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低頭族,原本不值一提??墒牵@人身體已有些毛病,他視為救命菩薩的中醫對他說,血液循環不良,即百病叢生,尤其頸椎部位,血氣不通則全身不得安生。他一邊深信不疑,吃大量補品,邊吃邊終年無休地低頭把玩他的手機,然后又抱怨頸肩肌肉疼痛,僵硬得切開來做火鍋材料都沒人咬得動云云。
難得還有這等幽默,其實更難得的是,他依然低著頭在手機上埋頭苦干,幾乎像張愛玲所說,低到塵埃里去,卻仍然能跟我說上一兩句話。如此一心二用,什么都不錯過,不由人不服。
光是活在當下這一點,已是大好教材:他一見面,舉手機拍了個合影,便沒空理睬我,忙著把照片分享到生熟不分的朋友圈,然后,看見有人對合影回應,便再回應,一時間真像普天同慶,是他們興高采烈去,卻竟然與我無關。
遠在“朋友不是白做”的年代,有個朋友常常有事無事便來我家,聊聊天,喝喝茶。有幾次這朋友來,只顧低頭看報紙雜志,我坐著陪看不是,走開做自己的事也不對。終于忍不住說,你這是干什么呢,要看什么就拿回家看好了,我不是咖啡店主,而我們也不是情人,這樣懶洋洋共處一室各自活動過著小日子的情調,實在太不著調。
那朋友抗議,難道見見面也要搞得像開會般嚴肅集中?是的,是要集中專注地輕松,因為你看報時很近,我看你時卻很遠。
那時的我,想不到會有今日。每次難得跟這個頸肩繃緊的他敘舊,大勢所趨,已不敢逼人太甚,直到我發現他竟然開始在手機里看起電影來。當眾人都用手機聽歌,便替那些熬夜混音的人可惜,什么四十八軌九十六軌,鬼才聽得出來。如今好了,連看電影都在幾英寸屏幕里搞定,對得起導演、攝影師、燈光師嗎?
電視屏幕愈出愈大,連3D都能在家中看個夠,卻又愈來愈多人做一副瀟灑狀,一機在手,好戲我有。只追求科技硬件軟件升級,對內容的要求卻甘心淪落,與其說是在觀賞電影,不如說,只是在追看劇情發展,主角鏡頭遠一點點,連表情都看不清楚了,還看什么。
最后,我搶過了他的五英寸大手機,問他:你不是說很想去九寨溝,又怕體力不濟嗎?你不如找找央視版《神雕俠侶》看看,全劇很多外景都在九寨溝取景,還有古裝人做模特。
你不是想去云南的麗江香格里拉,又怕氣虛受不了稀薄空氣嗎?請留意2013版的《天龍八部》,那大理城據說耗資幾百萬搭建而成;你連故宮都不用一步步逛了,在橫店拍的清宮片,人家可是一比一仿得像真的,你甚至什么地方都不用去了,在手機里看紀錄片就行了。
他還不知好歹,說怎么會一樣呢,親臨現場……我止住了他,說,當然不一樣,香格里拉的顏色,說不定還不及手機上的風景鮮艷,而你到了現場,忙于做導演拍攝,在西藏湖邊還不是把影片跟朋友分享,而把湖水丟在一旁,更難專注?我怕你低慣了頭,抬頭看麗江的云,弄傷了脖子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