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課前準備、課堂講授和課后作業布置三個階段以教師的角度論述了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應如何進行有效的物理教學。本文所述方法并不僅限于物理教師,對其他學科教師亦如此,因此本文對教師的教學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物理教學;教學方式;貼近生活
一、引言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形成了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式,很多學者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顛倒了主次。但是無論老師是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將他的作用發揮得更好就不僅僅只能在課堂上下功夫,應該從課前準備、課堂講授和課后作業設置三個階段努力。本文從以上三個階段論述初中物理教師應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
二、課前準備
學生真正的接觸到物理可以說是從初中開始的。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關注抽象、理性的物理科學世界,沒有貼近學生的生活,脫離實踐,使得物理對學生來講是抽象的沒有概念的,從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習物理成為了學生沉重的負擔。因此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學習的有用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領略到物理世界美妙、和諧的科學內涵和人文內涵,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力愿望。
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想達到以上所述目的就應該注意搜集生活中的物理資源,豐富自己的“生活資源庫”。在備課的時候,搜索自己的“生活資源庫”找到與課堂內容相匹配的生活中的物理資源。具體的教師應如何豐富自己的“生活資源庫”,本文給出但不限于以下三個建議。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時刻有在生活中發現物理的思想,處處留心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物理現象,將其和物理教學中的內容聯系起來,不放過任何的機會。其次,對于發現的內容應該及時記錄下來,然后進行整理,考慮其是否合適作為教學例子,如何將其自然地引入教學中并且最大程度引發學生興趣。最后,在現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我們可以共享更多的資源。教師平時應該合理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搜集有關物理教學的案例,總結之后引入自己的教學之中。
本節所講的課前準備當然不限于以上所述內容,以上所講只是一個方面。教師課前備課的內容并不僅僅包含在課堂上所要講的內容,還包括應該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將所準備的內容講授給學生,另外課堂內容的合理設置也是課前準備所要考慮的內容。
三、課堂講授
課前準備只是一個準備階段,對整個教學過程來講,課堂上的講授才是最重要的部分。教師準備了教學內容但那僅僅是存在于教師的腦子里,如何將教學內容以學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講授給學生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喜歡幽默、淵博有氣場的老師。因此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的時候盡量以幽默的風格為主,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幽默并不是無厘頭,幽默過后教師要有足夠的氣場將學生帶入學習思考物理問題的場景中。此外,教師如果可以做到上課甩著手去,可以吸引學生對你的興趣從而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做到這一點的教師簡直是鳳毛麟角,因此這并不是對每個教師的要求,只是能夠做到那自然是好的。需要強調的是對課程不熟悉的教師千萬不要輕易嘗試,因為這只會讓你得不償失。
本文引言部分講到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不能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把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運用不同的形式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積極構建和諧的課堂環境。而所謂的和諧的課堂應是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的課堂,而不僅僅是教師個人表現的舞臺,教師尊重和關心每一位學生,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并及時給與鼓勵與支持,而不是差別式的對待式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將部分的發言權交給學生,由學生提出問題及建議,并進行解答與實踐,通過這種方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培養學生與教師一同學習的意識,鼓勵學生在教師,面前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問題及見解,形成教師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融洽的教學局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自我求知和合作探索的意識。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討論解答。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情況給予適當的提示與指導,讓學生從物理問題情境、審題、思考物理解題目標、研究對象、物理過程和解題思路等各環節進行充分探究交流。學會善于挖掘隱含條件,緊緊抓住隱含條件的內涵解題。通過對解題結果的分析,進一步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后作業設置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由此可見課后溫習的必要性。學生在課堂上理解了的知識,課后還必須要復習,并通過思考解決相應的問題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刻,不易忘記。因此,教師在每次講完課之后都應該留給學生相應的問題去思考解決,并且之后要和學生一起探討解決,不然課后作業就變成了一種形式,好多不自覺的學生并不會去完成。布置作業也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最好是設計生活化情境問題,使學生置身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完成作業。
例如“密度”的家庭作業:小紅同學星期天在裝飾品店買回一枚戒指,測得其質量為8.9 克,投入裝水的量筒排開水的體積為10ml,請你來做技術員,根據以上數據和所學的密度知識初步判斷小紅同學買的是不是純金戒指?通過類似這樣的作業訓練,學生既能鞏固知識和技能,又能懂得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從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而獲得認識、感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五、總結
在新課標下,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加不能適應,教師應當盡快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從不同階段,不同角度去挖掘更適合的教學方式,使得初中物理教學走上一個新高度,這是我們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師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王永生.探討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教學方法[J].大學教育,2012.8.第一卷.第八期
[2]周淑榮.淺析初中物理教學的研究方法[J].現代閱讀,2012.7.第七期.109
[3]徐潤.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性教學[J].現代閱讀,2012.7.第七期.96
[4]吳從樸.“生活化”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必然選擇[J].學周刊,2012.第10期
[5]蘇北泉.讓初中學生從感性認識開始學號物理[J].教學探新,2012.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