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推出高規格的歌劇與交響樂演出之外,每年一度主打室內樂的五月音樂節已然成為國家大劇院又一經典藝術品牌。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大劇院演出部副部長任小瓏介紹了本屆五月音樂節的諸多精彩看點,而小提琴家呂思清與鋼琴家陳薩則作為本屆五月音樂節的推廣大使,分享了他們多年來的室內樂心得。
名團名家打造“高段位”室內樂饗宴
在大劇院長達數月的夏季演出季中,歌劇節和五月音樂節可以說是貫穿其中的兩條最鮮明的主線,幾年來已經為很多北京觀眾所熟知。作為大劇院原創策劃的以室內樂為主打的音樂盛事,五月音樂節今年已連續舉辦第五屆。國家大劇院演出部副部長任小瓏介紹說:“歷屆的五月音樂節,大劇院都力爭把最高品質的音樂獻給各界觀眾。幾年來,五月音樂節憑借著特色的定位、精良的品質,已經逐漸樹立起自身獨特的影響力,也讓室內樂這一藝術形式為越來越多的觀眾熟悉和喜愛。”
作為一次世界性的古典音樂盛會,五月音樂節不僅是愛樂者們的饕餮盛宴,同樣也是古典樂壇明星們的一次風云際會。從5月1日到25日,有19臺精品室內樂音樂會精彩呈現,眾多世界級的名團名家都是此次音樂節的座上賓,他們共同構成了本屆五月音樂節高水準的陣容格局——“小提琴神話”吉頓·克萊默、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雷納·霍內克、維也納愛樂樂團大提琴元老杰哈德·考夫曼、美麗的小號女神艾莉森·巴爾松等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家,都在25天的時間里先后登場。與此同時,一批大名鼎鼎的室內樂團與室內樂組合也是本次五月音樂節的重量級嘉賓,比如跨越半個世紀、力捧世界古典音樂四大獎項之一德國回聲古典大獎的德國伍騰堡樂團;曾創下2500萬張維瓦爾第《四季》唱片銷售紀錄、由世界最優秀獨奏家組成的意大利音樂家合奏團;起源于十八世紀,堪稱奧地利音樂精髓濃縮的薩爾茲堡宮廷室內樂團,以及歐洲樂壇的室內樂勁旅蘇格蘭弦樂團等等也都讓觀眾頗為期待。而在一年一度“午夜玫瑰”爵士音樂會上,觀眾則如往年一樣,在妙曼的爵士樂和美食美酒中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
獨具創意的節目策劃提供多項選擇
除了高水準的音樂家陣容外,別出心裁與獨具創意的節目策劃也讓本次五月音樂節看點多多。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國家大劇院還特別策劃了以瓦格納、勃拉姆斯、巴托克作品為主打的“作曲家系列”音樂會,并放在小劇場進行單獨展示。任小瓏提到:“室內樂沒有像歌劇中的絢爛人聲和交響樂的厚重配器,它所具有的‘私密性’最適合放在小劇場來欣賞。前幾屆我們曾邀請過大提琴家王健、維斯派爾維以及四位榮獲過帕格尼尼大賽金獎的小提琴家舉辦了巴赫、貝多芬、維瓦爾第以及帕格尼尼作品的全景展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借鑒往年的成功經驗,我們今年又針對小劇場展示“高端、經典、細膩”室內樂作品的優勢,特別策劃了三位作曲大師的主題音樂會,并由朱亦兵大提琴樂團、上海四重奏,以及小提琴家呂思清、鋼琴家孫穎迪等杰出的中國室內樂力量進行展現。”
除小劇場之外,音樂廳各個場次的曲目策劃也頗具亮點。維也納愛樂大提琴以獨具創意的唯美改編再次挑戰弦樂炫技極限,帶來《卡門》《波萊羅》等作品的另類演繹;三位來自歐洲的年輕鋼琴家也激情上演四手聯彈、六手聯彈,從拉赫瑪尼諾夫到柴可夫斯基,從《胡桃夾子》到《浪漫華爾茲》,以超群技藝跳起黑白鍵上的“精靈之舞”;由意大利音樂家合奏團帶來的閉幕音樂會自然也不會令觀眾失望,他們不僅會拿出“看家本領”,帶來創下2500萬張古典唱片銷售紀錄的維瓦爾第《四季》,還攜手女高音歌唱家黃英演繹羅西尼的一系列聲樂作品;由呂思清、秦立巍、孫穎迪組成的美杰三重奏也以室內樂的形式呈現風格迥異的皮亞佐拉的《四季》。
中國室內樂推廣平臺凸顯“中國力量”
