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無心插柳,
一句簡單的對白一個不經意的動作,
偏就點撥到你心中那根弦。
我是個笑點蠻怪的人,過去看電影專挑喜劇片,現在卻刻意回避這類題材,戳不到笑點還被人拼命撓胳肢窩的那種難受,說得難聽點兒跟被強暴似的。忘了哪位資深大導說過,喜劇片是最難拍的片子,對此深表同意。
近年來喜劇片市場式微,黔驢技窮到了將壓箱底的經典片翻出來一一續拍的程度,可想而知在這種焦灼的狀態下出現的產物,無論是《花田喜事》,還是《八星報喜》,新版無不是自殺式的,混亂到慘不忍睹。其中最讓人痛心的莫過于《東成西就2011》,豆瓣評分赫然寫著3.7,與1993版相比,用狗尾續貂都不足以形容其萬一。
其實會很不解,拿《東成西就》來說,導演同樣是劉鎮偉,何以前后差距這么大,讓人忍不住想贈一塊“晚節不保”的招牌。而早年面如冠玉玉樹臨風的古天樂,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成了爛片的代名詞,自《河東獅吼》以后,每當電影里出現一段著意走調的歌曲,演唱者基本沒有第二人。有兩次我強忍著性子將自己摁到一部所謂的喜劇片面前,結果總是在呵欠中忍無可忍地直接關掉,看著一個個往日喜愛的演員自毀不倦,心情非常復雜。
難道是因為沒有好劇本嗎?我不相信。國內外無數默默筆耕的人,大量故事已出版或正待出版。并不是沒有食材可取,喜劇經典卻再難炮制。許氏兄弟的時代早已遠去,星爺的舊片偶爾還有人提起,當馮氏幽默淹沒在他后來的大片塵囂中,或許不久之后,我們能記得起的僅僅只有那些久遠的名字。
去年一部《泰》大賣,笑聲越洶涌,越叫人空虛。總以為喜劇片的表達不應止步于此,正如“喜”無法脫離“悲”單獨存在那樣,喜劇片里的笑應該是和眼淚共存的東西。如果說《人在途》里拼拼湊湊的巧合還能勉強討我一笑,那《泰》的賣力表演滑稽真叫人倍感心酸。
不知何故,人們常將幽默和搞笑混為一談,就我短短的觀影史來說,這種傳統起源于成龍的動作片,他扮演的東方小矮人總是頻頻出錯、漏洞百出,用摔得灰頭土臉來博觀眾一笑,這是好萊塢式的狡猾。
搞笑的目的很明確,擅用裝瘋賣傻和笨手笨腳的橋段,只為博人一笑;而幽默卻是無心插柳,一句簡單的對白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偏就點撥到你心中那根弦,有了共鳴自然會心一笑。之所以說幽默比搞笑高級,正是因為這點思索的過程,可供咀嚼和回味,許久之后想起來依然樂不可支,如同好酒越陳越香。相形之下,搞笑的姿態無疑太過討好,笑過了,難免有種大上其當的懊惱。
還有一種搞笑是自嘲,調侃自己取樂大眾,本來無可厚非。臺灣綜藝節目最擅此道,該風潮傳入內地后,進一步被引申成刻薄和互相攻擊。討好無下限,娛樂節目早無法看了。自嘲是后退一步的智慧,俗氣更讓笑料貼近生活。但正如紀伯倫所說,幽默是有分寸的。當嘩眾取寵收割了絕大多數觀眾的笑聲,我仍舊期待一種不必曲意迎合的幽默,與低俗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