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九年義務教學小學教學第九冊第三單元中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的知識,是在學生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和面積尤為重要。根據教材把學生掌握并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公式作為本課的難點。在學習面積計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方格圖的直觀性進行大膽的猜想,提出假設,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把學生推到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假設,既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動作操作、想象創造的能力。
【關鍵詞】導學目標;導學設計;創新思維
九年義務教學小學教學第九冊第三單元中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的知識,是在學生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和面積含義的基礎上編排的,是今后學習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必備基礎,因此學生學好這一知識尤為重要。根據教材把學生掌握并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公式作為本課的難點。
一、導學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熟練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能初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刻苦專研的精神。
二、導學設計
1.以舊帶新
新知識是原有的經驗、知識、技能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在學新知識前適當安排舊知識的復習,有利于幫助學生激發學習平行四邊形計算的相關知識。
提問:
(1)圖形的平面大小用什么來表示?
(2)計算面積用什么單位,常見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兒童心理研究表明,兒童的學習,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接受過程,而是伴隨著情感活動的復雜認識過程。學習興趣是情感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對人的認識活動起著推動、調節、催化等重要功能作用。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主動學習,特設計如下導入環節。
(1)教師先出示不規則圖形,并提問:“這是一個小小的魔術”誰知道它是什么公圖形嗎?怎樣求這個圖形的面積?當學生處于“心求通而弗能,口欲言而弗達”的憤憤境地時順勢導入新課。
(2)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先沿虛線剪下,再向左平移補到缺口處,就能將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了學過的長方形。教師抓住這一契機,小結:這是一處重要的教學思想,即“轉化思想”。轉化思想會在今后學習中會經常用到,我們今后學習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計算,只要進行轉化后的問題就能解決。這樣能促使學生調節注意,思維情感紛紛指向新知,這時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為學好新知識創設了良好的條件。
3.動手操作,培養思維
人人積極主動的參與操作、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自身需要,學生就能成為學生的主體。任何一項有意義的學習都離不開其自身的智力活動的內化。因此教師必須遵循學生認識規律組織教學,特別是學生動手操作學具、一邊操作,一邊學習,這種手、眼、腦的協同活動可以強化感知、豐富表象、達到知識內化,擺正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抓住重點、簡化難點。
1.組織教學,創設情景
(1)教師出示三個圖形:
(2)討論:用什么辦法能比較出三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用重疊的辦法可知③號圖形的面積最小;①②號圖形可用方格圖來量。老師在投影板上用方格圖覆蓋上①、②號圖形,讓學生數一數是多少格,讓學生觀察,說出①、②圖都占據了18個方格,說明它們面積相等。)(如圖1,圖2)
(3)平形四邊形的底、高與長方形的長寬有什么關系?
討論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相等,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
2.引導發現
(1)思考: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讓學生拿出兩塊硬紙板,用剪刀成兩個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形,剪好后,取出一個進行剪拼,另一個不動,然后觀察比較)。
(2)這幾種轉化方法都沿什么剪的?(都是沿著高剪的,因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面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高垂直,所以沿著高就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或正方形。
3.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1)轉化后的長方形與轉化前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沒有變化?(形狀變了,而面積沒有變,長方形的長寬分別是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2)學生敘述,教師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以高,公式為S=ah)。
在經歷了上述的教學活動之后,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感性經驗,弄清楚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以高的道理,使抽象的長方形面積計算深深地根值于厚實的感性認識中。通過人人動手操作,從動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滲透轉化思想
本節的難點是“轉化思想”。轉化思想是幾何形體求積問題中應用非常廣泛,本單元的三種圖形的面積的推導過程均在這種轉化中進行。為此,在本節課開始時設計一個“小小魔術”的游戲,一方面滲透了轉化思想,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做好了準備;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學習面積計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方格圖的直觀性進行大膽的猜想,提出假設,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把學生推到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假設,既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動作操作、想象創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