從本次五月音樂節的場次排期中不難發現,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名家名團,中國藝術家與中國室內樂團體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據統計,此次共有美杰三重奏、朱亦兵大提琴樂團、“龍”弦樂四重奏、上海四重奏、皇家斯特拉蒂瓦里四重奏以及中國廣播民族樂團聲部首席所組成的6支室內組合,藝術家則包含了呂思清、秦立巍、孫穎迪、陳薩、黃蒙拉、黃英、朱亦兵、王曉明等多達20余位,而他們帶來的總計9場音樂會也占了五月音樂節所有場次近一半的比重。無疑,國家大劇院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吸納能力再次在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室內樂平臺上得到了彰顯。
任小瓏表示,這樣策劃的核心理念正是希望在室內樂平臺上凸顯“中國力量,中國本色”。讓本土藝術家和室內樂團演繹世界室內樂寶庫里的經典,一方面能夠展現中國室內樂的風采與新貌,還能利用國家大劇院這方舞臺促進與國外室內樂領域的積極對話。小提琴家呂思清則表示,這種對話和交流對國內音樂人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同時也希望今后能在大劇院看到更多的國外音樂家、國外樂團來詮釋中國的室內樂作品,讓世界看到中國音樂力量的魅力。
20余場公益演出讓全城其“樂”融融
本屆五月音樂節的另一大亮點,無疑是堅持了讓室內樂走出劇場的“堅定步伐”,一系列配套的公益演出成為劇院外的另一道風景。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大劇院演出部任小瓏介紹了這一計劃,共計有20余場公益演出貫穿整個五月音樂節,所涉及到的場所在去年打工子弟學校、居民社區、企事業單位、博物館等基礎上,還增加了養老院、醫院、大型商城等地點,且全部免費。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音樂節有更多的中外藝術家和室內樂團體甘當“勞模”,為室內樂的普及添磚加瓦。除了呂思清、陳薩、朱亦兵、黃蒙拉、孫穎迪等眾多國內藝術家,小提琴大師克萊默、小號演奏家巴爾松、大提琴演奏家德瓦瑙斯凱特等也成為室內樂推廣大軍中的一員。而意大利音樂家合奏團、勞倫·米雅爾公爵爵士樂團、蘇格蘭弦樂團、塔利赫布拉格愛樂室內樂團,以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皇家斯特拉蒂瓦里小提琴四重奏、“龍”弦樂四重奏、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等中外室內樂團體與組合,也讓這次的“走出去”活動規模更為龐大,內容更加豐富。屆時,藝術家們還與京城百姓進行有趣的音樂互動。
鋼琴家陳薩去年就曾承擔了兩場院外公益演出,“我希望能多一些機會與普通觀眾更近距離的進行接觸和溝通。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的這個創意非常棒,通過這樣一種零距離的接觸和聆聽,可以讓人們最直觀地感受到室內樂的魅力。在現場,你能感受到人們需要你的音樂,欣賞你的表演,這也讓我感到非常幸福。”陳薩說。任小瓏則表示:“高雅藝術、經典藝術不是奢侈品,為更多普通觀眾創造機會了解、欣賞高雅藝術是大劇院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我們希望高雅藝術能夠更親民,今后也會做更多諸如此類的嘗試。”
作為每年五月音樂節公益演出的生力軍,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四重奏還在發布會進行了現場室內樂演奏,一曲海頓的C大調弦樂四重奏《皇帝》第一樂章也讓在場媒體提前體驗了一把其“樂”融融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