相應節流閥的調整,每個油缸加快2秒,5個油缸就為上料節約了10秒。
3.2.3 縮短設備開關和啟動的延時。設備開關啟動放料都有延時,這是因為設備自動運行中的聯鎖,解決信號、皮帶撒料、漏斗撒料等的問題。自動化控制上對設備的每一次開關、啟動、放料等延時進行優化,減少了這些延時,加快了上料速度。
3.3 電器控制上加快料車運行速度,解決上料能力。1#高爐上料小車原來從料坑啟動,加速后高速運行一段時間,然后減速,再到停車,即是從爐底到爐頂這個過程需要52秒鐘時間,由自動化控制通過調節變頻器的參數,把個時間由52秒鐘減少到40秒鐘,上料小車運行速度得到提高,提高了上料能力。
3.4 調整爐頂受料斗自動控制程序,確定提前打開時間,增加上料的批數。通過嚴密的觀察和計算,在每半批料的最后一車上行至10秒時,程序自動打開放散閥、上密、擋料閥等設備,開始往料罐裝料,在受料斗放空時間35秒時最后一車料也順利裝進料罐。同時,在最后一車到爐頂的信號一到,且受料斗放空倒計時運行到18秒時,下半批的第一車開始上行,料車上行至爐頂第一減速點時擋料閥已經關到位,這樣既大大提高了上料速度,同時也不影響自動化對上料批數的計算。
3.5 自動控制槽下8#、9#皮帶上各稱量斗的料到裝入料車的時間,提高裝料速度。1#爐槽下由于受地理環境影響,8#、9#皮帶相對應的稱量斗的遠近有很大的差距,最近的稱量斗需要8秒延時,最遠的需要40秒延時。為了讓每個稱量斗的料都能全部裝進料車,即相應的皮帶上不剩料,通過對每個稱量斗放空料且閘門關到位后,皮帶上的料要用多長時間全部進入料車進行嚴格的掐時,自動化系統對每個稱量斗及相對應的皮帶做了合適的延時,使每個稱量斗的延時各不相同,從而大大節約了上料時間。同時對8#皮帶進行提速,將電動滾筒帶速由原來的1.25m/S提高到2m/S,每車料將節約8秒的上料時間。
4 改造完成的后果。2012年4月份,分廠機械、自控、工藝口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1#高爐上料小車從料坑裝料到爐頂倒料加延時用時84秒鐘,在上料過程中可以備料。原來每小時上35車料,現在增加到42車料,每小時約8.3批料,效果顯著。
5 結束語
通過對1#高爐上料系統的改造,每小時可以上8.3批料,上料速度得到提高,解決了長期以來1#高爐因上料速度慢、低料線而影響1#高爐強化冶煉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機械手冊.
[2]上料主卷揚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