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育技術涵蓋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法讓教學內容與現代教育技術相整合,輔助學生的學習,是有效實施新課標、優化新教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特點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生本高效;語文教學;現代教育技術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要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能力,構建高效、簡約、充滿活力的新型的語文課堂。在學習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學習課改實驗中的先進課例,借鑒優秀教師經驗的基礎上,我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新的教育理念,做到以生為本,努力朝著高效課堂的方向探索、前行。
現代教育技術涵蓋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法讓教學內容與現代教育技術相整合,輔助學生的學習,是有效實施新課標、優化新教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特點的有效途徑,這正是現代讀書人所追求的“秀才不出門,廣知天下事”的理想境界。網絡猶如一座架設在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不可替代的橋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應用網絡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使語文課堂又煥發了活力,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快地走進文本
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多媒體網絡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有效的途徑。借助網絡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計算機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時,我覺得僅僅抓住“北京的夜晚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個中心來體現夜色中的北京的輝煌壯觀還顯得不夠。對于小學生來說,單靠課文的描述是體會不到夜晚的北京是多么明亮、多么輝煌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們觀看課件,對夜晚的北京城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北京的燈多、北京的燈好看,北京的夜晚是那么明亮。然后讓學生結合課文的描寫,抓住一些好詞佳句感受北京的美,激發對北京的喜愛,從而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再如《荷花》一課,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文中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難點呢?我設計了如下課件:先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華欣賞滿池荷花。它們姿態各異,看著看著,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體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滿池的荷花也隨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飛過來,告訴我飛行的快樂;小魚向我游過來,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隨著小作者的觀察想象……虛實結合、動靜相生,整個難點的突破是在欣賞的過程中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馳騁于美的畫面中,積極參與進教師的教學之中。
二、巧借多媒體資料,引導學生將自身情感體驗融入文本的學習之中
《新課標》中指出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小學生思維活躍,富于想象是其特點,我抓住這一特點精心設計,在教學《雷雨》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暴雨前黑沉沉的烏云,趴在樹下吐著舌頭的小狗,一動不動的樹葉等,讓學生體會到雷雨前天氣的悶熱;忽然一陣大風,把樹葉吹得亂擺,蜘蛛的倉惶逃離,讓學生感到事態的緊急;一道彩虹將暴雨帶進了尾聲。生動的畫面配之形象的音響效果,進而使學生體會到暴雨的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急脾氣,為小練筆訓練打開了思路,我借機指導,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親身體驗體驗,抓住暴雨前天空、室外光線、空氣的變化;行人的神情動作等,一篇小練筆自然水到渠成了。在練筆時學生們興致很高,抓住自己喜歡的景色爭先恐后地進行介紹。此時,我播放課件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抓住時機,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文本深入對話
多媒體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確定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的不可替代性,它能使“靜態”變成“動態”,“抽象”變為“直觀”,使看不見的、摸不著的變為有“聲”、有“色”、有“形”的。課堂中運用電教手段,能優化課堂教學環節,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古詩。媒體的演示時機,應和教學需要有機結合。在課堂上,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越深刻,情緒越高昂,其思維就越活躍。捕捉這一時機,順勢運用電教媒體,可以使學生認識更深刻。如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學生理解了瀑布的壯美后,播放光盤,感受其聲、形、色,領略其飛流直下的氣勢,聽其聲,見其形,學生對廬山瀑布的喜愛贊嘆之情便再次激起。再如:學習《宿新市徐公店》和《草》時,出現畫面,稀稀疏疏的籬笆,配上一片金黃的菜花。另一幅畫面是遼闊的草原,野草繁茂的景象。于此同時,配上教師飽含激情的朗誦,生動的畫面、動聽的樂曲配上老師的美誦,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大大地激發了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習思維,達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境界。
生本高效課堂是在教學改革潮流下倡導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種課堂中,學生不帶任何壓力走進課堂,走進文本,感受語文帶來的無限樂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語文修養。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使課堂教學形象、具體、生動、直觀,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化難為易,化靜為動,化繁為簡,使具體的畫面與抽象的內容緊密聯系,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挖掘教材的內在潛能,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開拓學生視野,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而真正達到生本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杜士珍.《現代教育技術概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
[2]李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問題析解》.《中國教育學刊》, 2009(09)
[3]唐盛昌.《現代教育技術對基礎教育的挑戰》.《上海教育》,2008(06)
[4]劉彥華.《淺析現代教育技術對中小學教師的影響》.《遼寧教育》,200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