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8.16光大烏龍指事件必將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歷程中留下濃重的一筆,而由此所暴露出來的我國券商資金監控不到位,內控水平不高,資本市場法律體系不健全,監管者缺位等問題則迫切需要解決。
【關鍵詞】光大證券;A股;烏龍指
8.16事件時過多日,但光大烏龍指那震驚人心的場面仍讓股市人心有余悸,追憶事件經過,分析產生的原因,進行理性的反思,對于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將大有裨益。本文將對這些問題做些探討。
一、光大烏龍指事件經過
“烏龍指”也稱“胖手指”,是指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時因為疏忽大意,使買賣數量或買賣價格遠遠偏離正常范圍,導致股價大幅波動的事件。全球資本市場近年來多次發生過烏龍指事件。今年8月16日,我國A股市場發生的光大烏龍指事件,尤其讓人觸目驚心。
2013年8月16日11時05分,A股市場一改往日沉悶的盤面,突現異動,中國石化等 71 只藍籌股沖擊漲停,上證綜指在兩分鐘內暴漲5.96%,這在A股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一天恰是本周最后一個交易日和8月股指期貨合約交割日,一時間市場內各種消息不絕于耳,業內人士紛紛猜測管理層將出臺重大利好政策,有傳優先股政策實施的,有傳藍籌要實行T+0的,也有傳降低印花稅的。在大盤沖至2198.85點回落后,不少投資者認為時機成熟隨即殺入市場,大盤再度攀升。有媒體指出,指數異動是由于廣大證券烏龍指引起的,但市場并不相信,指數繼續上漲。當日中午光大證券董秘梅鍵聲稱“烏龍指”子虛烏有,使得該事件更加撲朔迷離。午后開市光大證券停牌,同時發布公告稱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公司正在進行相關核查和處置工作。至此,此次指數異動被確認為光大證券“烏龍指”所導致,投資者在得知真相后人心渙散,大盤拋盤嚴重,當日收盤上證綜指下跌0.64%,全日振幅高達6.6%。后經證監會核查,由于光大證券的套利系統存在缺陷,導致其在 11 時 05 分 08 秒之后的兩秒內生成兩萬余筆預期外訂單,被發送至上交所,增持了 72.7 億元的股票。此后,為對沖股票持倉風險,光大證券總共賣出股指期貨空頭合約共計 6877 張。光大證券在8月16日公開披露錯單前,轉化賣出ETF、賣空股指期貨獲利7414萬元,披露后繼續賣空避險、獲利1307萬元,前后共計獲利8721萬元。
二、烏龍指事件引起的反應
8.16光大烏龍指事件發生后,立即引發了社會各界熱議與媒體持續報道,人們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光大證券是否涉及市場操縱。8月16日當日,光大證券由于系統問題瞬間增持72.7億元股票未對外界公布,兩分鐘后則在股指期貨市場上大肆做空,是屬于自救行為還是操縱市場行為。
有人將光大“烏龍指”歸咎于故意“操縱市場”:光大證券在現貨市場上做多,拉高股指;而后光大期貨在期貨市場下了七千多張空單,兩者一個正向,一個反向——現貨虧損少,而期貨賺多。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對證券市場信用體系連發三問:第一,光大證券內控系統出現如此嚴重的失誤,居然能夠順利進行信用交易,證券交易系統整體的風控系統如此滯后,未來是否會出現更加嚴重的錯誤?第二,為何光大證券午后能夠繼續以內幕交易的方式挽回損失,繼續絞殺投資者?第三,該如何通過程序化的辦法公平處置光大“烏龍指”交易?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清則不以為然,他認為,光大期貨隨后做空的舉動是正常的補救措施,理由是這種明顯的操縱行為比較難實現,需要付出巨大法律風險和代價,而且即使進行了對沖,光大也出現了損失。它這種行為更像是自保和推卸責任,盡可能地減少損失。
作為監管當局的證監會的態度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中國證監會19日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工作會議猶如誓師大會,向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高調宣戰,而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恰恰給證監會送來了實現其執法藍圖的最好試金石。同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通報了8月16日光大證券交易異常的應急處置和初步核查情況,并決定對光大證券正式立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作出嚴肅處理,并及時向社會公布。8月30日,證監會認定光大證券構成內幕交易、信息誤導、違反證券公司內控管理規定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對四位相關決策責任人徐浩明等處以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沒收光大證券非法所得8721萬元,并處以5倍罰款,共計5億2千3百28萬 。將停止光大證券從事證券自營業務(固定收益業務除外),暫停審批其新業務,責令光大證券整改并處分有關責任人員,整改無期限。并認定投資者因光大證券內幕交易受到的損失,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
三、烏龍指事件引發的思考
高達五億元的罰單及四位負責人的終身市場禁入處罰,被譽為A股歷史上最嚴重的處罰措施,也飽受社會各界的好評。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次處罰作為《中國證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稽查執法工作的意見》發布后證監會查處的首個A類大案要案,凸顯了監管層鐵腕治市的決心,為依法治市樹立了又一個標桿。
8.16烏龍指事件雖已嚴厲的處罰而宣告結束,但其所暴漏出來的問題及制度的缺失,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國資本市場的完善與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更應該從這次事件中深刻反思并汲取經驗。
第一,加強資金監管和資金使用額度的控制,并在系統中實現加強資金監管的監控功能和限制條件。此次事件中,光大面臨了資金監管漏洞、系統額度控制失效的問題。系統下單金額合計高達234億元,遠遠超過了公司的自營資本金要求。公司缺乏對大規模資金異動的實時監控措施,光大交易系統并未成功限制套利交易系統中的超額交易,如能及時做到對資金使用額度的限制,就有可能避免此次事件的發生。
第二,加強公司內部控制的管理,避免內部控制的可控缺陷,加強前中后臺流程中的配合和整合。此次事件發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訂單執行前缺乏風控的把控。前臺操作和中臺的風控未能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因此,一旦出現系統或者操作錯誤,中臺無法實施有效的阻止措施。光大證券16日的交易指令許多是由投資策略部直接發出,跨過風險管理部直接進入場內交易,使問題的發現和交易的停止得以延遲。因此,光大因為自營席位報盤設置上存在風控問題,程序化交易直接對接交易所系統,沒有驗資就委托放入大單交易而導致了“烏龍指”事件的擴大。
第三,加快推動以公司法和證券法為核心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建設,并將投資者保護推向新的高度。光大證券事件是一起極端的惡性事件,為證券法的修改提出了新的問題。要總結過往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加快推動《證券法》修訂、《期貨法》制定等相關工作。
第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一線監管,完善應急處理機制和技術手段。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面對大盤振幅出現6%的超級異動后并未及時披露相關信息,致使部分投資者相信所謂重大利好消息殺入股市。
第五,通過投資者園地、培訓講座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投資者應當理性對待暴漲暴跌的股指變動,不應當輕意參與證券市場股票的追漲殺跌。作為一名成熟的投資者,應當在參與證券投資時,堅持長期投資、分散投資、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的投資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在投資時孤注一擲,造成不應有的風險。從預防風險角度作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簡介:
劉然,男,山東濟南人,山東管理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