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一個音樂門外漢在回憶起童年的音樂記憶時,總會首先記起學校里的第一堂音樂課,我也不例外。在那個初秋的微涼清晨,第一次走進幼兒園教室的我對一切都感到陌生又惶恐,唯獨墻壁上的貼花和老師那架陳舊的踏板琴讓我的心中生出一絲艷羨。也許音樂與美術對每一個孩子都有著一種天然的吸引力吧。但一個沉默又膽小的孩子,怎敢愛上需要當眾唱唱跳跳的音樂課呢?第一次上完音樂課之后,因為學不會老師教的曲子,因為即使學會了也很怕被老師要求當眾演唱,所以我從那時起就開始害怕音樂。心中那一晃而過的艷羨也不過是新鮮的好奇,我只會偶爾在看著大家歡快歌唱的時候,呆呆地去想那架舊琴,為什么它有時候像沉睡的老人,而有時候又能發出活潑歡快的琴聲呢?這就是音樂和樂器給我最初的印象,好奇卻不敢接近。
那個新奇的世界,熱情洋溢地感染了我
盡管它總是熱情洋溢地感染著我,而我遲遲都不敢靠近美妙的音樂世界。在很多個悠閑的夏日午后,老師總會彈著她的踏板琴教我們唱所有那個時代最常聽到的兒歌,《小星星》《兩只小象》《魯冰花》《小鴨子》,還有很多很多我至今都沒有記住名字的可愛旋律。那些旋律就像晴朗日子里的陽光一樣,透過窗欞,透過每一個孩子紅撲撲的臉龐,映在他們小小年紀卻爭強好勝、決不允許自己比別人唱得差的心里,我偶爾覺得溫暖,偶爾覺得歡暢,當然,也有很多苦惱,因為總是學不會,總是不敢唱。
好在我開始把好奇的心思慢慢變成了熟悉,當音樂課變得熟悉之后,緊張與害怕就少了很多。我仍然不敢當眾歌唱,卻總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默默哼著那些簡單的調子。在一個人回家的路上,自己是唯一的聽眾,我可以唱得輕松自在。回到家里,我會把新學的歌曲唱給爸爸聽,會跟著爸爸音箱里的音樂隨意地扭動著身體,我將這美其名曰“跳舞”,而爸爸在一旁笑得開懷。這樣的時刻竟會讓我有些得意,原來我那幾句簡單的歌曲就能讓爸爸笑,還能帶給我小小的成就感。幾句兒歌竟能成為一個小孩子炫耀的資本,這多么美好。
那些學兒歌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小學時代最后的一段時光是我們最迷戀電視劇的年齡,而電視劇主題曲便成了大家的最愛。女生們都有一個歌詞本,里面密密麻麻記著很多很多電視劇主題曲的歌詞,大家以能背出歌詞、會完整地唱出那些流行歌曲為榮。而我也終于拋下羞怯,在畢業聯歡會上單獨表演了一首自以為拿手的電視劇主題曲。當大家擁抱告別的時候,操場上響起傷感的離別歌曲讓年少不識愁滋味的我流下了眼淚。是的,是那傷感的音樂感染了我。真是奇妙,那旋律會引得我不由自主地悲傷。也就是那一次,我真切地體會到了音樂感染人心的強大力量。
有些喜愛,即使在遠處也足夠美好
對于沒什么音樂天賦的人來說,熱愛有時候是需要一座橋梁的,比如某位當紅的歌手,某支自己喜歡的樂隊,甚至是某本小說里關于音樂的唯美描寫。當我和死黨一同迷上那個搖滾樂隊的時候,整天搖頭晃腦沉迷在音樂中的生活就成了“我愛音樂”的最直接表現方式,或許那只是躁動青春歲月里想要證明自我的方式,而我卻始終執著地認為自己真的愛上了音樂。當過氣的樂隊漸漸遠離大眾視線的時候,我便忘了最初的狂熱,原來我終究是個音樂門外漢,終究是個跟風的幼稚少年。
可誰能甘心整天抱著書本過枯燥的生活呢?我們總得找點樂子,所以那個時候,當我看到很多小說中總會出現“一個抱著吉他的流浪歌手”、“午后破碎的吉他聲敲醒了我”這樣的句子時,吉他便成了我最向往的樂器,我眼中的它浪漫、獨特、熱情,像極了一切我急需要貼在自己身上的性格標簽。在那個很容易相互影響的年齡,我的死黨又一次跟我一樣愛上了吉他,在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們逛遍了幾條街的琴行,最終心滿意足地選了兩把吉他。當兩個連五線譜都不認識的女孩背著吉他走出琴行時,我們當真以為自己就是兩個音樂追夢人,正邁著沉甸甸的步伐向心中熱愛的音樂走去。我們立志自學吉他,買了一大堆吉他入門教程,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可是結果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零基礎的學習很困難,連和弦怎么彈都沒學會,我們就不約而同地失去了一大半對于吉他的熱情。至今,我已忘了當初自己學了些什么,只記得第一次碰到吉他弦時,隨即發出的親切又令人心動的聲音。
