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模擬實踐教學法就是一種模擬社會交往的方式進行外語教學的方法。它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它要求施教者明了:讓學生在營造的感性、經驗性的活動中去體驗,主動探索、發展智能、融注情感、激發興趣等,他們才能最終達到學好英語的目的;達到掌握學習內容,運用學習知識,有較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采用會話小組的形式,開展口語活動
為了便于活動,會話小組的人數以四至六人為宜。一般在早自習時進行,活動內容有拼讀、朗讀、聽寫、扮演角色等多種形式,這樣使學生有更多的鍛煉機會,尤其是對那些在課堂上不敢大膽開口的學生來說更為適宜,經過這種場合的鍛煉,會使他們增強信心,逐漸敢于在同學面前和課堂上大膽地開口,同時我在課堂上也很注意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良好習慣,克服學習外語中第一大障礙。
二、組織課堂游戲,在創造性活動中培養快速反應能力
小學生知識接受,通常是靠感觀的想象,親身的體驗,簡單的邏輯推理等去獲得知識信息。讓孩子們通過自身的活動體驗去了解社會,認識世界和學到本領,這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教育要改變學生,歸根到底是讓學生作為主體去活動。活動教學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它應該以活動促學生學習發展。教育要改變活動教學作為一種觀念,它要求施教者明了:讓學生在營造的感性、經驗性的活動中去體驗,主動探索、發展智能、融注情感、激發興趣等,他們才能最終達到學好英語的目的;達到掌握學習內容,運用學習知識,有較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小學英語教學的活動必須注重其全面性,要讓每個孩子全身心投入。“只有讓全體學生充分地‘動’起來,才能有效地為他們的愉快提供空間和時間。”這就需要教師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并用多種教學手段抓住每一個學生的心,使他們專注于課堂,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三、創造情景,開展課上表演
1.激勵情意,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能促進學生全身心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特別是相互交流的活動中去。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挖掘課文中的情意因索,培養學生相互關愛、尊重和合作的人際關系。例如,學生在他人的生日晚會上贈送禮物,相互祝賀生日、身體健康和學習進步;郊外野餐時手舞足蹈、喜形于色的情景,都能給學生以愉悅情意的激勵。小學生在運用英語表情達意的過程中,不僅激勵了其學習的動機、興趣、情感和促進了其個性的發展,而且也提高了其運用英語的能力。
2.創設情景活動
交際功能是語言的本質功能。任何運用語言的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的。因此,英語要在情景中學,要在情景中教。例如我在教“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in your house?”時,可就在教室的某一角落(如黑板前)設置為有臥室、書房、客廳、廚房、衛生間幾個部分組成的套房,并指定為教師或某某同學的家,然后讓學生以做客的方式用英語進行主客會話。又如教“How tall are you?”時,可設置一種讓學生能感受的情景,讓學生邊量體高邊學習新內容。教“How much is it?”時,可多準備一些物品并標上物價,設置學生逛超市的情景,使學生象是身臨其境,學起來自然有趣味性。在情景中運用英語能提高學生理解和表情達意的正確性、流利性、邏輯思維的條理性和得體性。
在教學過程中,活動的形式多樣,或歌或舞、或模仿、或扮演、或游戲、或作畫……這些有趣、多變的活動怎能不領每個孩子全身心投入,精力充沛地集中注意力加入到活動的行列中來呢?而對于個體而言,教師可引導孩子們在活動中動眼觀察、動腦思維、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等,使其多種感觀得到充分的調動,以達到全面活動的效果。
(1)模仿活動。主要指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簡單有趣的小故事。比如《三只小羊》、《龜兔賽跑》等。扮演這些分角色的小故事可以讓孩子直接理解所學英語,聽懂不同角色的話,自己說出情節,或故事要求說的話。筆者還曾嘗試用小木偶鴨子作教具與學生自由交談。教師蹲在講臺后面,手牽動木偶模仿鴨子的聲音問學生“Quack, Quack, Quack. Hello, I’m Mr Duck. 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引得學生棒腹大笑,從而調動課堂氣氛,引起學生興趣。
(2)全身運動活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部動作反應法,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阿謝爾發明的。它結合了少兒的心理特點,并吸收了交際英語教學中許多練習方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正確使用TPR教學法,確實是一種簡捷而有效的好辦法。
在運用TPR教學法時,在開始階段,并不要求學生在聽完之后立即做出口頭反應(verbal response),允許學生有一段沉默期(silent period),只需做出動作上的反應(Phsical response)。比如,打開書(open the books),把香蕉涂成黃色(colour banana yellow)等等。學生不必開口表達,他們只需簡單地做出這些命令要求的動作就行了。這實際上就是在逐步理解英語了。
教師還可通過各種TPR教學活動,設法把有意義的和饒有趣味的活動與學生的學習聯系起來。
綜上所述,所以我認為英語課的活動教學,不僅使學生會說、敢說、多說、常說,還能讓學生養成愛說英語的良好習慣。若能把英語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就能使學生真正達到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