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理解,體現著教育者的教學理念,決定著教育者的教學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也決定著實踐教學的效果。本文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環節存在的誤區進行分析,提出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渠道,是高職學生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陣地,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高校重理論輕實踐,一提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就沒了興趣,認為是枯燥乏味的課程,因此教學效果不太好,而實踐教學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種教學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也是學校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的一種實施策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中也明確指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所以,研究并探索出與人才培養相適應的全方位、開放式的實踐教學創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現狀
1.高校增加了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環節,但落實欠缺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但直到目前,各大高職院校總體來說還是更加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工作,雖然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實踐環節的要求,絕大多數高校也都制定了詳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計劃,也給實踐教學分配了一定的學時,但對許多高職院校而言,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理念尚未改變,重專業課知識輕公共理論課的現狀仍普遍存在。再加上受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施時間短、經費緊張、場地不足等客觀情況的限制,使得一些高校在實踐教學展開不充分。實踐教學開展中老師的主觀意愿起決定作用,有很大的隨意性、偶然性和主觀性。
2.學生對思政課的認識存在誤區,對實踐環節參與熱情不高
目前高職院校中部分學生認為到高職院校來讀書就是來學習技術的,沒有必要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19 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事情,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所闡釋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范疇已經喪失了時代意義,很難與當下的實現生活找到結合點。同時他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所闡釋的馬克思主義原理過于抽象,甚至過于理想化,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與之相吻合的具體事例。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講授重點在于說理, 只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道理講透,就能夠實現以理服人的目的,對此純粹的思想理論來說,談不談實踐意義不大。他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就是讓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或者是參觀等,而且受到了學校政策或者經費的制約,只能少部分同學參加,無法全面開展,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3.學校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學生參與率太低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現有的實踐教學的資源比較匱乏,主要的實踐活動場地還在校內,校外的實踐基地比較少,所以大多數同學的實踐課程在校內完成,只有少數優秀的學生可以走出校園進行實踐環節的教學,校外的實踐環節也主要是以參觀就近的博物館或紀念館等活動為主。所以,許多學生是為了課程的分數,才被迫參與一些實踐環節的,加上現行的實踐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沒有及時更新,根本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參與人數上,也不能得到保證,只有少數真正參與到實踐教學之中,很多學生只是通過抄襲別人的材料蒙騙過關。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分析
1.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
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日常的管理過程中,也主要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節可以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任課教師隊伍與專職輔導員隊伍相結合,把學生直接的生活感受納入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接受教育和鍛煉,幫助大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實踐教學為例,可以將新生入學教育和思修課程的實踐教學相結合,“基礎”課教學組與學校一年級學生工作組共同成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工作組,進行課程實踐教學的組織、協調工作。實踐教學由任課教師負責指導,由學院一年級學生工作負責人和班級輔導員配合實施完成。在實踐教學開始前,由實踐教學工作組組織開展班級輔導員的集中培訓工作。班級輔導員在本學院一年級學生工作負責人的統籌下,依據實踐教學的相關要求,制定工作計劃并報任課老師備案后進行實踐教學。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以后,可以有效的發揮輔導員的能動作用,增加了思政隊伍的力量,還可以有效避免思政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的重復。
2.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校園活動相結合
校園活動的開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校園文化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它以某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其活動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寓教于樂的優勢,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通過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引發學生對實踐教學內容的興趣,從而培養其高尚的思想境界,樹立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學校組織的一些特色社團的學習活動則可以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部分教學功能,通過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田徑運動會、趣味比賽、講座、辯論會、演講比賽、歌詠大會、獻愛心活動、衛生評比、植樹節等形式多樣、生動有效的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發揮其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3.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頂崗實習相結合
高職院校的日常教學活動與普通本科院校有所不同,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使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發揮其實效性,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與學生的專業實訓、頂崗實習結合起來,并按照學生不同的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其中,學生可以針對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文化、產權結構及生存環境等方面的考察來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觀察力、分析力和判斷力,增進對教材理論的理解,深化教育教學效果。可以利用到相應崗位實習的機會,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自覺參與市場經濟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客觀看待成敗得失,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提升人生精神境界,培養抗挫折能力和意志力。還可以在企業中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和遵紀守法的意識。從而,促使學生自覺養成遵守企業法律法規及行為準則的良好品質,激發學生自覺學習專業知識的強烈欲望,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專業實訓、頂崗實習取得豐碩成果。從而,解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針對性不強、實效性差、缺乏連續性等方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政社[2005]5 號)
[2]李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經驗與思考——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10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