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并指出:“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趣”“養習”以一種任務和理念的形式擺在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
【關鍵詞】以人為本;激趣養習
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一部分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精力不集中,以至于出現兩極分化;甚至小部分自暴自棄,自信心不足,這種現狀是中學英語教師普遍面臨的一大難題。
以人為本的核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在多元化的、主體化的課堂中進行有效教學,做到課堂有活力﹑有生機、有激情。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意識地挖掘興趣點,以點帶面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結合二十多年的英語教學體驗,在如何有效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作了以下的嘗試和總結。
一、用真愛激發興趣
教師應以滿腔熱情與真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贏得學生的充分信賴;拓展師生合作交流的平臺。教師應與學生交朋友,建立師生之間平等的協作關系。給學生多一點自由和溫暖,多一些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實踐時間,多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些品嘗成功的喜悅。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發自內心的贊賞,如常在他們面前用“You’re very clever !” “Very, very wonderful !” “Excellent!” “How lovely you are!” “It doesn’t matter .Try again.”等語言給予適時的評價。
二、強化興趣,養成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保證。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和新穎的教學方法,根據英語教學中不同內容的語言材料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盡量使用簡潔、地道、易懂的教學用語,來進行師生互動,激發和強化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形成良性循環,養成習慣。
三、有意識地激活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教師開展教學,學生學好英語的前提
教師應準確把握新課標、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拓寬知識面,豐富英語知識與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教師應給學生介紹一些相應的語言背景,有意突出中西文化的差異;教師應當運用風趣清晰的語言,明了活潑的體態和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組織課堂教學,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誘發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語感,學習知識,了解世界。
四、接觸生活實際,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上好每一節英語課對激發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對他們以后能否學好英語也至關重要。英語運用在我們生活中,比如:每天看電視時熒屏上出現的TV,CCTV;電影、電視上常聽到的Dad Mum等,讓學生覺得英語就在身邊,很自然地與英語縮短了距離,減少了陌生感、憂慮感。英語,興趣便油然而生。
五、優美的音樂或生動清晰的圖片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導入新課過程中充分恰當地運用圖片或錄音帶等,能夠激發學生思維
常用英文歌曲這一喜聞樂見的形式,不僅能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有了充分的聽覺感受,又領悟到了英語的語言美和實踐美。學生聽得興致勃勃,唱得樂此不疲,并且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單詞和句型。并用這些單詞和句型仿寫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形成習慣。
六、實踐教學,培養興趣
留給學生充分的實踐空間,讓學生模仿著去做、去說,他們會興趣盎然、積極行動,課堂氣氛顯然會更加生動活潑。教師可以創設游戲(Game)、歌曲(Song)、表演(Acting)、競賽(Competition)繞口令(Tongue twister)、講故事(Telling story)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絕大多數學生有機會參與,有機會展示,真正做到“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擺渡”,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從而達到興趣盎然,輕松愉悅的學習目的。
七、拓寬教材,采用情景化教學
利用多媒體等手段教學為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情景設計得生動活潑,富有創意,能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去領悟語言,操練語言,運用語言,在學習過程中,直觀、形象、生動,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把英語課堂變成了真正的語言實踐場所,這樣就能夠完全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突出交際性,全面發展能力,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傳授語言知識并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語言知識要通過“聽、說、讀、寫”的反復訓練才能掌握,語言的交際能力更要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培養,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各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可能增加聽說機會,充分讓學生進行英語語言訓練,讓他們始終處于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中,如聽英語歌曲、對話、課文等,強調他們要注意語音、語調等知識技能,并要求學生仿照進行有表情的朗讀或對話訓練,進行交際會話。使之成為自然習慣,延續下來。
總之,英語教學是一個寓教于樂的互動過程,教師恰當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只有以人為本,激“趣”養“習”,才能在教學實踐之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為他們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