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集體是師生共同組成的集體,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實現“主人翁”模式,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管理,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完成由教師管理向學生管理的過渡。
【關鍵詞】主人翁;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是“教”和“學”的統一體。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人們經常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教學活動中,誰才是真正的主角,教師還是學生?我們說,教學教學,教的主體是教師,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的過程就應該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用各種教育教學措施,使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參與實驗過程,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過程。為此我們提倡使用一種“主人翁”的教育模式。
所謂“主人翁”教育模式,即指構成整體的各要素都以“主人翁”的精神,“主人翁”的姿態,“主人翁”的行為,進行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相長,從而達到整體的最佳狀態和最好發展。在此主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三個一級子模式,分別為: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學習子模式;以“主導”為核心的教學子模式;以“主體”為核心的管理子模式。下面我就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實施“主人翁”管理模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采取適當的方法,為實現班集體共同目標,不斷進行調整和協調的綜合性活動;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勞動、課外活動等各項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動。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品質就要發揮班主任的教育主體的主導作用及學生主體的能動作用,構建起班集體的激勵機制,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持續性發展。
一、讓班上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主動性,即讓學生明確班集體總目標和自己的基本職責
班主任組織建立班級集體的工作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班級管理的對象又是幾十個認識能力有差距、智力水平有區別、個性不同、健康狀況不一的學生,總體情況比較復雜,因此工作面也比較廣。
針對上述情況,自新生入學那日起,我就告訴每一位同學,我們的班是一個好集體,集體中的每一位同學都是好學生,都能把這個集體建設得更好。鼓勵每個同學樹立起自信,尤其注意那些內向的學生,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使他們懂得,學生就是班級的主體,學生是就班級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組織和管理好自己班集體的責任和義務,也有參與管理班級的權力,從而激勵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班集體。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確定。從中培養對大家對班集體的歸屬感,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在班級營造出一個真誠、友愛、活潑、輕松、上進的氣氛。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就能在班集中得到充分的表現,學生就能從內心深處喜愛自己的班級,感到自己需要班級,而班級也需要自己,認為自己的榮譽與班級的榮譽密不可分,自己是班級的主人。這么一來,整個集體逐漸地形成了良好的班容班貌,班風正、學風濃,在校內,在級組里,在老師的眼中,在同學們的心底樹立了班級良好的形象。
二、培養班干部,通過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使學生對自己班集體有一定的自主權、發言權
現在的中學生具有生理上早熟,個性心理開放,獨立意識強的特點。他們渴望得到鍛煉,表現自己的才能。因此在選配班干部時,我除了要求品學兼優外,還必須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有較強的號召力,能夠真正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我大力支持班干部的工作,讓他們放開手大膽干,樹立他們的威信。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使他們發揮所長,充分起到班干部的重要作用。使他們成為集體的領頭人,是集體的核心所在。讓他們能緊緊依靠、團結、吸引同學們一起參與,設計班集體的各項工作,讓大家對自己班集體都有一定的自主權、發言權,共同設計出各種各樣更貼近同學們生活的活動,使其辦得更加有聲有色。每一位班干部都有自己的職責,自己的分工,都要盡力把自己所屬范圍內的工作做好。在各級班委班干部明確了各自的工作范圍、要求后,工作就開始正常運作了。早上,科代表、學習委員輪流在教室帶領同學早讀,勞動委員帶同學去打掃教室、工區,課間操有體育委員集合、整隊、做操……少先隊活動由中隊委按學校大隊部要求,討論,與我商量,由中隊委自己設計,自己搞。每逢遇到什么活動,只要大家想搞,我總大力支持,幫他們出謀劃策。教師節搞了“獻給老師的歌”中隊會、成功地組織了以“中學生是否應該要穿校服”為題的辯論會,藝術節參加了“集體舞”比賽,“合唱”比賽,“朗誦”比賽等等,同學們自己寫串詞、聯節目、搞排練……一次一次的活動,鍛煉了同學們的能力,又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事實證明,我們的班干部是不負重望的,每月的流動紅旗評比,我們都能得上;校運會、藝術節、軍訓,我們樣樣奪魁,每學期均被評為“先進班”一等獎。一切成績的取得,與我們這支得力的班干部隊伍分不開,他們是我得力的左右手。通過這樣,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相信孩子們,讓他們當好自己的家,作好自己的主,讓他們在充分表現自我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價值,享受無窮的樂趣,得到難以忘懷的教育。今天他們能當家作主,明天就能成為合格的公民。
三、轉化后進生,盡可能地結合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尊重他們的合理要求,使他們也能成為班級的“主人翁”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員,認識自己和集體的依存關系,認識集體的價值及作為集體一員的價值。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使集體成員的思想認識水平趨于接近,對重大事件和原則問題有共同的認識和價值觀念,從而達到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的目的。
我班里有一名家庭背景很特殊的男同學:父母離異,跟隨父親生活,但由于父親性格比較暴躁,而且長期從事夜總會等娛樂場所的管理工作,晚出早歸,很明顯他對該生的關心是不足夠的。因此造成了該生在學校吊兒郎當,日常行為散漫,對學習漠不關心。根據該生的在校表現,首先是以談心的方式對他進行全面的了解,讓他意識到老師并沒有忽視、排斥、全盤否認他,而是愿意成為他的朋友,愿意聆聽他的傾訴,愿意幫助解決他的問題,愿意為他分憂。然后多從各方面發掘他的“閃光點”,例如,個性開朗、記憶力好、有較強的個人表現欲等,對他進行了充分的肯定,鼓勵他上進。最后還根據他的個人特長給他適當的鍛煉機會,讓他擔任我所任教的英語科科代表,校藝術節中讓他參加“獨唱”比賽,有效的對他思想進行了引導,培養了他一定的工作能力,讓他重拾了自我,從此更加自尊、自愛,有效地帶動了他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對班集體的歸屬感,令其各方面的表現都有了更大的好轉。
綜上所述,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揚民主,實現“主人翁”模式,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管理,千方百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此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完成了由教師管理向學生管理的過渡,從而收到更好的效果。