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應用,發現生活中蘊藏的一些數與形的規律,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服務。數學的美,在于它是人類心靈的創造。數學與生活有著廣泛的聯系,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運用。
【關鍵詞】數學;生活;應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是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應用,發現生活中蘊藏的一些數字與圖形的規律,這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提供服務。數學的美,在于它是人類心靈的創造。數學與社會生活中的各領域都有著廣泛的聯系。在現實生活中數學知識有著廣泛的運用。
一、數學的美
講到數學,人們都會覺得它只是“計算”和“證明”,學生學好數學就是只要會做題就行了。而在使用新的教材時,我發現它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為人類的進步的發展提供服務。我認為,數學學習是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可以用心去體會感悟的,這就是數學的美。
(一)數學的來源
數學是這個現實世界中生存的,離開了現實生活,數學將是不復存在,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靈魂的數學。人們離不開數學,同樣,離開了數學人們將無法生存和發展。為了切實體會到數學來自生活,我提倡學生寫數學日記,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生的日記中記錄著他們對數學的發現、應用和理解。
(二)數學的文化
數學在古代就產生了,數學與其他科學一樣,反映了客觀世界的規律,并成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能讓學生只會做各種各樣的“習題”。數學里包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和人文精神,要考慮到人的全面發展,數學更為重要,結合一定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把教書育人結合在一起。
二、數學的思考
在體驗中感悟數學知識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技能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為學生感悟數學創設情境,觸動生活積累,使學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數學教學的功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實踐功能,數學教學的內容來自于人類日益豐富、不斷提高的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并通過對一代代新人的培養,而越來越明顯和能動地促進各個時代,尤其是現代社會的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的發展和進步。二是精神功能,通過對兒童的數學教學,發展兒童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為他們日后乃至終身的良好發展。
我們認為,數學學習應該是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可以用心去體會感悟的。數學學習完全可以將學生學習范圍延伸到他們力所能及的社會生活和各項活動之中,將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和感受體驗。教給學生思維方式與思維的習慣。
三、數學的感悟
數學教學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課上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教給他們思維的方法,開發他們的思維,這才是數學的真諦。
學習數學知識悟性是重要的,它與數學教學有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悟性的養成與提高主要靠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生活積累
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依靠平時積累。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感受、體會、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過早地將具體的知識抽象化,有的知識講得越多,學生越不明白,而應主要讓學生自悟自得。
(二)創設情境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的確,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體驗和理解數學,從中能有所感悟。
(三)深化感悟
在教學中,不同學生往往表現出不同的悟性,言語、思維有的產生“奇思怪想”,作為教師就要善于發現學生中因為思維撞擊所濺起的“智慧”火花,引導或利用學生去矯正學生的思維方向,由學生自己去整理自己的思路。為了讓學生真正感悟生活中的數學,我認為切實需要做到幾下幾點:
1.更新教學素材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教師要針對他們的特征,選擇適當的素材,采用貼切的語言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生動的素材能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記憶,而活潑的語言又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良方。
2.更新教學形式
結合學生特點,組織數學課堂活動,讓學生體會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動手動腦,發揮特長,豐富生活。
3.更新教學手段
許多知識的演示過程需要多媒體來完成,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用語言難于說明的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活化這些現象,從中不需要教師多言語學生就可以感悟到數學知識,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
雖然數學課堂是常被人認為是枯燥的,但是創設便于學生善于思考、樂于探究的課堂環境顯得更為重要。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學生才會主動學習和感悟數學,讓今日的數學學習成為孩子們未來生活中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