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成功與成才已不是單單依靠技術或技能,而是更強調良好的個人品質,終身學習的理念和與人合作的精神。現代社會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必須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高職院校的學生要努力培養自己知識、技能之外的職業素養。通過教育、實踐和自我學習等多種途徑發展起來,在職業過程中發揮自己內在基本素質。也就是說,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素質的體驗,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感情方面。在提高職業素質教育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受教育程度、社會實踐、工作經歷及自身的一些基本狀況等。高職院校學生畢業能否順利就業和取得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職業素質,素質高獲得就業和成功的機會就高。但是,職業素質不是與生俱來,也很難上課培訓一下就提高,要經過在校期間系統的學習和訓練,長期積累才能形成。
一、培養職業素質的必要性
近幾年來,有很多高職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但是,有少數高職學生在用人單位的表現不盡人意;心理素質過差,不能適應工作崗位要求,動不動辭職,甚至違法亂紀,誠信缺失等不良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高職學生的聲譽。雖然這些問題與社會大環境、家庭小環境有很大關系,但與學生缺乏職業素質教育有很大關系。
首先高職學生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良好的職業素質是做出工作成績的必要條件,要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具有終于職守,現身事業的精神,實事求是,踏實肯干的工作態度;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職業素質的重要因素,一個對人熱情友好、樂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同事好感,一個具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的人能到領導的賞識,一個謙虛好學樂于奉獻的人會得到領導、同事的信任。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要注重培養自己良好的職業素質。良好的職業素質是獲得職業發展的基石,是高職學生通向理想彼岸的橋梁。
從五個方面提供職業素質教育:①品德素質。思想品德素質是高職學生在思想意識、政治信念、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公民意識、法制觀念等方面的綜合體現。②職業道德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就是職業道德規范在從業人員思想及行為中體現,是從業人員在一系列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征和傾向,是職業道德行為的綜合素質,是自學自主的行為過程的積累,是憑借意志的行為習慣,是從業人員行為整體中表現的穩定特征。包括:良好的理性修養、強烈的職業責任感、敬業奉獻、樂觀向上。③心里素質。心理素質是指人在自我認知、情緒情感、意志性格、價值觀以及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等方面的素養。它是人在環境熏陶下,經過長期的修養,逐步培養出的一種心理境界。④科學文化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主要是指人的知識能力方面的素養,表現兩個方面一是意識知識積累方面。二是知識在運用方面的素質,人們從事職業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的技術、技能,而培養技術、技能,必須以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為基礎。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是求職立業的必要條件,是從事職業活動的需要,是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科學文化知識越豐富對技術的技能形成的指導性越強。⑤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是指高職學生應具備健康體格、全面發展的身體耐受力與適應力、合理衛生習慣與生活規律等。現代社會繁忙的生活、緊張的節奏要求投身進去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健康的體魄。好的身體素質一方面是先天遺傳,另一方面也是后天培養和鍛煉出來的。形成良好的生活規律、杜絕不良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是良好身體素質的保證。
二、培養職業素質教育對策
嘗試利用體驗式教育教學,體驗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方式,有重要的道德教育價值體驗是道德教育的本體,是一種想象式思維活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鼓勵高職學生多走出課堂,運用掌握的知識去體驗生活、體驗社會、體驗職業崗位、體驗人生,體驗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體驗社會中自己所應該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在體驗中實現由感性向理性的升華,進而使高職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
發揚榜樣的力量。高職學生可以從榜樣的身上看到應該走什么路,做什么樣的人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和努力方向。榜樣的示范作用生動、具體、形象、對培養人的職業道德配置具有很強感染力和巨大的說服力。因此,作為高職院校邀請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知名人士到校為高職學生報告或講座,使學生精神上收到鼓舞,為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打下堅實基礎。
高職院校把職業素質教育貫徹在日常教學中,如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要加強校風建設,嚴格校規,讓學生懂得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加強學風建設,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勇攀科學高峰。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業素質對學生就業和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