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體驗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意義。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的途徑有多種,我以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展。
一、學習材料的“生活化”是體驗學習的前提
好的數學教學內容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使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變得有趣、生動、容易感受。
1.提前熟悉比較抽象的學習材料
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經歷,有些知識學起來感到吃力,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這些知識之前,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收集生活中相應的數學素材,為教學提供感性認識。如我在教小學六年級“利息”一課之前,組織了一次存錢活動。在與銀行工作人員的交談中,孩子們獲得了不少有關儲蓄的知識,如儲蓄的種類,儲蓄連續7次降息的原因。學生有了這些親身體驗,上課時思路打開了,非常投入,熱情很高,學習起來輕松多了。
2.補充“生活化”的數學材料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補充一些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去體驗。例如,學習“圓的面積”時,學生理解了圓面積的計算方法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想辦法算一算操場上白楊樹干的橫截面積是多少。孩子們踴躍發言。一人說:“求圓面積要先知道半徑,只能把村砍下來量了。”有人反駁說:“那怎么行呢?樹一砍下就會死掉的!”經過爭論,大家達成了共識:先量出樹的周長,算出半徑,再用面積公式去算大樹橫截面積。下課以后,不少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到操場上去量,去算,他們已經完全融入這個情景之中,自然而然地進入親身體驗的境界。
二、“實踐操作”是體驗學習的主要方式
學生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欲望,我們應該放手讓學生動手,使他們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
1.開放情境,引導體驗
教師要以寬容、友愛、平等的心態對待每個學生,使他們身心舒展起來,然后通過創設情境,提供學習材料,交給富有探索性的實踐任務。要引導學生體驗,教師必須給他們提供參與機會,凡是學生能操作的,都讓學生去做。這樣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可加深對操作對象的印象。例如,在一年級“長方體、正方體的初步認識”一課中,學生已初步實現了從“模型”和“圖形”的轉化,不要到此為止,要繼續對比“模型”和“圖形”,觀察、再觀察。一個學生提出“正方體圖形的側面為什么看上去是斜的”(平行四邊形),這就是富于思考的體驗。在比較長方體和圓柱實物時,有一個學生說:“我試了一下,圓柱可以滾動,而長方體實物不能滾動。”這就是對具體事物進一步探索的結果,只有這樣,學生才真正成為了認識事物的主體。
2.組織實踐,課后延伸
創造源于實踐,實踐活動是一個連續、完整的過程。僅僅滿足于課堂上的教學實踐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用實踐性作業的方式安排課后的實踐任務。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后,我布置了這樣的實踐作業:如果將10盒火柴包成一包,你能設計出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認識到,通常情況下表面越小越好,越省料。這樣,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同時培養了實踐能力。
三、優化學習材料,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
教師要善于分析學生已有知識、生活經驗和當前要討論的問題之間的距離,進而設計有結構的學習材料。設計的學習材料如果太難,學生的學習往往不能成功,影響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就不會有愉悅的體驗;如果過易,思維的強度不夠,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學生愉悅的體驗就不夠強烈。
四、“合作交流”是體驗學習的有效途徑
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學生解決多少問題,獲得多少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思考。
1.提供學生樂于交流的話題
課堂交流應是一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它比教師講和個人自學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他們應用知識的興趣。例如:學習“加減法應用題”以后,我出了這樣一道題:“小強家離學校900米,小麗家離學校400米,小強家與小麗家相距多少米?”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言,個個不甘示弱,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他們根據居住的位置說出了多種答案:如果兩位同學住在學校的相反方向,應該是900+400=1300(米);如果兩位同學住在學校的同一方向應該是900-400=500(米);還有的說:如果小強家、小麗家和學校位置是三角形的,那就很難求出兩家相距的米數,但相距的米數總比500米多,比1300米少……
這樣的討論,對于養成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2.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發表自己的思想,去傾聽別的人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時,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讓他們用手中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去拼擺,來探索三角形面積公式。他們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討論,幾分鐘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組的方法。交流時,臺上學生講,臺下學生不時地爭著補充、修正。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交流中體驗了求得同一種結果可以有多種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自己的力量。在與別人合作中,分享著互相競爭、成功與挫折的體驗。
總之,體驗學習是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老師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