后來,我還喜歡鋼琴。其實我哪里懂那么多,只是聽到從那黑白鍵中傳出的樂音便覺得它美妙動人。當然我也沒有去聆聽鋼琴曲的時間和審美能力,只是單純地喜歡,覺得它優雅,覺得會彈鋼琴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不過我承認自己沒有想過去學做這件優雅的事,我怕自己沒有堅持的毅力,怕自己沒有音樂天賦。大概,有些喜愛只能是遠遠的。
音樂在我心中劃出了新的漣漪
“你會演奏樂器嗎?”“會,口琴、口哨什么的。”我經常聽到這樣的玩笑話。是啊,口琴在大家眼里哪算得上樂器呢?可在只為升學考試而奮斗、一切副課靠邊站的中學校園里,音樂老師能騰出時間教我們吹口琴,也的確是件令大家欣喜的事情。我終于可以學習一種樂器了,不用怕自己沒有音樂底子,不用怕起步太晚,因為全班同學都和我一樣。雖然它只是登不上大臺面的口琴,但聽著老師吹出來的音樂,才發現無論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精彩的音樂永遠都是可以感染人的。我學會了吹基礎音,學會了區分高音和低音,學會了幾首簡單的世界名曲,雖然早都不再像兒時那樣僅為幾句簡單的調調就得意,但也因那些磕磕巴巴的口琴曲而沖淡了不少學習壓力,給我單調的生活增添了些許生氣。
大學里選修的電視音樂那門課讓我很怕,之后細細想來又發現自己其實很愛它。因為總是搞不懂什么音階音程,什么升調降調,每一次上課都讓我如坐針氈,生怕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記得上第一節課時我就被老師點到了,長大以后再也沒有當眾唱過歌的我緊張得聲音發抖,硬著頭皮唱完了老師要求唱的電視劇《大長今》的譜子。“不錯,非常好!”女老師溫柔的聲音在音樂教室里格外好聽,大概學音樂的人都具備這樣優雅的氣質吧,即使我唱得不好,她也依然給我鼓勵。音樂終歸是容易讓人親近的,當我記下了一首又一首歌曲的譜子時,當我已經可以輕松認識五線譜而且懂了一些基礎的樂理知識后,音樂在我心中劃出了一道新的漣漪。我打心眼里愿意去親近它,熟悉它,然后讓它為我帶來喜悅和收獲。當然,因為有了更多歌曲的譜子在手,我便可以拿來自己的口琴吹出更多的曲子了,喜悅和收獲就這樣來了,如此簡單。
所有快樂的記憶,都停留在歡唱的時刻
轉變有時只需經歷一個坎兒的時間,有時卻漫長得讓你幾乎無法察覺。我也說不出自己從什么時候開始變成了KTV里的“麥霸”,從一個羞怯內向的人變成了敢在別人面前扯著嗓子唱歌的人,這樣的轉變令我自己也時常覺得奇怪。
大概是在經歷了那次困難的表演之后吧。大學里的團組織生活需要每人出一個節目,沒有表演天賦的我只能選擇唱首干巴巴的歌了。在宿舍里練了幾次之后就匆匆站在教室中間開口唱歌的我只想應付一下。聽著梁靜茹的《分手快樂》從我口中唱出來,看著四十多雙眼睛認真盯著我的時候,我不自然地甩著頭發,眨著眼睛,做一切可以讓自己不那么緊張的小動作。唱完之后,竟然得到班長一句“唱得真好”,這簡直是意外驚喜。只是一句簡單的話,卻讓我欣慰,雖然知道這也許只是班長的隨口一說,但我忽然間明白了,其實很多時候扭捏與害怕會讓人失去很多快樂,別人的眼光并不會傷害我,只有不自信才會束縛我。
有音樂流淌過的日子總會比其他時候更能留住記憶。如今想來,工作以后這幾年里,最快樂的記憶似乎都留在了和朋友們舉杯歡唱的時刻,當我們開心的時候,當我們煩惱的時候,總會有人提議去當回“麥霸”。我現在知道沒有人會在意我唱跑了調還是唱錯了歌詞,而這反倒讓我唱得舒心。在我們這些不懂音樂,卻又離不開音樂的人心中,唱歌就是最好的娛樂方式,它讓我們放下負擔,開懷地笑。
此時回憶小時候的兒歌,時光便又順著熟悉的旋律穿梭回去。那個膽小羞怯的孩子,如今終于放開了不自信與膽怯,她明白了,只要足夠熱情,就一定能找到快樂,愛音樂,誰說必須得非常專業呢?這是成長的收獲,也是音樂的饋贈。當然,我也相信還有更多的收獲是我從未察覺卻漸漸影響著我的,因為音樂總是在不經意間飛向我們的心靈,用輕柔的羽翼撫摸著我們點點滴滴的情緒,歡暢的、憂傷的,以及一切一切感性卻充滿力量的情懷。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音樂故事,道不清的音樂心情,如果你愿意與我們分享,請投稿至xstd_xyz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