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進入了網絡信息時代,包括“微博”、“微信”在內的網絡信息文化正以日新月異的技術形式和應用方式深刻改變著我們的傳統思維觀念、交流方式和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社會中,信息來源和傳播渠道的多樣化,正日益打破時間和空間對人們學習新知識、接受新觀念所造成的限制。“微博”、“微信”作為一種新的資訊的產生、傳播和交流的方式,具有傳播信息量大、傳播范圍廣泛、傳輸方式便捷等特點。微信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工具,已經在學生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對此,一些高校嘗試建立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和發布多樣化的微信應用,開辟師生網上交流的新渠道。本文對微信在大學生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闡述,提出通過微信進一步加強學生管理的設想。
【關鍵詞】網絡工具;微信;學生管理
從1997開始,Internet在我國進入了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Internet用戶數19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2013年2月由中國互聯網最高管理機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權威發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 5.64 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 5090 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 42.1%,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 4.20 億,微信用戶近4億。微信的出現和廣泛應用,將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機遇。
一、微信簡介
1.什么是微信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手機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
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臺“、”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
2.微信的特點
(1)傳播主體的精確性。①傳播主體即用戶群體更加精確。微信主要依托智能手機等移動平臺,手機、QQ用戶是其主力軍。②其次,傳播主體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的特點。在學生、白領等高學歷的群體中頗受歡迎。③再次,信息傳受雙方的關系更為親密。騰訊的用戶資源擁有很強的感性意識和情感黏性,在這種傳播模式中,傳受雙方的關系更為親近和密切。
(2)內容構成的私密性和多元化。①微信傳播內容具有私密性和即時性的特點。由于傳者和受眾的特殊關系,微信信息交流內容也更為私密。另外,微信整合了QQ和微博的功能,其內容發布具有即時性。②微信傳播方式還具有多元化的特點。通過微信可以實現語音聊天、發送信息、音樂分享、視頻分享等功能。
(3)媒介的移動性。①以智能手機終端為主要載體的移動媒體。②資費便宜。
(4)受眾的可測量性。①社交圈歸為近距離(熟人交際圈)、中距離(—千米交際圈)和遠距離(陌生人交際圈)三類。②微信通過實現三個斷面的全面覆蓋,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社交網絡,人們可以根據需要更加精確化地分配社交精力。
(5)傳播效果的即時性。①微信主打語音聊天通過聲音來傳達情感,能夠更好地把握傳受雙方的心理,相對于單純的文字來講更有優勢。②微信主打的對講機功能,對于實時傳遞語音信息,能夠實時地解決溝通雙方遇到的困難,具備及時性的優勢。
二、微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1.充分利用微信,加快信息傳播速度、方便學生日常事務處理
微信的“轉發”功能和微信“交流群”功能為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發布和傳播教育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手段。在通過微信組建起來的社交網絡中,每一個節點都對應著一個微信賬戶。每一個微信賬戶都代表著獨一無二的學生個體。這些學生既能發布信息、評論信息,又能繼續往下傳播信息.因此。這一社交網絡具有極強的交互傳播能力。高校的學生管理人員可以依托這一強大的社交網絡.通過微信的“轉發”功能來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的新渠道。
利用微信,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一方面可以將學生管理信息、時事動態、教育資料、招聘信息、學習資料等工作信息通過微信“轉發”給“關注”自己的學生、學生社團、黨團組織,再利用學生間的彼此“關注”來分發信息。從而提高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微信的開發者模式,對微信功能進行二次開發,與學校的宿舍管理系統、選課系統、新生報到系統對接,方便學生日常事務處理。
2.充分利用微信,組織學生針對熱點問題展開討論
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在與大學生通過微信建立起“雙向關注”的基礎上.還必須積極主動地通過微博的“評論”功能來深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經常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熱點問題開展討論活動。一方面。學生管理人員要經常性地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評論,直接參與到學生關心問題的討論中去。用積極、向上、正確的思想觀念來引導大學生.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的互動過程中逐步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珍惜寶貴的青春時光.珍視難得的學習機會,理性對待校園中的友情與愛情。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系,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抵制消極文化影響,在良性互動、健康和諧的氛圍中成長成才。實現人格的健全發展。
3.充分利用微信,了解學生動態、了解學生內心世界
高校學生管理人員要深刻認識到利用微信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優勢。積極建立并自覺管理好自己的微信,
微信傳播內容的私密性、信息發布的便捷性,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微信控”和“隨手拍一族”,由于大學生在微信上表達的情緒往往大膽直率,傳遞的信息往往真實具體。高校中專門從事心理咨詢的工作人員或者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好友圈”動態信息,有些學生不愿意、不好意思將自己的心情告知老師或者同學,但是習慣將心情發布在“好友圈”,也許他在寫這個心情的時候并不是想讓誰知道,而只是一個心情的釋放,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要做一個有心之人,常常關注同學們的心情動態,如果有學生心情郁悶或者煩躁,輔導員可以通過微信等方式與其通過文字或者語音聊天,關心這些情緒低落的學生;同樣,如果有學生近期心情愉悅,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微信與其一起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很容易走進學生,與其交朋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微信與學生們建立起的主客體聯系溝通機制是“帶著體溫的”.更容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學生內心里去。
通過微信的應用,大學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與學生之間、學校各部門與學生之間、學校各社團與學生之間、學生與企業之間、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更加便捷,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敞開心扉,輔導員也可以從更多的渠道撲捉班級動態、行業發展動態,了解學生在心理、交往、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煩惱并及時解決,為班級管理抓到第一手資料提供了全方位的素材。
參考文獻:
[1]李明媚,張駿.博客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運用初探.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
[2]李寧.談高校輔導員的學生工作創新.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3]胥傳來,朱雪芳.網絡時代的高等學校學生教育.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6期
[4]方宏建,以微博為載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田家教育行致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