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中,大量的創新思維主要指“再發現”式的,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維活動解決問題的過程。我認為,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其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生機制,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展開: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發創新興趣
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創新的興趣。首先,要民主。教師要真正擺正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明確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執行者,處于主體地位。不搞師道尊嚴,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只有在這種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完全自由,放松的情況下,學生才愿意動腦筋,才有標新立異的勇氣和信心,才會有創新。其次,要鼓勵。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別出心裁地提出新異的想法,這是思維創新的表現。
二、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培育創新思維
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結論的證明和應用,更要重視探索發現的過程,要讓學生沿著教師精心設計的一條“再發現”的道路去探索和發現事物變化的起因和內在聯系,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借助以往的知識經驗,自己進行知識再 “創造”。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抓準知識的切入點,結合數學信息的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知識建立的整個過程。如:教學圓柱側面積(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第十冊)時,可按下面步驟進行: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柱體學具,將它的側面上的紙沿著一條高剪開,并把它展開到桌面上,讓學生看到是一個長方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可以展開成一個長方形平面)教師運用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展示圓柱側面的展開過程。
(2)讓學生觀察、分析、比較:①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的周長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②長方形的寬與圓柱的高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③長方形的面積與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④長方形的面積等于什么?那么圓柱的側面積等于什么?
(3)推導出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比較、綜合、在感知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同時進行一些簡單的判斷和推理,邏輯思維能力自然得到培養。
三、善用課件,激發興趣
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習有了興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學與樂不可分。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是受到學習興趣制約的。因此,我們數學教學要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把多媒體引進數學課堂。計算機多媒體是集聲、光、色、效為一體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動靜結合的功能,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向學生展示形成過程,提供了豐富的感情認識,不僅為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而且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例如,教學“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節時,我先用多媒體出示一個圓,將它分成紅藍各半,再將其平均分成8等份,展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 16等份、32等份、64等份,依次演示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近似長方形,同時出現三幅圖,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邊就越趨平直,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這感情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去聯想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與圓面積公式之間的關系。學生能找出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從而利用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大膽的創新,自主建構出圓的面積公式。利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手段的教學過程減輕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增加了學生的信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更能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了提升。
四、動手操作,鞏固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是直觀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他們的思維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解決好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為學生創設一個動手操作的環境。在學習中,讓學生多動手、動腦,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形成表象,再利用表象中的中間作用,把具體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保證。同時,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啟迪了學生獨特的思維,培養了創新能力。
例如,講授“分數初步認識”時,學生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后,我讓學生用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學生出現不同的折法:如橫向縱折、縱向對折、沿對角線折。這時一個同學手里拿著一張紙在比劃著,在琢磨。一會兒,她站起來說:“老師,我發現經過中心這點的任意一條線都能把它平分。”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都來了興致,紛紛折起來,結論和那個同學說的一樣。富有創意的操作,不僅激勵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創實踐證明利用情境激趣,寓教于樂,更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以飽滿的創新熱情去積極思索、探索和大膽的想象。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得到充分發展,創新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總之,每個學生都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只有讓作為主體的學生充分發揮創新思維能力,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實踐,運用自己的大腦主動地去思考,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中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最終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